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伟 |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原文刊于《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第18-24页。
黄承伟,广西灵山人,博士,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提 要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从客观必然性、方法论价值、改革创新重要路径、多重功能四个方面系统阐述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从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要求、统筹推进三个维度重点分析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推进路径,特别是以开展示范村创建为例,从特色产业发展兴旺、村庄美丽生态宜居建设、弘扬美德乡风文明、农民稳定增收生活富裕、村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党建引领治理有效等六个方面,全面阐述组织开展示范村示范创建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从强化示范创建的责任落实、强化示范创建的基本遵循、强化示范创建的过程管理、强化示范创建的监测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在全国开展的“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理论逻辑;推进路径
正 文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是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系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复杂性、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各地近年乡村振兴实践的初步成效,决定了开展示范创建推动全面工作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的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中央的要求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明确了示范创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示范创建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结合“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研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
(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具有客观必然性
党中央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成为各地各部门摆在突出位置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样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中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呈现出工作推进的复杂性、系统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是一项需要统筹推进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工程。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项复杂工作并统筹推进一方面凸显出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另一方面凸显出示范创建的紧迫性。此外,出于多种原因,我国目前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存,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能只有一个政策、一个模式,即便在脱贫地区,同样需要既要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又要抓乡村振兴。但是在国家重点帮扶县、一般脱贫县,工作的难度差异很大,加上数万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稳定发展,更增加了乡村振兴的复杂程度。由此,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多样性、复杂性。从国内外实践看,应对这些现实挑战,最有效的路径方法就是创建示范,抓点带面。
(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蕴含方法论价值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我们党“抓点带面推进工作”历史经验的时代运用,蕴含鲜明的时代意涵和理论创新取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上做示范。通过示范创建可以生动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指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第二,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落实上做示范。通过示范创建,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贯彻落实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等一系列政策落实方面展现具体方式方法,推动各项政策在不同区域落地见效。第三,在探索人民全面小康之后奔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做示范。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可以展现发展农村生产力、以农民为发展主体、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实现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第四,在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实践上做示范。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示范创建,可以展示不同条件下乡村振兴的更有效实践。如在产业振兴方面,乡村产业要如何实现现代化,第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乡村产业体系如何构建等;在文化振兴方面,如何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如何培育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等;在人才振兴方面,乡村本土人才如何培养,如何鼓励外出能人回乡等;在生态振兴方面,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何走绿色发展之路等;在组织振兴方面,如何培育基层党组织,如何落实“党建引领”等,都属于示范创建的重要方向。第五,在示范创建中探索形成典型经验,通过各类典型经验的凝练形成普遍性认识,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相关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为全球乡村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三)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
第一,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维度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包含着“巩固”和“拓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在长期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好方法、好模式。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承载着将这些好的方式方法继续运用到衔接过渡期之中以及后续的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在巩固方面,通过示范创建检验这些好的做法能否继续做到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并且不产生新的贫困户,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在拓展方面,检验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如产业项目等扶贫成果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是否还能不断溢出减贫效应。第二,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维度看,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经验实验与推广的平台,承担着相关实验试点任务,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试点示范,不断推进在政策实验、产业融合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推广做法,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第三,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维度看,通过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示范创建自觉将国家战略作为使命和任务,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有机结合,并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地方优势。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反馈,为政策完善提供现实依据,进而推动顶层设计优化,服务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第四,从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维度看,“十四五”期间,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仍然在于制度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承担着探索城乡融合制度、农村土地改革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制度创新等任务。
(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呈现多重功能
第一,通过示范发挥导向、服务、辐射功能形成乡村振兴新动能。比如,示范创建的建设内容一般要符合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体现区域特色,从而带动同类乡村的振兴。再比如,示范创建一般要立足为本地农民服务,加强农民队伍建设,这就通过示范为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使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懂发展的新型农民做出贡献。此外,通过促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将示范创建效应传导到周围地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转化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通过示范创建找到难点堵点的解决办法。比如通过示范创建探索出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如产业扶贫衔接产业兴旺,人才衔接培育振兴队伍,组织衔接构建领导体系。再比如,通过示范创建可以探索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公平、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满足乡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问题,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各项逻辑问题。再如,通过示范创建可以探索“五大振兴”之间如何合作发挥作用达到功能最佳。第三,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能够在微观层面积累我国在推动乡村治理、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生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助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完善,彰显我国推进乡村振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中国之治普遍性逻辑。第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必然会形塑一批实实在在存在的、能够生动讲述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鲜活故事。
