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用哭闹“要挟”你?比转身就走更好的方法在这里
“想要玩具,一哭,就买;想吃零食,一哭,就给……”爸爸妈妈是不是觉得这些场景很熟悉?宝宝用哭闹来“要挟”是让家长们最为难的事情之一,一方面看到宝宝哭十分心疼,另一方面又怕宝宝养成坏习惯。宝宝哭闹时到底要不要满足他的愿望?又该怎么帮宝宝改掉这种习惯呢?专家给出了一些应对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内容整理自“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官网专家问答库。
姚蓓喜
上海市特级教师
Q:宝宝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不如意就大哭,怎么办?
姚蓓喜:
此时的宝宝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可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很多需要不能满足只能用哭闹表示。父母要理解宝宝。应尽可能地了解他的需要,解读表达他的需要。只要成人能够了解宝宝的需要和他保持交流,宝宝是不会随意哭闹的。当然,不排除他有身体的不适或病痛,应及时观察、送医就诊。
丁昀
中学高级教师
Q:小班大的女孩子,在她想要得到某种权利或者某个东西的时候,她选择用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时该怎么做?例如她中饭没吃多少,看到别人出去玩了,她就自己跟了出去,被老师拦下后要求她吃完饭才能出去玩时,她马上就哭起来喊要妈妈。开始老师有要求说不能想怎么样就用哭来解决,但是没有用。老师看她脸都哭得涨红了,只好妥协。很担心这种行为会养成习惯。
丁昀:
孩子的行为和家庭教养有较大的关系,案例中孩子用哭闹当作手段,可能是在家庭中经常采用的应对方法。从幼儿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个阶段他们的情绪冲动、外露,更多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通过语言表达调节情绪的能力比较有限,常常表现出哭闹较多。
从教师教养的角度看,用哭闹来表达,往往是宝宝有需要,因此了解他的需要是首要的事情。在小班幼儿那里,生理性的需要逐步减少,如渴了饿了尿了,而好奇、探究、参与游戏等心理需要逐步增加。由于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而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尚不完善,因此往往通过直接的动作(哭闹)或情绪(发急)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相处中慢慢积累,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个体不同的表达方式。
从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看,一方面现代家庭大多是多名家长围着一到两个孩子(其实宝宝极大的被满足),众星拱月。有时孩子无需表达,成人察言观色已经主动包办满足需求,因此相当部分的宝宝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出现行为。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很怕孩子受委屈,因此对他们的照料无微不至,生怕孩子有一点点儿的不适。当孩子一有情绪开始哭闹,家长不问原因立马息事宁人,无条件予以满足,甚至有些还怕孩子会哭昏哭晕,影响健康。
这样的做法其实恰恰被孩子本能地掌握,成为他们对付欲求不满的手段:一旦有不如意的地方,只要哭闹就会得到满足。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把宝宝的行为及其可能的原因和家长交流,比如让家长观摩半日活动,让家长现场观察孩子的特点,在群体环境中发现这个宝宝的行为特点。然后家园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教养方案,在具体的操作上商定一些基本原则或做法。
1.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先要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排除生理性需要的情况。2.引导宝宝采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自己学着讲出来。如果他的语言表达还不能,试着帮他讲出来,让他确认并模仿。3.一旦他不用哭闹表达情绪,就要予以肯定。4.针对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对待。案例中的孩子可能吃饭慢,也容易分散注意力,那排在安静的不易被干扰的区域就餐,先给他盛饭菜。5.在没有安全危险的情况下,适时采用冷处理。冷处理可以是冷眼旁观、不予理睬,在宝宝情绪平稳的时候才给予回应。这个方法使宝宝用哭闹要挟的策略失效,只要成人共同坚持,宝宝哭闹的行为就会减少。
下列做法切不可当作制止孩子哭闹的办法:
用物品或许愿方式哄骗
哄骗也许一时有效,但时间长了就会失灵。长此下去孩子会懂得哭闹发脾气的作用,爸爸妈妈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
恐吓和打骂
恐吓与打骂也许会奏效一时,但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变得固执,无法管束,或者产生惧怕和自卑,形成懦弱的性格。
迁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孩子开始哭闹时,父母生气,随着孩子哭闹时间的推移就心疼起来,认为孩子还小,就给以迁就,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养成孩子以哭闹要挟达到满足个人欲望的不良性格。家长这种溺爱孩子的办法千万不可取。
— END —
责编:七月 | 主编:青仔
声明:
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官网与官微“专家问答”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旨在协助读者厘清思路,不能取代实际医师问诊与专家当面咨询。若您仍感到担心,请务必实际就诊、或寻找咨询,以免耽误改善时机。
内容来源:“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官网专家问答库,育儿网《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怎么办?》。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摘抄/摘录、改编/二次改写。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