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文速递: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

体育管理 体育与管理 2023-01-19
点击关注“体育管理情报中心”

关注新视点:体育共享经济

推荐语

共享”已经成为当前各行各业的“热词”,“共享经济”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的关键词汇。2016年李克强总理表示,共享经济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更加可以盘活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量。体育经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更加注重体验性和匹配性,而共享经济着重强调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为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共享经济背景下体育共享经济的研究严重滞后,研究成果较少,且需要探寻的空间巨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体育共享经济的含义进行厘定,对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是体育领域最早系统关注“共享经济”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对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基本含义和发展态势进行探究。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体育共享经济存在整体发展迟缓,消费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活跃,投资结构失衡;平台结构缺失,且监管乏力等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边界问题、法律困境、市场管制、市场垄断等因素;破解路径需要厘清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善体育共享经济的相关法律,转变监管思路;鼓励体育共享企业参与跨界共享,拓宽共享路径;扩大体育共享企业的融资,引导消费走向;强化体育企业的共享能力,打造共享企业品牌等。

现全文推送,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共享”已经成为当前各行各业的“热词”,“共享经济”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的关键词汇。2015年12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共享经济”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1]。2016年李克强总理表示,共享经济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更加可以盘活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的质量[2]。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共享经济的市场份额约为4.9万亿,预计2020年共享经济的比重将超过10%。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体育经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更加注重体验性和匹配性,而共享经济着重强调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为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2019年江小娟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两大优势和三大挑战时着重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互联网”优势[3]。“互联网”正是体育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学者们所倡导的“互联网+体育”正是体育共享经济的雏形。

目前我国学者对体育共享经济的研究成果不多,戴茜(2019)认为共享经济催生了新的健身形式,“共享健身仓”成为弥补传统健身房有效供给不足和供需不匹配的重要形式,在满足顾客健身需求的个性化,高端化、科学化、多元化等方面存在巨大优势[4]。房殿生(2017)对共享体育的内涵和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共享体育的模式主要包括闲置体育资源的共享、闲置体育资源所有权的让渡、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的共享、团体或者高端体育的组团等形式[5]。掌玉宏(2017)通过共享经济描绘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并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可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产业平台,共享体育资源,构建企业联盟,进而打造全新的体育产业业态[6]。武东海(2018)认为通过发展体育共享经济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失联、标准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发展体育共享经济需要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建立产业集群、增强制度供给等[7]。胡摇华(2018)从资源共享的视角阐述上海市借鉴互联网建立体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体育闲置资源的合理分流和利用效率,进而优化上海体育产业结构,建立体育资源合理流动的保障机制[8]。结合以上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体育共享经济的研究严重滞后,研究成果较少,且需要探寻的空间巨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体育共享经济的含义进行厘定,对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体育共享经济概念、内涵与外延

1.1体育共享经济概念界定

“共享经济”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Spaeth)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1978年提出的“合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概念而演化来的[9]。哈佛大学历史学和商务管理教授南希·科恩(Nancy F·Koehn),进一步将“合作消费”与“共享经济”进行整合,认为两者的实质都在于提供或者构建一个能够促进个体之间自由交换商品或者服务的系统[10]。我国学者对共享经济的感知度较低,研究成果近几年才开始显现,厦门大学刘根荣认为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以网络共享平台为基础,以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为纽带,以互换或者交易个人之间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为主体的开放交易系统[11]。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课题组认为分享经济的核心在于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大的优势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开放共享[12]。相对于体育产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城乡体育资源失衡、城市体育闲置资源大量浪费、体育人才充足与短缺矛盾、体育知识需求旺盛与传播不畅等问题日益突出,借鉴共享经济理念发展体育共享经济可成为提升体育资源供给侧效率,平衡体育需求与供给的重要途径。结合学术界对共享经济的认知,本研究将体育共享经济的概念界定为: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以闲置体育资源为共享内容,以网络交易平台为媒介,以相互信任为纽带,以有偿与无偿相结合使用为契机,通过交易闲置体育资源的使用权促进体育闲置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形态。