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推进路径
根据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必然呈现、满足多样性需求。按示范创建区域单元,可以分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省、市、县、乡、村;按示范创建内容,可以分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示范,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巩固脱贫成果示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按照示范创建目标指向,可以分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乡村文化旅游振兴示范村、数字赋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等。按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要求,基于部分地方的实践,本文重点总结、阐述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推进路径。
(一)凝聚示范创建共识
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推进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着力加强示范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宏观层面看,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落实。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村级示范最能够生动实践这一重要指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是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载体,因为村是最有效的抓点带面的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那个“点”。从具体实践看,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用发展理念和方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村,先行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通过试点引领、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有利于探索形成多种类型的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推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
(二)明确示范创建目标要求
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服务于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是总的思路都是围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共同目标指向包括:以五大振兴为主攻方向,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村厕所改造、垃圾污水治理效果明显,数字乡村智慧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更加牢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良性运转。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共同目标框架下,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具体目标至少包括:以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为主要内容,突出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集体经济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改厕垃圾污水处理、改进乡村治理、探索农村养老等方面形成样板。其中,不同类型的示范村创建目标各有不同,比如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创建的具体目标更集中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将旅游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老、观光农业、农耕体验、特色餐饮民宿、家庭工坊等服务项目,不断完善旅游带动增收机制,真正让老百姓从旅游产业中受益。再比如,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的具体目标集中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全覆盖,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务工就业、垃圾分类等数字化转型。
(三)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
根据示范创建的内涵以及部分省的示范创建实践,乡村振兴示范村至少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1.示范特色产业发展兴旺
第一,精心开展产业布局。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形成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村集体产业发展纳入县域“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范围。第二,加强产业基础建设。明确要求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以及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占基本农田一定比例,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75%以上;基本建立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有电商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或社会化服务组织。第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入推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项目运行良好;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稳定在一定数额以上,且经营性收入占比为50%以上。第四,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以多种方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村常住农户参与务工就业率为50%以上。第五,精准推进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间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品牌共享、渠道共享、利益共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开展。第六,有效组织产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政策、实用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第七,增强产业发展效应。主导产业产值在村级产业培育发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蓬勃发展,形成更多“特”“优”“新”产业产品;积极参加国家和全省“乡字号”“土字号”等乡村特色产品推介、评选等活动。
2.示范村庄美丽生态宜居建设
第一,按照纳入县域乡村“多规合一”优先规划编制范围;村庄发展建设尊重农民意愿,遵循自然生态和村庄机理,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律,高质量完成生态规划编制。第二,按照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保持村庄街巷干净整洁,提高农房立面整齐度;整体达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五化”要求,高质量整治村容村貌。第三,按照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公共厕所布局合理,管护责任落实,日常保洁经常;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 100%;改厕技术模式成熟,县域可用于推广示范等要求,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第四,按照纳入县域生活污水重点整治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符合实际需求,排污管网或污水处置设施完善;村域水域排放达标,河塘清淤清杂,无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等要求,高质量进行污水治理。第五,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完善,运作模式合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户参与率为5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等要求,推进垃圾治理。第六,按照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行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处理、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模式;落实农户合理付费、政府适当补助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等要求,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第七,按照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循环运用,资源化处理设施完善等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3.示范弘扬美德乡风文明
第一,大力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五有”标准(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级有文明实践所(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美观大方,经常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以及文体竞赛、农民丰收节、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第二,完善落实村规民约。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有效遏制。第三,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以及寻找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各类参评的示范农户达到全村常住户数的 60%。第四,有力推进文化传承。保护村文物古迹和红色革命遗址物;重视发挥现代乡贤文化作用,挖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因地制宜建设有村史馆、农耕文化馆、乡村振兴展示馆、家风家训馆、红色文化展馆等。
4.示范农民稳定增收生活富裕
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长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及时提供村级劳动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农户务工就业率达100%;为外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就近就地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品质,高质量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全覆盖;及时精准帮扶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价格波动、产品滞销等出现产业发展困难的脱贫户、监测户。定期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注重扶持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以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等能工巧匠,做到职业技能培训应培尽培,农民技能持证率达到一半以上。
