查看原文
其他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是为了人才还是卖房

陈良贤 赵鹏路 网易数读 2018-10-26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了,据报道,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超过800万人。很多网友戏称又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不过,“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局面或将迎来改观。从2017年起,以武汉、成都为首的二线城市纷纷提出用户口、补贴留住百万大学生的计划,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


葛优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 《天下无贼》剧照


到了2018年,“抢人大战”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3月21日,北京出台“近十年最宽松的落户政策”;3月26日,上海表态“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时间,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场,好不热闹。


但细看就会发现,上海的目标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高峰人才;而能在北京直接落户的至少得是个创投基金高管。说白了,虽然京沪都参加了“抢人大战”,但显然不以其他国内城市为对手。


那么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如果说京沪要从全球抢夺人才,其他城市到底在抢什么?为何加入了这场混战?



- 送钱送户口,看你来不来  -


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却一直苦于留不住人,人才大量外流。去年6月,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提出“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的口号,打响了“抢人大战”第一枪。


不到一周时间,长沙就发布了“人才新政22条”。紧接着,成都推出“蓉漂计划”,济南拿出“人才新政30条”,重庆也提出“黄金10条”来招才……一时入局者众。


(点击查看大图)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2017年,大学生留汉人数达到了30万,是上一年的三倍;14万大学生在武汉落户,是上一年的近十倍,一举扭转了武汉高校名校虽多、留汉学子却少的局面。除了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在去年也都拿出了不俗的成绩。


擂台上的尝了甜头,擂台下的不再观望。 今年,更多城市“加码”人才新政。在南京、宁波等城市,落户、补贴新政走马灯似地出台。随后,北京和上海两城的突然加入,更是让这场战争看起来更加激烈。


僧多粥少,各地人才新政的“升级版”、“2.0版”也不断被推出。西安的两证(身份证、毕业证)落户政策没施行多久,3月就升级为“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在线落户”。短短3天时间,西安迁入户口就达1.5万人,而去年西安全年的落户总量才20万人。


(点击查看大图)


送房送钱送户口,地方政府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 有人才有未来  - 


实际上,“抢人大战”并非在中国首次上演。过去是抢外来务工人员,如今是高校毕业生。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廉价土地以及资本的投入带来高速增长的经济。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往只靠招商引资就能拉动经济的模式越来越不行。很多城市开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规划中多以信息技术、娱乐等产业为主,这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变高。


除了从抢农民工变为抢大学生,宽松的户籍新政也是此轮“抢人大战”的焦点。落户政策从限制到放开,看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背后的逻辑却是一脉相承。


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经济和提供福利是其两大职能。为了收支平衡, 政府除了要发展经济, 还得尽量压缩公共开支。户籍制度就成了增加财政积累的工具。


设置高额的投资要求和人才素质要求能将小额投资者和低素质人才排除在外,使其无法享受城市福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81347万,但城镇户籍人口不到59000万,这意味着有两亿多人虽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却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


(点击查看大图)


复旦大学学者张力和吴开亚曾收集了45个城市的数据,发现很多城市出现福利支出和财政收入倒挂的现象,其中以北京最为突出。2012年,北京提供给一户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值是28769元,而当时北京人均财政收入是24883元,两者比值为1.16。


而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两者比值却为0.30。这就是为何北京的新落户政策尽管已是“史上最开放”,却依然要求“程序员月薪7万起步”——超高福利下对落户者的贡献要求也水涨船高。


(点击查看大图)


张力和吴开亚等人还通过采用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对这45个城市的落户门槛高低进行了计算,发现“人口迁移吸引能力越强的城市, 准入条件越高”,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落户门槛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


(点击查看大图)


此外,自由落户下,公共服务压力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外来人口的结构而非规模,受经济机会驱动的外来就业人口不会产生额外的财政负担。只有大量非就业人口落户才有可能带来问题。郑州曾在2003年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引发10万人投亲靠友落户郑州,但过半都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资源迅速紧缺,半年后被迫终止。


再看这轮“抢人大战”,落户者皆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和高职业素质形态。对于武汉、南京这些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超20%的城市而言,此番新鲜血液的补充将会满足诸多现实需求。更何况,人口本就不应是负担。


去年年底,广州市社科院的研究发现,大城市应正视城市规模效益,要为未来储存更多人口、人才和年轻人,从“控制人口”向“争夺人口”转移。因此,不同于京沪严控人口规模,广州在今年2月新出台的城市规划中,反而将常住人口规模从“控制在1800万内”改为了“2000万左右”。


对城市而言,没有人就没有未来。



- 人来了,然后呢  - 


不过,对这场“抢人大战”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止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声音是“新政不是为了招才,而是为了吸引购房者”。


纵观各市的“人才新政n条”,虽然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房子。在楼市严控的环境中,用补贴的方式吸引落户者购房,看起来更像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购松绑。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一些三线城市也加入到“抢人大战”,人才标准也开始一降再降。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的教授马智利就认为,当下的人才新政确实可能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能解决城市产业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扩大购房人群,有利于补充因限购导致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避免引起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2017年9月17日,董明珠在武汉出席百万校友资智回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活动。 / 视觉中国


除了质疑新政“走形”外,还有声音担心,一些城市暂时还不能消化这么多大学生。


一位留在武汉的毕业生就感受到,武汉互联网公司开的薪水至多达到一线城市的七成至八成,传统行业更低。几家招聘平台发布的互联网行业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武汉的1.5-2.0倍。在各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2016年,在北京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月平均工资是14210元,而在武汉仅为7933元。更何况,有些知名公司只开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


“人应该跟着产业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以IT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去这四个城市,因为那儿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而大城市过多地政策倾斜,就很极有可能出现“低层次就业”现象,如大学生当柜员。


曾经,我们喊着“逃离北上广”,却发现自己的所长在小城镇无用武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抢人了,不过这一次,你会选择在北上广之外打拼吗?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网易数读长期招聘数据分析类作者,稿费从优

简历请发至bjwuyusong@corp.netease.com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