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狂欢之后,想想这个丨海洋污染分论坛回顾
又到了一年一度掏空口袋的日子
买,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能不能够物尽其用
使用之后能不能够妥善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
否则——
我们的狂欢就会变成海洋的灾厄
仁渡海洋在全国组织了多场净滩活动,“收获”颇丰
分论坛上半场
10月29日下午,海洋污染分论坛上半场拉开帷幕。
首先是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所的赵肖博士对中国海洋污染现状及环保机构参与空间做了梳理。2018年基本情况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等。
其次,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Deborah A.Sivas教授介绍了美国的海洋污染治理经验和环保公益机构的参与情况,她谦虚地表示希望能向中国学习。
最后,仁渡海洋的李楠女士对其负责的“守护海岸线”项目进行了分享,该项目主要是在全国沿海选定的监测点定期开展海洋垃圾的科研监测,收集垃圾数据,并由仁渡海洋的专门研究团队分析整理出中国海岸线的垃圾状况报告。李女士详细介绍了“守护海岸线”整体项目的缘起、发展历程、运作模式、拓展内容以及项目仍存在的短板和未来的发展展望。
主旨发言过后,大家以清理、教育、研究、社区营造、行业支持五个工作手法为依据分组展开讨论,现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识别和分析了海洋污染议题的环境问题,梳理并展示已有行动。
仁渡海洋创始人刘永龙先生正在组织小组讨论
分论坛下半场
10月30日上午,分论坛下半场继续进行。
在分论坛上,北京慈海生态环保公益基金会、仁渡海洋和北京新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智绘自然·海洋垃圾监测助手APP”。该APP不仅为海洋垃圾监测、科研监测行动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采集功能,也为公众参与海洋垃圾治理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通道。
海洋垃圾监测助手APP正式发布
APP发布后为主旨发言环节。首位发言的是来自台湾澄洋的环境顾问胡介申先生,他分享了台湾的海洋污染治理经验:台湾民间团体自 2004 年起累积净滩之废弃物数据,显示以塑胶(90%)与饮食包装(80%)为主。2019年以公民科学方式盘点本岛海岸线上之废弃物总量达1千2百万公升(约646吨),且50%之垃圾集中于10%的海岸。
胡介申先生
报告题为《台湾的海洋污染治理经验分享》
紧接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越女士对中国海洋污染治理的法律规定做了分析,污染外部性、损害代际性、海洋连通性的叠加带来有别于陆源污染的治理困境,对中国海洋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寻求治理主体的多元合作、治理措施的创新协同及治理机制的长效激励。
随后,深圳零废弃的何玲辉女士做了以《海洋污染,不止塑料》为题的发言,当谈论海洋污染的时候,大多数人大脑中浮现出来的是塑料污染。事实上,海洋中还有很多不可见的“隐形污染”,如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内分泌干扰物等,等着我们去了解、发现和解决。
何玲辉女士
报告题为《海洋污染,不止塑料》
最后,由来自仁渡海洋的程培博士对中国海洋污染治理领域的机构发展状况做了分享:关注海洋污染议题的社会组织,侧重于海滩垃圾清洁和垃圾数据监测,而关注化学污染、海洋酸化、噪声等议题的社会组织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社会组织参与海洋污染治理的行动空间,受到法律制度、监督机制及组织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应急反应机制等内外部因素的限制。
程培博士
报告题为《中国海洋污染治理的机构发展状况》
而后,结合论坛“行动改变海洋,从小做起”的主题,参会人员分组就海洋污染治理领域的行动空白和未来三到五年的行动方向展开了讨论,迸发出非常精彩的创意和设想。
论坛已顺利闭幕,但思考、讨论和行动在继续,相信未来大家会汇聚更多力量,找到海洋污染治理方案,减少入海污染,还大海以洁净。
错过了这届精彩的论坛?
下拉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回看论坛直播
你可能还想看
论坛整体回顾
论坛同期净滩活动
本届论坛主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