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跃辉 |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与深刻启示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庞跃辉(1958—),男,重庆市人,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提要
加强政治建党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加强党建进程中,高度重视政治建党的地位和价值,积极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使政治建党取得巨大历史成就。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探求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的主旨精神与深刻启示,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加强党建历程中,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党建工作首位,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政治建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党思想发展的主旨精神,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宝贵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不仅具有党建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推进党建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以崇尚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政治建党的价值取向,始终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从政党建设价值取向的维度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政治建党的价值取向是政党建设的根本取向,是推动政党发展的力量源泉。从本质上看,政党确立怎样的政治建党价值取向,是由政党的根本宗旨决定,集中体现党的立党和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正是由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公、为民是党的立党和执政理念,因而从本质上决定了以崇尚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政治建党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政治建党的进程中,自觉崇尚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不变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和拥护。
首先,确立自觉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建党思想,是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列宁也指出“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政治建党的进程中,确立自觉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建党思想,充分尊重和相信人民群众,形成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了“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的政治建党思想。党的二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奋斗目标更加清晰,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建党思想也更加明确。在此后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政治建党价值取向。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崇尚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政治建党价值取向。邓小平指出党只有紧紧地团结和依靠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与政治建党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更加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观念,更加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决定性力量的作用,在新的认知高度和时代高度,赋予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更为深刻、更具特色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着力夯实党的建设的群众基础。
其次,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建党思想,是充分体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为了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其行动追求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列宁也指出共产党的行动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政治建党进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深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认识,把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建立起,就是一个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建党思想,把这一政治建党思想融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之中。邓小平强调确立和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路线方针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建党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在新时代进一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建党思想,应更加充分体现党的奋斗目标,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新的认知高度和时代高度,更加彰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教育党员干部把党的奋斗目标更加充分体现于人民群众高兴、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之中。
最后,不断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是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有效举措。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深切的心声、最迫切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政治建党的进程中,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深入了解人民群众需要,找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着力点。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回答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顽强拼搏进行革命为了什么的问题时,提出“三个为了”的重要论断,其中之一就是“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民生福祉,邓小平指出“建设目标,一定要反映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受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在新时代进一步着力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应更加自觉坚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导向,更加体现具有时代气息的爱民、惠民、富民的民本新思想,着实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就业增收机会、更加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制体系、更加美好的城乡生活环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新的认知高度和时代高度,更加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
二、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政治建党意识,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从政党领导权威的维度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政党领导权威是政党令人信服并接受领导的力量和威望。从本质上看,政党领导权威是确保政党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政党具有最高领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政党具有最严密组织纪律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坚决维护政党领导权威,维护政党领袖核心,有力保证政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程中,就是不断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政治建党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坚决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格要求党员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反对和严厉惩治损害党的领导权威、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错误倾向和恶劣行径,因而党的政治领导力极大增强,思想引领力不断深化,群众组织力显著提升,社会号召力持续拓展。
首先,牢固树立维护党领袖权威的政治意识,是坚持党中央领导核心作用的高度体现。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肯定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的同时,唯物史观并不否定领袖人物在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中具有关键性和引领性作用。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恩格斯强调“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列宁明确指出应当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否则“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维护党的领袖权威的政治意识,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十分重视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维护党的领袖权威的政治意识,维护党中央领导核心权威。邓小平指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维护党的领袖权威的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进一步着力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应当更加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因而更加需要在党员干部中着力强化“四个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有力确保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理解上不走样、在落实中不变形。
其次,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有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党的团结是形成党的强大力量的坚实根基,党的集中统一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力保证党的坚强团结和集中统一,是治理好、巩固好党的领导地位的必然选择,是有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政治意识,反对任何分裂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错误倾向和言行。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必须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坚决反对宗派主义、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等分裂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错误倾向和言行。1941年3月,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加强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党性教育,并针对张国焘“自恃军事力量强大而另立中央”的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王明“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后与中共中央公开分庭抗礼”的活动,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关于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在1941年7月1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该决定强调必须坚决反对违反党性的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错误倾向和言行,明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更加重视增强党性,有力保证党的团结,有力保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政治意识,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党的团结和破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活动。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团结,主要是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只有政治思想统一了,团结才能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建设面对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加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政治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党的团结和破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进一步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更加需要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政治意识,坚决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如此明确的“三个看齐”和严格的“三个坚决”要求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以更加有力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
最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有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行为规范。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政党,必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因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的起码要求。马克思针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性问题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必须具有严格纪律,指出“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是资产阶级最害怕的”。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也指出“这里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中央机关和基层组织要有严密系统和有“铁似的纪律”。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强调严明纪律。党的五大首次提出“政治纪律”概念,把政治纪律放在突出地位。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政治原则的一致是团结的基本条件,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并提出“四个服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重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组织纪律性,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邓小平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组织纪律性,把锻炼和增强党性融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规范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更加需要对党的政治纪律有高度认识,教育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政治纪律之破是根本之破”,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加强党建的重要方法,更加厉行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和工作规程,牢固确立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范式,与践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敢于斗争,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作风。