1.2体育共享经济的内涵

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回答“是什么?”的问题。[13]我国的共享经济实践比其理论研究起步要早,具有借鉴价值的实践案例较多,通过具体实践以及本文对体育共享经济的概念界定,共享视域下体育共享经济内涵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体育共享经济是共享经济分支,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体育产业领域内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工具的创新发展使共享经济成为可能。体育共享经济是借鉴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整合体育生产要素,改革闲置资源供给模式,进而盘活闲置体育资源,提升闲置体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新经济范式,催生了体育产业中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第二,体育共享经济是连接体育供需两端的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面对体育资源配置失衡以及闲置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共享经济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迅速归拢、整合闲置资源,及时准确的发现各类体育需求,通过市场信息平台促进需求、供给和匹配机制的融合,并快速实现供需匹配,节约交易成本,进而实现体育资源交易市场的长尾效应和规模效应。

第三,体育共享经济是一种“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过程。体育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体育经济模式下高成本形成的进入“门槛”和对商业组织的依赖,体育闲置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产生交易,边际成本的趋零性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参与,是一个“去中介化”的过程。同时,体育共享经济平台演变成为了体育闲置资源再分配的“新中介”。

因此,从体育共享经济的内涵来看,闲置体育资源是前提,供需匹配是核心,相互信任是基础,大众参与是基本条件,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是支撑,体育闲置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是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共享经济概念内涵构成元素

1.3体育共享经济概念外延

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的外延解答的是“包含什么?”的问题。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13]。体育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弱,究竟哪些属于共享经济尚无明确定论,厘清共享经济外延着实关键。对体育共享经济概念外延进行阐释,就是用统一的划分标准把体育共享经济这一属概念划分出若干种概念。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借鉴雷切尔▪波兹曼(Rachel  Botsman)的观点将共享经济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产品服务,滴滴打车,优步均属于此类;第二类,二手物品转让再流通,如Swaptree,淘宝的“闲鱼”等二手平台;第三类,基于资产、知识、技能、时间的协同生产方式,例如在人才服务平台寻找人才,通过健身APP购买课程等[12]。

根据形式逻辑学,结合国内外关于共享经济的外延的研究成果以及体育资源的特性和种类,本研究认为体育共享经济的外延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体育产品的共享。体育产品共享主要指供给方将体育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有偿或者无偿提供给需求方。体育产品包括健身器材、体育器材、体育服装等。体育产品的共享尤其是小件产品多涉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同时共享,具有代表性的平台包括闲鱼、京东、淘宝、转转等互联网销售平台。

第二,体育场地共享。体育场地共享主要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体育场地有偿或者无偿提供给体育爱好者。体育场地共享主要涉及使用权的共享。体育场地包括社会上的闲置厂房、经营性体育场馆,也可以包括学校、社区等闲置体育场馆等,代表性的平台Airbnb、小猪短租、Wework、Landshare等。

第三,体育知识技能共享。体育知识技能共享主要是指体育知识技能通过专门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有偿或者无偿的传播给受众。体育知识技能共享主要涉及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同时共享。体育知识技能可包括与体育健身、体育健康、体育技术、体育技能等相关的所有知识,代表性的平台包括健身APP,动起来,知乎等。

第四,体育人才共享。体育人才共享主要是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人才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全职或者兼职的体育服务。体育人才共享主要涉及使用权的共享。体育人才包括与体育相关的所有指导人员,代表性的平台包括58同城、赶集网、京东到家等。

第五,体育生产能力共享。体育生产能力共享主要是通过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获得收益的共享形式。体育生产能力共享主要涉及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同时共享。例如体育生产要素的合作(场馆、体育知识、体育指导、空闲时间等)租赁体育场馆开展体育专业培训类的服务等。

