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远程连线调研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通过远程连线方式,分别就广西与河北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情况于6月5日和6月11日两次开展调研活动。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搬迁群众生活安置、就业渠道、社区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问题,辜胜阻与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雷,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侯永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副主任梁永文,河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桂元,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方华,百色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罗加攀,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朱志国等进行研讨。
图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调研中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广西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分布在13个设区市78个县(市、区)。其中,柳州市需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861人;百色市易地扶贫搬迁规模18.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万人,搬迁规模全区第一;河池市需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7万户17.62万人,整屯搬迁1107个,搬迁规模全区第二、整屯搬迁数量全区最多。截至2019年底,广西全区安置点项目和住房建设已全部完成,16万多户71万贫困人口已搬迁入住,提前1年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十三五” 时期需易地扶贫搬迁4467户108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06户6680人,同步搬迁1761户4202人,目前已全部完成安置任务。
辜胜阻曾专程到百色、柳州、丰宁实地考察扶贫安置点,对这些地方的贫困人口安置十分牵挂。辜胜阻说,集中安置点后续发展问题直接关乎精准脱贫的成效和质量。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千万贫困群众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进行了大迁移,也面临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建、城乡格局的重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塑。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既要考虑搬迁对象的具体情况,又要考虑就业岗位配套、建设资金等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其中就业是关键,要通过有为政府之手与有效市场之手协同配合,处理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之间的关系,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辜胜阻建议:
一
因人制宜、多措并举拓展搬迁贫困群体的就业创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图为河北丰宁搬迁户在配套的产业园区大棚内劳作。
二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坚持“内生”和“外引”共同发力,让产业发展成为搬迁群众致富的坚实支撑
创新扶贫产业组织模式和带动模式,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把握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推进区域产业协作。
三
促进扶智、扶技、扶业相结合,优化技术技能培训供给实现“授人以渔”
图为百色市深圳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民工技能大赛现场。
四
提高搬迁群众的社会经济适应性,健全安置社区治理机制
图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搬迁群众子女坐在配套学校教室里学习。
五
建立健全搬迁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各类保障政策转移衔接工作,盘活搬迁人口在迁出地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利用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搬迁群众经济收入。统筹推进土地流转、宅基地复垦与拆旧还绿,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六
把握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互促共进
以小城镇为中心,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安置点的群体凝聚力,重塑新的乡村文化。统筹推进安置地垃圾处理、排污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迁出地的生态修复,支持搬迁群众积极有效参与村民自治机制,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办公室张敬安、胡文改,民建中央机关金丹华、程喜真、汪阳、李伟、丁亮春、王杰、张学兰及其他专业工作人员参加了调研活动。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往期回顾
李世杰出席民建中央重点专题 “巩固脱贫成果 促进乡村振兴”开题会
吴晓青主持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调研专题座谈会
全国脱贫攻坚网络展 敬请扫码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