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西平 | 索隐派的代表人物白晋沉寂研究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汉学》主编。
提要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白晋的做法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引起争论。最终,虽然康熙仍然支持白晋继续研读《易经》,但白晋的全部作品在耶稣会内部遭到了封杀,白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依据梵蒂冈图书馆所藏的重要文献,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1687年由法王路易十四派出的法国籍耶稣会入华是在华耶稣会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也可以说是从1583年利玛窦入华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教廷所确定的葡萄牙在中国所拥有的护教权开始受到法国的挑战。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法国在远东的扩张就随之展开,巴黎外方传教会(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 M.E.P.)在暹罗成功立足后,为法国向中国派出传教士提供了基础。1687年由洪若汉、白晋、张诚、李明、刘应所组成的法国来华耶稣会未从里斯本出发,而是从法国出发,来到中国后未从澳门登陆,而是从浙江宁波登陆,由此就拉开了在华耶稣会内部法国籍耶稣会士和拥护葡萄牙在华护教权的传教士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一、来华耶稣会内的国别之争由于来华的法国籍耶稣会士成功地用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疟疾病,康熙由此将四大辅臣苏克萨哈在西安门内之旧宅赐予法国耶稣会士。“1700年11月30日,耶稣会在华法国传教区成立,耶稣会中国副省就此正式分裂,中国副省为效忠葡萄牙保教权一方,在华法国传教区则由法国人执行管理。1703年北堂竣工,法国耶稣会士入住,标志着两派正式分家。”阎宗临先生在《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中提供了藏在梵蒂冈教廷图书馆的两份重要文献,反映了在华法国耶稣会士和坚持葡萄牙在华保教权传教士之间的分歧。但由于他所提供的文献在馆藏编号、内容数量上均有不足,这里依据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文献加以重新整理刊出。第一份:Borg.cin439-A(r)(见图1)
注:为适应微信排版,省略注释及参考文献。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甘肃社会科学”微信公众号。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