闲置体育资源是体育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因此按照体育资源的种类划分共享经济的外延必然有其合理性。供需匹配是体育共享经济的核心,因此还可以根据需求方的需求类别划分共享经济的外延,例如体育健康需求、体育休闲需求、体育技能提升需求、体育康复需求、体育养生需求、体育创新创业需求等等。总之,体育共享经济的外延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质量越高,体育共享经济的外延越大。

2 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体育共享经济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体育资源交易的网络经济。按照体育资源的分类,体育资源可分为实物型体育资源(有形)、信息型体育资源(无形)以及综合性体育资源等。[14]因此,本研究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淘宝、京东、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统计年鉴等途径对我国体育互联网消费的情况进行统计,并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体育共享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迟缓

体育共享经济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体育产业整体态势的客观反映。目前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异常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2015-2017年国家体育产业总值增加了0.5万亿元,与共享经济存在直接关系的体育中介服务和体育传媒信息服务所占比重分别增加了0.1%和0.1%所占比重为0.4%、0.7%。[15]从总体的体育产业来看,我国体育产业门类齐全且规模逐年增加,增速显著,但是与互联网+和体育共享经济有着紧密关系的相关产业所占比重不足1%,市场份额过小。另一层面也反映出我国体育产业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体育产业11个大类中,传统的体育制造业和体育用品与销售、代理出租所占份额2015年86.2%,2016年84%,2017年80.9%[15],虽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依然严重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体育中介服务业以及体育信息类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且占比重较低,说明我国体育共享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且成熟的经济形态,虽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没有稳固的发力点。因此,国家应该鼓励体育企业借鉴其他共享行业的成功经验,搭建共享经济平台,甚至培育“体育寡头”激活体育市场活力,促使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中介服务等依托互联网优势大力发展共享经济调整体育产业结构。

表1 2015年-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情况统计[15]

2.2互联网消费已成主流,然而消费结构不合理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全新商业模式或者销售模式,它本质上通过整合闲置资源,换取经济利益,促使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高效对接。共享经济不但可以提升交易的效率还可以提升交易的数量和质量。2019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目的在于促进国内体育消费的提质扩容,进一步提升国内的体育消费能力,并计划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达到1.5万亿。根据我国体育产品用品白皮书统计我国互联网体育用品的年销售额由2014年的97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949亿元,增长率200%以上。[16]京东大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从2014年-2016年提升了43%[17];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较低,且绝大部分的消费主要集中于运动产品的购买,截止到2016年我国体育人口的比重为34%,而欧美发达国家为70%,人均年消费金额不及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18]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也在迅速崛起,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充分说明体育共享经济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消费的繁荣并不代表其内部结构的合理。消费结构的合理性不但可以反映出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通过对京东体育与尼尔森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体育消费行为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居民互联网体育消费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参与互联网体育消费的人群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用户占到70%以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其次,互联网消费的交易产品主要以体育实物消费(鞋、帽、衣服、器材)为主,需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体育信息类,体育服务类,体育体验类,体育智能类的体育消费比重较少,所占份额不足体育实物类消费的1%;第三,消费者年龄结构失衡,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了3.5倍,互联网普及率从16%提高到53%,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的主要群体的年龄分布在26岁-35岁之间,占比约为50%,占比最多的人群为中等收入以上,加上蓝领阶层两者占比超过80%。[17]按照常理分析,26岁-35岁正是人生事业的奋斗期,占比过高超出预想,学生群体和事业稳定的中年群体,时间充足且对健康及其重视的离退休群体占比过低实属意外。因此,根据京东大数据以及尼尔森《互联网体育消费行为报告》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居民的互联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2.3体育共享经济的投融资可观,但投资结构失衡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蓝海”,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体育经济形态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形式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基金融资。[19]首都体育学院与体银智库合作发行的《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2018)》显示截止2017年11月1日共有78家上市公司布局体育业务,合计营收达5044.75亿元,其中投资体育特色小镇,且占全部收益的49.4%;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共计发生融资414起,从融资细分领域来看涉及面较广主要分布在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营销、体育场馆、体育科技和媒体及直播平台六大领域。[20]说明我国体育共享经济在互联网+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且融资态势较好。融资趋势和融资水平往往反映市场的生存能力,也反映出体育市场发展的基本导向。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作为体育用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据半壁江山,阿里、万达、苏宁、乐视、百度、网易等巨头也斥资进入体育产业,尤其是针对互联网为主的新兴体育领域投资显著,例如体育赛事直播,体育游戏开发以及体育赛事运营等方面。体育产业投资的最终目的在于盈利,“商业巨头”的介入似乎没有形成稳固的盈利模式。任波(2018)对部分互联网类体育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它们的财物状况和盈利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能够持续上市,不得不将主营业务转向房地产等实体经济方面[21]。结合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体育共享经济自身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在产业形态上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运动项目主要以常规项目为主,而具有共享经济特色的体育服务网络平台、体育直播平台、体育产品销售平台、体育知识共享平台以及体育网络培训平台等投资热度不高,体育共享经济投资存在新兴领域投资乏力,且没有形成稳固的盈利机制以及传统体育领域供给失衡的问题。

