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质来稿·邱新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5】

邱新泉 统编历史教研苑 2022-09-24

作者简介

邱新泉,《小学生说文解字》编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大纲要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课程概况:本课在初中时,篇幅为一个单元。从某种程度上说,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完成。
教学定位:将一课的内容,放到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中来。
(1)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高中的历史课程,其定位应该是,在已经完成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也就是说,高中生在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并通过中考升入高中,那么他本身的历史知识,应该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2)未来高中学习:每一课的学习,还需要考虑到后面的学习情况,即已经形成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对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
本课的展开分成三个部分:
(1)教材梳理:目的在于提供本课的知识背景并做初步梳理,达到水平1和水平2的要求。就学生本身来说,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形成知识体系,为了更好的展开本课教学,需要对初中内容做一个复习,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巩固知识背景,二是增强宏观思考能力。所以在在复习的同时,结合九年级,即世界史的内容。这一时期,对于当时东西方的主体民族而言,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战争形式的占比程度很高。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其他民族通过与主体民族的交流,自身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体来说,即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存在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即从部落形式变成了国家。第一部分的思考问题,最初的分析和归纳东西方社会状况的异同点,但考虑到比较不同点的难度会很大,因此将其删除,只保留了不同点。
(2)学习聚焦:教材中,本课的学习聚焦给了三个内容:A.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B.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C.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A.这一任务,在第一部分时已经完成。
B.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今天的经济状况切入,探究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命题中。补充材料并结合教材,简要分析不同时期南方的经济概况,教材内容还给了士族这样一个概念,若结合南方经济的发展,其内在逻辑是,结合前代庄园经济的状况,北方士族虽然丢失了土地,但带来了大量人口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借助政权优势,重新发展并立足。这一过程在本课可以不用展开,重点在于结果,以及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C.这一部分重点在于探究内在原因,即这一过程其实是少数民族自身不断封建化的外在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民族间的不断交往,这种交往存在多种形式,但结果是明确的,核心要点在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对民族史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这一部分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民族间的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和平一种。这些民族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很早就存在,所以,为什么说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为什么这些民族在之前虽然也存在战争形式,为何在南北朝时期变的非常激烈,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练习与论文:鲜卑族是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他自身发展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典型,通过对他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状况。
编者说

    这邱新泉老师根据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精心制作的课件。经作者授权独家发布。未经本站许可,严禁任何网站、公众号、微博等媒体转载。

统编历史教研苑感谢作者倾情奉献。欢迎大家通过底部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统编历史教研苑是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下设的新教材教研专题公号,成立于2020年3月21日,由新管理团队独立运行,将立足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前沿,精选网络优质资源和名师工作室讯息,以“分享、学习、交流、共进”为宗旨,全力打造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教研新阵地。期待您的佳作赐稿!

 征稿启事  | 下载指南 | 众筹说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