三、不断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努力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不断保持勇于实践精神,主动增强善于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从政党政治建设本领的维度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政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政治建党工作本领的高度体现,是推进政党建设不断发展的必备条件。从根本上看,政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本领。中国共产党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同时又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复杂变化的新形势,必然要求不断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政治建党,在促进党员干部努力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勇于实践能力和善于创新能力,进而对于极大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努力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是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的内在要求。理论思维是植根于深厚理论素养基础的具有哲学思辨和战略思考的思维方式,集中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程中,高度重视培养和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不断增强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把握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思维认识能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建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共产党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和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政治建设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邓小平指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和有益的知识,“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培养和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融入增强政治建党本领之中,深刻认识到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要求党员干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悟马克思主义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在新时代进一步着力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应当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使党员干部深入观察事物、理性辨析事物、深刻认识事物的本领得到增强,敏锐发现问题、辩证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为在新时代更好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而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其次,不断保持勇于实践精神,是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的客观需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勇于实践,就是要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基础上,运用知识、工具以及运用知识、工具的有效程序和方法,不仅深入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积极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勇于实践的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勇于实践的工作能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高度重视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坚决主张反对脱离实践的空洞说教。毛泽东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教育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勇于实践的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善于实践的工作能力。邓小平指出“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因此邓小平强调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遇到的问题,认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邓小平还针对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强调“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光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善于实践的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在新时代进一步着力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更加需要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增强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本领,更加自觉把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建设改革发展方针和政策作为实践根本目的,并科学制定优化的实践方案,从而使推进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活动取得更优的成效。
最后,主动增强善于创新能力,是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全部历史,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是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光辉历史。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坚持和弘扬积极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充分证明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真理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并且从“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深刻论述,明确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作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教育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勇于创新精神,主动增强善于创新能力。邓小平从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认识,提出了大胆试验、勇于创新的重要思想观点,指出“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邓小平还强调“我们走的路还会有曲折,错误也是难免的,但我们力求及时总结经验,不要犯大的错误,更不要因为小的曲折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不断保持积极创新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增强善于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针对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不断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在新时代进一步着力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更加需要教育党员干部保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革新,在增强经济建设创新发展能力、政治建设创新发展能力、文化建设创新发展能力、社会建设创新发展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能力以及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改进和极大提升,从而更好适应在新时代不断增强政治建党工作本领的时代要求,进一步使党的政治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中国共产党百年推动政治建党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进程中,积累了积极探索和不断加强政治建党的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深刻启示: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价值取向。政党的根本宗旨既是政党性质的显著特征,也是引导政党建设的价值取向,是维系政党生命的内生要素。因此,什么样的政党根本宗旨,既决定了政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特征,又体现了政党确立什么样的建设理念,集中显示了政党活动的价值追求。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在政治建设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要求党员干部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价值取向。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少奇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建立起就是一个立志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保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要求党员干部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工作价值取向。邓小平指出党的组织、党员都要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把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需要教育党员干部增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理性自觉,在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努力实现和保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强调必须建立党的领导核心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有力有效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重视教育党员干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邓小平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长期执政经验,适应建设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展新要求,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需要教育党员干部高度认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重要作用,着力强化“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怀揣对党的忠诚之心,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主动增强政治领悟力,着实强化政治执行力,把更加有力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牢记于心、见之于行,始终坚决确保党中央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
三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行为规范。党的严密组织和铁的纪律,是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根本前提,是形成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客观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教育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必须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明确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强调一定要有列宁所说的铁的纪律,否则党就没有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建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高度重视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明确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需要教育党员干部高度认识党的组织纪律的特殊重要性,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行为规范,切实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反对制造、听信和传播政治谣言;切实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反对阳奉阴违、弄虚作假。同时,更加严厉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典型案件,决不姑息其践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径。
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领导水平。党员干部的工作本领和领导水平是极大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显著标志,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本领,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列宁就在对“俄共(布)”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出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和善于领导群众的本领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进程中,十分重视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本领和领导水平。毛泽东强调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指出如果你革命多年还不进步,德、才两方面都很差,党没有理由给你以重大信任和让你负责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深入推进改革、提升发展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高度重视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本领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需要把党的建设与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有机结合,深刻把握政治品德与工作技能的辩证统一,不断推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促进党员干部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勇于实践能力和善于创新能力,持续有力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提素质、强能力、促发展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影响党风政风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状态的显著体现,因此,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增强和保持党的健康肌体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的先进纯洁和坚强领导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历史进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重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的肌体健康。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注重加强良好党风、军风教育问题。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都提出了加强作风建设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问题。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前夕,毛泽东就针对“进京赶考”问题,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强调必须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建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依然十分重视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邓小平针对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在政治上、组织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倾向,指出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需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思想防线。同时,进一步完善维系党的生命活力,针对某些党员干部存在的歪风邪气,采取抓住要害、狠击劣行、长效震慑的有力措施,果断清除侵蚀党的腐败分子,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成效。
六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推进政治建党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927年9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部队中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1928年10月,毛泽东在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提出了增强党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思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建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重视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需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今,9059.4万名党员由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加以联系、管理、监督,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显至关重要。因此,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的治理体系,特别是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
原刊责编:胡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