2.4体育共享经济平台结构缺失,且监管乏力

共享体育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供需两端的匹配程度,促进体育闲置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主要手段是通过建立互联网交易平台。例如目前已经有很多综合类的闲置资源交易平台,淘宝旗下的“闲鱼”,58同城旗下的“转转”均可进行体育闲置物品交易;一些人才招聘网站例如“智联招聘”可进行体育人才雇佣;体育指导专属APP例如“爱运动”“KEEP”等可专门对健身爱好者进行健身知识和健身动作的指导;共享健身仓可作为传统健身房的补充,共享篮球馆可以提升个性化的篮球训练。王子朴教授(2014)曾对三大移动应用商店IOS系统的APP Store, Android系统的Google Play、微软的Windows phone商城中现存的体育APP进行过统计2010-2011年增长率279.5%,2013年初体育移动APP数量已经达到44888款,体育APP“新浪体育”在2013年1月上线,仅半年时间就累计了370万的活跃用户[22]。《中国运动社交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运动相关的APP平均每月活跃用户规模超过1000万, 2015 年每月活跃用户规模翻倍,突破2000万,未来三年内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率,截止到2018年根据艾瑞咨询MUserTracker监测显示2018年6月运动大数据APP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7100万。[23] 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最大的两个移动应用商店中IOS系统和App Store, Android系统的Google Play Store中体育APP应用程序下载次数前200名的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服务类APP所占比重最大约为44.3%,主要包含健身教学、比分统计、运动辅助等;体育新闻资讯类APP占比24.14%;体育视频类APP占比16.71%;体育社交类APP占比6.37%;体育电商4.24%;体育游戏4.24%。

表2  体育APP应用程序下载次数前200名的统计结果

数据来源:根据APP Store、Google Play Store手机应用商店的下载量统计。

综合来看,首先,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共享经济平台发展迅速,用户体量成倍数增长。其次,体育共享经济平台的结构缺失,尤其表现在体育信息服务的共享平台存在严重缺失,没有专门的平台能够提供通畅的体育信息服务,即提供该地区所有运动场馆预定、教练预约等类似服务的综合性信息平台。体育项目线上教学平台不足,尤其是针对常规体育项目的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平台存在缺失;第三,体育社交、体育电商平台发育迟缓,严重制约闲置体育物品交换和体育闲置人才的利用及流动。总之,我国体育共享经济平台结构缺失,严重制约了闲置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效率和配置质量。

