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劲松 | 人的延伸及其社会后果——麦克卢汉的思想撞击到了什么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原文刊于《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在媒介变迁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剧烈和越来越频繁的新媒介时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又一次受到理论界及相关技术应用者的瞩目。在2019 年最新版本的《理解媒介》中译本上,马化腾等著名企业家也加入了推荐行列。实际上,麦克卢汉的著作往往艰深难懂,其理论表述常用各种类比、暗喻、名言和典故。在英语和法语中甚至有一个词汇“麦克卢汉式” (McLuhanesque),用来专门形容毫无关联的事物。连麦克卢汉自己也承认,他的理论难懂。面对批评者,他用“我不解释,我只探索”来进行回应。自提出媒介理论引起诸多歧义到如今社交媒介不断得以创新的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回眸”,麦克卢汉的思想近似于“不灭的火”,总是被一次一次重新点燃,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麦克卢汉到底撞击到了人类思想或人类灵魂之中什么重要的方面或东西而令大众乃至学术界念念不忘呢?在号称人类开始进入“元宇宙”的新时代,重读麦克卢汉并对其研究所涉及内容及其研究问题的独特视角做一番学术梳理,实有必要。一、 身体的延伸:人通过媒介而生活“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一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他说:“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有点吃惊。……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的基础,无疑是“媒介”这个概念。“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思想火花,从这里点燃了麦氏其它的理论分支,如传播理论、地球村理论、全球化理论、互联网预言、人机接口技术预言等等。因此,理解了“媒介”理论,我们便能找到理解麦克卢汉理论的入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要义。其一,“媒介”是人的延伸。人要同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就得通过媒介。人类任何工具的发展、任何技术进步都意味着媒介的发展与进步。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意味着人的延伸,新的媒介意味着人的新的延伸,而每一次“延伸”都将导致“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带来的“人的延伸”,涉及到两种类型即身体的延伸和中枢神经的延伸。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石斧是人手的延伸,衣服是人皮肤的延伸,住宅是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车轮是人脚的延伸,印刷品是人眼睛的延伸,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电话是人的声音和耳朵的延伸,电视是人的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一种集体延伸的皮肤或衣服。人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目前人类对电子技术的开发与引用中则得到了延伸,人类正处于“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阶段——从技术上模拟人类意识的阶段”。不仅单个的技术发明作为媒介是人的一种延伸,人类生活中所创造的各种交往方式、人际互动的各种介质都是人的延伸。例如,城市是适应大群体需要的、人体器官的进一步延伸。同样,帝国是人的进一步延伸。诸如全球化、地球村也只是这种媒介所导致的人的延伸的一种结果而已。其二,“媒介”即是讯息。人们过去将目光总是停留在媒介所承载的内容之上,例如我们常常将印刷品视为电报的内容,将文字视为印刷的内容。但是,在麦克卢汉看来,传播中最本质的东西不在于传播的内容,而在于传播的媒介自身。媒介本身的形式就是在传递着一种讯息,即所谓“媒介即是讯息”。麦克卢汉认为,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人们相互交流时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在更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形成。麦克卢汉指出,在印刷品时代人们对于媒介自身形式缺乏关注,因为人们习惯于进行线性的、机械式的思考;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媒介本身的结构和外型越来越被突显出来,因为电子媒介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更为整体的、集合的感觉。媒介即是讯息,有两层基本的含义。一是,人类历史中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表示一种被人类创造出来的新的环境。“‘媒介即是讯息’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任何一种新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例如工业时代则是由电力技术所创造的,电力所推动的机械化成为新的环境“内容”。