5.示范村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第一,着力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提升路、水、电、网络、能源等五大工程保障水准。农村“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入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内主干道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与产业融合发展,客运站点和客运班线方便农户出行;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稳定供水保障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0%以上;农村电力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完善农村5G基站、光纤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清洁取暖等新能源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着力继续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前入园率不低于 90%,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建有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配有合格(持证)村医,建立农村居民健康台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第三,着力提升养老护理保障水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日间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适量设置养老护理公益岗位,岗位工资保障到位;把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结合起来,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第四,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便民服务机构,提供党务服务及社保、医保、社会救助、便民代办、信访接待等公共事业服务;建设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满足农村群众开展自娱性文化需求的文化广场;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各类体育活动设施;完善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设施。
6.示范党建引领治理有效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村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带头人队伍本领高强,党员队伍充满活力,组织生活健康规范,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治、物、效”问题;经常开展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动;村民自治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公共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健全完善。第二,坚持运用积分制。积分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塑造乡风、爱心帮扶等重点任务有机结合;积分设计、评判,农民群众全程参与监督;积分兑换、“红黑榜”奖惩、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做法,群众认可并广泛参与,乡村治理“激励引导”作用发挥。第三,坚持运用清单制。依法依规编制村级小微权力、公共事物、服务事项等各类清单,实现乡村治理有章可循、流程清晰、操作可行;清单制监督评价机制健全,配套措施落实有力。第四,探索大数据治理。完备数字化乡村建设设施,确保摄像头覆盖面积和密度满足安全防范需要;乡村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疫情防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务工就业、垃圾分类等实现数字信息化管控。第五,推广“枫桥经验”。乡村治理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改善乡村社会风气,及时消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有效抵制各类黑恶势力、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对策建议
示范创建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是把国家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的有效办法,也是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熟知的工作方式。各地在各种示范创建实践中如何加强示范创建管理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提供了借鉴。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建议综合性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示范创建的责任落实
示范创建工作是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发挥示范引领和要素集聚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的重大举措。各地各级有关部门要把示范创建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放在突出位置。
各有关方面要真正把示范创建责任扛起来。省一级要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市一级要履行督导责任,县一级要履行主体责任,乡镇要履行推进落实责任,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要履行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和创建项目建设监管责任。各级要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发改、财政、旅游、网信、乡村振兴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专项推进。以示范创建为统领,做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县级作为示范创建的实施主体,切实增强对示范创建谋划和实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谋划,分管领导要一线指挥、定村包联。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敢于采取超常举措,定期研判分析创建成效及进度,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绝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出现烂尾工程。
落实相关政策。按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开展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各地为了推进示范创建,对示范创建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如山西省2022年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有关文件明确: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400万元;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300万元。按照先行示范县1∶2,整体推进县1∶1.5,重点帮扶县1∶1的比例,市县要切实将配套资金保障到位。并把落实配套资金作为示范创建的入选条件。
(二)强化示范创建的基本遵循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4月印发了《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办法》明确创建示范活动内涵和范畴,规定了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坚持统筹管理、合理设置、严格审批、动态调整、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权限和程序进行。《办法》还规定了开展创建示范活动的主体及负面清单。总之,《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为各类示范创建活动包括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提供了管理规则。
(三)强化示范创建的过程管理
规划先行。这是示范创建的基础和前提。示范创建村应在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因地制宜。乡村创建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因地制宜,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乡村风貌、形态、肌理。不搞大拆大建、不修楼堂馆所、不造景观假山,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农民主体。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理念,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把农民能干的事尽量交给农民干,尽可能让农民在创建中实现务工增收。
依法合规。特别是项目用地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整体功能布局,相关手续要完善齐备,项目开工要落实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项目合同制“四制管理”,村庄闲置房屋、坍塌房屋、废弃房屋要得到合理有效处置,依法合规解决示范创建的难点问题。
稳中求进。做到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能违背客观实际和发展阶段盲目融资、乱铺摊子,绝不允许给村集体和农民增加债务负担。
各具特色。依托村庄基础,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着力在产业就业、生态宜居、党建引领、乡村文明、居家养老等方面打造亮点,避免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示范创建要体现普遍性特点和鲜明特色相统一。
优化管理。示范创建项目及资金需求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承担示范创建任务的县乡村要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抓紧完成实体性规划,办结前期手续。按照准备、实施、加速、验收四个阶段推进工作,强化现场推动。
(四)强化示范创建的监测评价
客观分析示范创建监测评价面临问题。及时、精准、动态的监测是任何项目成败的关键。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日常监测机制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作用。从各地实践看,目前示范创建日常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监管手段落后,监测体系运转滞后,难以及时掌握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传统的监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不及时,在有限的人力和技术水平下,难以实现快速发现问题,及时督导解决。第二,示范创建思路不清晰,偏离示范创建设计初衷现象明显。比如,规划流于形式,示范定位、示范方向研究不透。再如,创建思维和实施思路创新不足,创建活动往往偏离通过示范探索经验的目标。
完善示范创建的日常监测路径。第一,明确日常监测预期目标,主要是示范建设规范顺利开展、跟踪督导推动创新亮点。第二,确定日常监测核心要素,包括资金使用安全、项目顺利推进、有效探索创新。第三,建立日常监测工作体系,包括加强实地调研监测指导,细化日常监测重点内容(如示范创建实施规划方案、实施进展情况、实施资金拨付情况、整合资金和社会资本到位情况、各类示范项目确权情况、示范创建效果评估情况等),建立日常监测工作机制(总体把握示范创建的要点和方向,分类别、有重点地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和动态监测)。在静态监测方面,通过示范创建项目台账进行监测;在动态监测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进行监测;在实时监测方面,通过监测预警平台进行监测。
加强示范创建成效评价。把示范创建列入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对示范创建组织不力、进度迟缓的市县,给予通报批评。及时总结、宣传、推介示范创建经验。
责任编辑:巨虹
\ | /
国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