体育共享经济的产生是在体育供需失衡,大量体育资源冗余与体育供给乏力之间矛盾不断作用的结果。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持续发力使得共享经济的交易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改善,例如“健身APP”的使用,很多健身人群只需要在平台注册,并缴纳很低的会员费便可以得到比较系统的健康课程,甚至还可以预约健身私教现场指导教学[24]。但是体育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必然导致监管的缺失,例如走在前列的“网约车”、“网络订餐”、“共享单车”都在繁荣的顶峰遭遇了网约车危害公众人身安全,网络订餐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押金难退等问题。体育共享经济应该借鉴相关行业的教训积极加强管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出台专门的法律规范,仅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体育法》等还不能够对体育共享经济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监管。

3影响我国体育共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体育共享经济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打破了传统体育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为止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24亿人,强大的潜在客户群体为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转型以及体育产品提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相关观点,本研究认为影响体育共享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体育共享经济边界界定模糊

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身的属性进行发展的,体育共享经济也不例外,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吸引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广泛参加。体育共享经济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逐渐开始呈现出井喷现象,涉及体育旅游、体育产品销售、体育场馆租赁、体育知识传播、体育人才招聘等等方面。那么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是什么?如何透过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把握其发展趋势、演绎其共享范围、构建其市场前景?对于体育共享经济而言,主要涉及体育共享经济平台与各参与方的关系、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关系、供给方与体育闲置资源的关系、需求方与体育闲资源的关系、体育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关系甚至体育闲置资源与社会、文化、经济、法律等关系等,如何厘清这些关系是确定其共享边界的重要前提,但是,是否所有的与体育相关的体育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例如,在2018年的足球世界杯期间国家迅速出台相关规定打击以单位和个人的名义开办的各种网络体育竞猜平台。这类共享平台具有严重的负外性,存在聚众赌博的违法行为并且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在体育人才服务平台方面,有些体育人才服务共享平台假借“人才服务”进行“黄赌毒”交易,尤其是体育健身教练行业这类现象尤其突出,对健身教练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在体育场馆租赁和体育知识传播方面,涉及体育信息的共享过程中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共享不是“共害”,因此,在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界定中必须明确共享经济的尺度以及可供共享的体育资源细分标准,正确处理体育共享经济与其他主体的关系,进而避免出现由于“过度共享”导致的侵权和违法行为。

3.2体育共享经济面临的法律困境

体育共享经济是共享经济的衍生物并处于初级阶段,学术界对体育共享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其所涉及的利益关系,权利划分,法律规制等知之甚少,尤其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尤为显著,2018年中央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关于“网络平台共享内容”出台的《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两项政策文本应该是仅存的最新的能够对体育信息共享产生部分约束力的法律规制。与此同时,针对于体育共享经济出现的普遍法律问题人们习惯性用现有法律进行解释,例如有些需要高消费,高技术的体育项目:野外攀岩、高山滑雪、出海钓鱼等体育旅游项目多是通过网络拼团,分摊消费的形式进行,但是往往涉及服务项目缩水,拼团成员跑单,人身安全缺失,维权途径艰难等问题,而专家们往往依靠的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者与之相关的合同法等进行处理,同时会做出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法律解释。相关法律的滞后性对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方面,例如我国体育信息共享平台侵权现象异常严重且维权困难,违法成本较小导致同样的“健身指导知识”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不同的网络APP上,进而导致体育知识共享平台信息管理异常凌乱,信息同质化严重,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严重阻碍体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甚至体育共享经济平台自身通过信息服务而盈利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关的成本和风险,经常因为对供给主体信息审核不严,而出现危害公众健康或者严重侵权的事件。因此本研究认为,政府应该针对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经济问题、权利问题等结合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以相关“母法”为根基,纳入体育自身的特殊性出台专门的体育共享经济的法律体系或者在“母法”的基础上增添相关的法律条款等,进而保障体育共享经济的稳定发展。