麦克卢汉认为,正像电视对电影正在进行彻底的再加工一样,新环境将会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二是,媒介将一种新的尺度引进来了。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麦克卢汉认为,作为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人类每发明一种新技术或者引入一种新媒介,则必然会为人类社会秩序或生活秩序带来某种新的尺度和新的形态。“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铁路的作用,并不是它把运输、轮子、道路等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创造出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是把新的速度、新的生活类型引入了人类社会,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所拥有的社会功能。这样的新的变化,与铁路媒介所运输的货物或内容,则毫无关系。总之,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所带来的“讯息”,决定于它所引入的事物所带来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其三,“媒介”使人产生新的感知习惯。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作为人类感知生活的延伸或加速,都能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即对人体感觉的整体场产生立刻影响。“媒介可以使人产生新的感知习惯。”“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这样一种延伸还要求其它的器官和其他的延伸产生新的比率、谋求新的平衡。比如说,电视形象所引起的新的感觉比率或感觉关闭,是没有办法不服从的。”使用技术会使人顺应技术。“我们观看、使用或感知任何技术形式的延伸时,必然接受它。听收音机、看书报时,必然是将这些延伸纳入自己的系统之中,必然要经历接踵而至的感知‘关闭’或感知位移。”在人们对日常技术的持续不断地使用与接受的过程中,人们在对技术的依赖中最后会变得全然麻木。“由于不断接受各种技术,我们成了它们的伺服系统。”其四,“媒介”有热媒介、冷媒介之分。热媒介,一般与高强度或高清晰度、专门化、分割性相联系。所谓清晰度,是指某种充满数据的状态。热媒介,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少,它让接受者去填补或完成的空白不多,可见,对于热媒介来说使用者参与其中的程度低。相反,冷媒介,要求使用者参与的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热媒介,有排斥性;冷媒介,则具有包容性。“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在麦克卢汉的分类系统中,电视则被归入冷媒介,印刷被归入热媒介。热媒介和冷媒介的观念还可以用来描述其他对象,如发达国家,落后国家是冷的;城里的老油子是热的,淳朴的乡巴佬是冷的;机械时代是热的,电视时代是冷的;华尔兹是热的,扭摆舞是冷的;等等。热媒介和冷媒介并不绝对对立。热媒介可以变冷,冷媒介可以加热。麦克卢汉还引用老子的《道德经》来说明,紧随过热的媒介(即过度延伸的人或者文化)之后,往往是突变和逆转。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相互作用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一般说来,当我们不能够将某一经验或自然事件转换成为有意识的人为技术时,我们就可能“压抑”它。只有被“抑制”或者“压缩到很冷的程度”,热媒介所带来的高强度的经验的冲击才能大大缓解。“任何高强度的经验”,首先被“‘忘记’和‘抑制’”,“要被压缩到很冷的程度,然后才能‘学到手’或被人吸收”。麦克卢汉认为,这种抑制或压缩机制与弗洛伊德所谓的潜意识抑制机制有关。“倘若我们完全而直接地接受作用于我们各种知觉结构的每一次神经冲动,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神经质的人,就会随时心惊肉跳、掀动警铃。”潜意识抑制机制,能够保护我们所拥有的核心价值系统,但往往正是这一抑制机制使我们面对人体的延伸时往往陷入麻木状态。其五,“媒介”创造艺术。一方面,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所创造的新环境,能够使在此之前的旧环境转变为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机器生产兴起之时,它逐渐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其内容是农业生活和工艺技术原有的环境。这一陈旧的环境被新的机器环境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机器使自然转化为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人第一次把造化看成是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源泉。人们惊叹,过去若干时代的人,为何对造化即艺术的世界竟毫无觉察。……新环境能使在此之前的旧环境转变为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文字刚发明时,柏拉图把先前的口头对话转变为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印刷术诞生时,中世纪变成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工业时代又将中世纪转变成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在这种意义上说,技术开始发挥艺术的功能。