3.3体育共享经济中的市场管制因素

共享不是“共险”。市场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管制市场秩序,是政府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的一种法律手段。2018年我国部署部门对共享经济的重点领域出台了很多政策,例如针对网约车交通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以及《关于开展网约车平台公司和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安全工作检查的通知》等。目前我国针对于共享经济的管制往往在问题出现之后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压制,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名义提高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25]。这样做的主要弊端在于规避了共享经济的优越性,保护了传统经济的利益。在体育共享领域,湖南省某市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并运营体育场馆和民间体育赛事,该市政府将市区内闲置的社会体育场馆和寒暑假期间学校的体育场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租赁,使得原本“无人关注”的运动场地迅速走红,并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但是企业为了收回成本,闲置的“运动设施”成为了收费的体育资源,进而引发了社会人员以及学校职工、学生的强烈不满,随后政府针对“群众诉求”对共享体育场馆进行规制并针对企业出台了严格的准入细则,提高了准入门槛,造成了企业的流失,体育场馆重新回归闲置状态。因此,针对共享经济政府应该跳出“本位主义”的禁锢,不能依据传统思维一味的将“公众舆论”作为方针制定的方向标,急于干扰或者限制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技术时代的新的市场经济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经济造成冲击,所以政府对其监管时应逐渐深入,并积极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可先建立一些原则性、底线性的制度,做到监管“放得开”也“管得住”。

3.4体育共享经济面临的市场垄断因素

共享经济是技术革新背景下的产物,它可以通过自我强化的集聚效应而导致“赢者通吃”的结局。共享经济针对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极易形成行业垄断和行业寡头的局面[26]。因为共享经济主要借鉴互联网的技术平台进行扩张,技术优势可以极大的减少生产成本,增强规模效应,进而促使供需匹配更加流畅,交易量成几何倍数增长,逐渐就会形成垄断,也会对新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产生所谓的技术壁垒和门槛,导致共享经济中该细分领域的竞争减小。例如走在前列的滴滴打车、优步、共享单车在初入之初,不惜花重金进行补贴,其目的在于获得大量的客户群体以至于形成规模效应。在体育共享经济领域的垄断逐渐出现,首先,由于体育共享经济的规模比较小,很多领域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大部分的共享范围集中于体育器材和场地设备的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租赁,体育用品(鞋、帽、衣服)等网络销售,体育知识通过专属APP拓展等领域,先入者极易获取技术优势形成垄断。其次,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总体发展规模与其他共享经济存在巨大差距,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极易形成“寡头”局面;最后,体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涉及面非常广泛,难以形成“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这类较为明晰且产权分明的产业类别,一些拥有大量体育生产要素的企业或者团体在某一领域将会存在巨大的垄断优势。随着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不断发展,体育共享经济的规模、效益以及门类划分都将出现新的局面,预防行业垄断也必然成为体育共享经济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4我国体育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4.1厘清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体育产业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概念,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外延不断扩大,边界更加模糊[27]。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体育产业边界扩大更为明显,首先是体育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涉及到体育产品研发、信息交流、品牌建设与推广、以及赛事运营、赛事推广等各个方面。其次,体育行业与其他行业实现更为广泛的融合,例如体育与旅游、体育与民俗、体育与时尚、体育与休闲、体育与探险、体育与科技、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医疗等等。体育产业边界不断扩大的同时,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也将更为复杂,哪些可以共享,哪些不能共享,甚至哪些可以全面共享,哪些可以局部共享,都没有具体的行业规范和执行标准。因此,本研究认为:首先,针对于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界定可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所划分的11大类为体育产业基础,结合新兴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现状逐步将11大类进行细化,制定出详细且清晰的体育产业类别体系,进而明确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其次,根据体育共享经济的特性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以此来规范相关行业的行为,目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家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都仅为体育产业边界扩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并没有形成类似旅游行业的品类齐全的“执行标准”,也没有形成诸如共享健身房的执行标准、体育共享知识平台的创建标准等,因此为了保证体育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体育细分门类共享经济的执行标准。

4.2完善体育共享经济的相关法律,转变监管思路

继共享经济提出之后,国家政策开始逐步跟进,为了更好的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保障性的措施,例如2018年1月《关于促进移动

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和引导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平台建设提供法制基础。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 “包容创新,审慎监管,强化保障 ”的监管原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监管基础。但是针对体育共享经济的法律条文目前还处于真空状态,体育经济不同于单一的经济类目,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法律问题,有些行为行走于合法和违法的缝隙之中,在政府监管方面随时存在被叫停的风险。因此,第一,国家对体育共享经济应该出台更为细化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体育法》等与体育经济紧密相关的法律体系。第二,在政府监管方面要审时度势,对体育共享经济要给于一定的“试错”空间,创新监管模式,真正实现“放管服”的治理理念。第三,针对体育共享经济的监管要从一元监管向多元监管转变,鼓励社会组织、专家团体进入监管团队,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考评转变,最终实现体育共享经济理念从政府管理到政府与社会综合化治理的转变。

4.3鼓励体育共享企业参与跨界共享,拓宽共享路径

跨界共享是共享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见的战略形态[28]。跨界共享体现在体育共享经济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例如体育产业可实现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因为体育跨界共享与其他行业的目标是相同的,例如体育与旅游合作可以联合住宿行业的Airbnb实现闲置房屋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探险一条龙产业链;其次,体育共享本质上是共享闲置体育资源的使用权,并不会影响双方企业本身的独立性,例如体育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可以利用闲置的体育场馆或者体育人才打造出具有品牌效应的智能体育品牌或者推出特色化的网络体育产品等。双方的最终合作是否成功并不会影响双方的根本利益,所以国家可以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鼓励体育企业参与跨界共享,盘活闲置的体育资源。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其他企业参与体育共享经济,例如共享单车可参与全民健身中的骑行运动,共享民宿可参与户外运动,甚至很多知名的直播平台可以开通体育技术或者体育知识直播等。第二,规范体育共享产业分类,精简体育共享门类,对其他企业参与体育共享提供清晰的指导意见。第三,可借鉴淘宝的“闲鱼”模式搭建体育共享平台,鼓励社会闲置体育资源在平台进行注册,并引导其他企业参与“选购”,进而扩宽体育闲置资源跨界共享的路径。

4.4扩大体育共享企业的融资,引导消费走向

近年来国务院颁布了系列的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促使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体育产业。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也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实物型消费,而是逐渐向参与性、观赏性、体验性消费转变。消费结构升级使高端消费供给不足和低端消费供给剩余的矛盾愈加突出。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产业生产总值以及京东大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体育消费实物型消费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其他产业发育迟缓,消费结构极度失衡。学术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高端体育企业的不足和中高端体育产品供给乏力。因此,国家需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中高端产业,并指导体育企业参与体育与医疗、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旅游、体育与养老、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融资和融智,打造一批高端的体育产业门类,利用互联网+,提升体育产业的附加值。本研究认为扩大体育共享企业的融资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体育共享企业的融资区域要针对体育互联网企业,并可持续推出创新型产品。第二,体育共享企业的融资方式需要创新,传统的融资方式无法彻底弥补现存的融资难问题,需要开发新的融资方式例如借鉴美国体育融资中的体育债券,体育保险,体育投资基金等。第三,搭建体育投资平台,适当放宽政策鼓励资本进入,并借鉴国外经验促使“保险”公司合作,提高投资者的信心。第四,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例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法律政策等。在国家体育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将社会资本纳入体育共享企业,并引导投资方向向体育中高端倾斜,才有可能促使体育产业结构逐渐平衡,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才会逐渐合理,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才会逐渐得到满足。