另一方面,麦克卢汉认为,也只有作为一群具有主体意识的艺术家,才能够在新技术的打击使意识过程麻木之前、抢在潜意识摸索和潜意识反应出现之前,矫正各种感知的比率。艺术家们往往能够在科学领域、人文领域把握好自己行动与新知识的含义。“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社会对自身的运转机制有过足够的了解,并因此培养出对抗新延伸和新技术的免疫机制。今天我们开始感到,艺术能够提供这样的免疫机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找不到一个例子表明“人有意识地调整各种各样的个人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新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唯一的例外,是艺术家所做出的处于边缘的、虚弱无力的努力。一般来说,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艺术家们,才能够早在技术挑战的冲击力出现之前几十年,探索出这一讯息;而后艺术家就会构建模式或挪亚方舟,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其六,媒介诊断及其保健有四个“媒介律”。麦克卢汉认为历史上出现的媒介都要受制于媒介四定律。媒介四定律是麦克卢汉试图创立一种所有媒介都通用的东西或诊断工具。它可以用来给媒介做保健工作,可以诊断某一媒介的健康状况。对任何一个媒介都可以提出四个诊断性问题(即四定律),其分别如下。一是,某一媒介提升和放大了文化中的什么东西。“这个人工制造物使什么得到提升或强化?或者使什么成为可能?或者使什么得以加速?这个问题可以用来研究一只废纸篓、一幅画、一台压路机或一条拉链,也可以用来研究一条欧几里德定律或物理定律,还可以用来研究任何语言的任何语词。”二是,某一媒介使什么东西过时,把什么东西推到了显赫的位置。“如果情景中的某个方面增大或提升,原有的条件或未被提升的情景就会被取代。在此,新的‘器官’使什么东西靠边或过时了呢?”三是,某一媒介再现了过去什么东西,它在刚刚过去的领域里再现了什么东西。“新的形式使过去的什么东西或服务再现或再用?什么曾经过时的、老的基础得到恢复,而且成为新形式固有的东西?”四是,在达到潜力极限之后,某一媒介逆转或摇身一变成了什么东西。“新形式被推向潜能的极限之后,它原有的特征会发生逆转。新形式的逆转潜能是什么?”其七,媒介促使了部落社会的崩溃。麦克卢汉认为,冷媒介具有机械的、整齐划一的、可重复使用等属性,当传统的部落、封建的等级制度与任何一种冷媒介遭遇时,都会迅速分崩离析。例如,澳大利亚土著所建立在石斧之上的文化,在从传教士手里得到钢斧之后就土崩瓦解了。在原有的等级制度中,石斧稀缺而贵重,是土著部落中男子至上地位的基本象征。当传教士把大量的具有冷媒介属性的钢斧带进土著部落之后,当妇女和儿童都能够轻易获得钢斧之后,当出现男人们甚至不得不向儿童或妇女借钢斧使用的现象之后,大丈夫的尊严也就会随之而土崩瓦解,土著部落的原有的等级秩序也就随之分崩离析了。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比如文字、货币、轮子等,只要它专门从某一个方面能够加速交换或加速信息流通的过程,都会对原有的秩序起到分割、肢解的作用。二、 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媒介的三次革命马克思曾经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与马克思不同,对于麦克卢汉来说,无疑是媒介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对于麦克卢汉来说,历史的演进是技术的演进过程,是人的延伸的累积过程,是从肢体的延伸向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的结果,也是媒介革命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媒介革命是文字、印刷术以及电子媒介所带来的三次革命。在人类之早期的部落生活中,口语文化或者口头文化发达,这在现今的非洲部落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文明以文字为基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它的出现,是人类继口语之后的一场翻天覆地的文化创造或革命,麦克卢汉将其称之为第一场媒介革命。“文明人”,在麦克卢汉那里,被定义为,在成文法典面前一律平等的所有独立的个体。有文字的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是个体的分离性、时空的连续性和法典的一致性。基于西方文化的立场,麦克卢汉片面地认为只有拼音字母表,才是创造“文明人”的技术手段。西方的价值观念,建立在书面词的基础上,其书面词的基础则是拼音字母表,拼音字母使语言的形、音、义能够相互分离。在麦克卢汉看来,中国、古埃及是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大不相同,象形文字赋予了每一个会意字以存在和理性的整体直觉;正是在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的文化都被归入部落文化序列。部落文化的特点,在于不能够接受独立的个体和分离的公民概念;时空观念,具有强烈的同情性和抗压性,却没有连续性、一致性。部落文化,类似于口头文化。口头文化,要求在行动的同时要做出反应。与之相对,拼音文化,却能够赋予人行动时压抑情感和情绪的手段;人们行动时无须做出情感性反应、行动者不用将情感卷入其间,麦克卢汉认为这是拼音文字特有的优越性。麦克卢汉还进一步认为,在部落文化中,听觉生活压制着视觉价值,经验由占主导地位的听觉生活来安排。(参见表1)
注:为适应微信排版,省略注释及参考文献。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甘肃社会科学”微信公众号。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