4.5强化体育企业的共享能力,打造共享企业品牌

体育共享经济的主体是参与共享的体育企业。企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共享经济的质量和水平。随着互联网移动消费3.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企业参与共享消费首先要应对的是“身份”的转变。因为,在互联网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同时每个人也会成为消费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商家的被动买卖和买家的被动消费已经完全被取代。同时消费渠道和传播能力的无限扩大,对体育互联网企业的应对能力产生巨大的考验,商品的质量、支付的手段、信誉的测评等都将成为“互联网共享类企业”新的“生命线”。因此本研究认为参与体育共享的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变传统的卖家与买家单一身份的观念,真正做到企业的人性化服务,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第二,保持良好的社会信誉,避免负面评论,可借鉴淘宝、天猫等平台投诉机制,打破了一次交易互相不诚信的“囚徒困境”;第三,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第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再生产能力,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的产品体系;第五,优化自身的支付方式,尽量使用安全,快捷的支付手段;第六,打造自身特色,形成行业品牌,避免“人云亦云”,模仿式经营。

5 结语

体育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破解中高端体育供给不足,低端体育供给剩余的重要经济形式。从长远来看,体育共享经济还可以逐步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实现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综合实力。当然,我国体育共享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后续还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探究,本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引导更多的学者参与之中,以期为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志来.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6):15-20.

[2]中国政府网.李克强阐述共享经济:利用闲置资源,实现人人受益[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5/25/ content_5076680.html.

[3]生态体育.金融如何助推体育产业提速?江小涓、邓亚萍等六位大咖的答案全在这[EB/OL].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G8LML2K0529STSA.html.

[4]戴茜,张文鹏,王钧.共享健身仓的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2:52-57.

[5]房殿生,蔡友凤.共享经济时代共享体育模式及其构建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5):45-48.

[6]掌玉宏,刘汉生.共享经济时代我国特色体育小镇生态系统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5):64-67.

[7]武东海,王守力.共享经济视角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85-89

[8]胡摇华,吴迪 .资源共享视角下的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5):603-608.

[9]FELSON M, 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 21(4):42-49.

[10]NANCY F.KOEHN.The Story of American Business:From the Pages of the New York Time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9,23(05):102-108.

[11]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05):97-104.

[12]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16.04:11-27.

[13]姜成林.逻辑学[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12:33.

[14]段冬旭,周剑,胡友群.基于供需理论的公共体育资源有效配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6(30):68-72.

[15]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2015年、2016年、2017[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3_1573014.html.

[16]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2017中国体育产业白皮书[EB/OL].https://www.sohu.com/a/209292696_505619 .

[17]京东体育、尼尔森:互联网体育消费行为报告[EB/OL].http://www.sohu.com/a/192403809_204078.

[18]国家统计局.2016年中国体育行业市场现状分析[EB/OL].[2016-06-20]http://www. chyxx. com/    industry/201606/424757_html.

[19]任保国,赵文胜,李建臣.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01):52-56.

[20]首都体育学院,体银智库:《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2018)》[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U2NzAxNQ%3D%3D&chksm=bd0687d98a710ecf7414abe876ea30416fe83aa52e46eab73868dd9c728e7dc07ffb0333f089&idx=2&mid=2651104017&scene=21&sn=a7727cbce55b7f41d7f3b9d925b9e3df.

[21]任波,黄海燕.从短期非均衡到长期均衡:我国体育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计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6):64-70.

[22]王子朴,药蜻瑶.体育移动应用的形成、发展和前景[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06):113-121.

[23]中国运动社交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年[A].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5年第11期)[C]: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5:39.

[24]周苑苑,罗漩.体育APP发展现状与推广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6(03):20-24+54.

[25]李真.共享经济的勃兴与挑战经济学和法律视野下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6 (8):6-13.

[26]王钦“共享管理”:管理新范式、新行动[J].清华管理评论,2016(08):55-57.

[27]张林,工岩,黄海燕.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 (4):1-5.

[28]张延锋,刘益,李垣.国内外战略联盟理论研究评述[J].南开管理评论,2002,5(2) : 53-55.


注:全文载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引用请标注:李乐虎,高奎亭,李可兴.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2):18-24.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多点关注多份关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