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明明 | 习近平关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刘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2024-09-23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甘肃社会科学



原文刊于《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第1-9页。

刘明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提  要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丰硕理论成果和巨大实践成就的重要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以高超的理论水平、强烈的使命担当、巨大的政治勇气,围绕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总结,还是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思考。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内涵深刻、思想丰富、体系完整,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习近平;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党的建设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一学说是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聚焦的重要命题。以不同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实践效果是不同的,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只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僵化理论,阻碍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开展,进而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声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则能形成符合客观实践的行动纲领,指引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从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这一论断并非首次阐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不同讲话中对此做出过许多重要论述。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都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这一系列讲话体现了习近平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刻思考和长期关注。本文将从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三个方面学习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以期把握其思想精髓,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党的建设提供借鉴、启示和指引。

一、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正确思想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社会实践问题的回答。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继承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教条主义的精辟论断,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反教条主义的历史经验总结,以及对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思考。


(一)继承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断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围绕着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论断,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在19世纪后期,作为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指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各国的工人政党和无产者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注和回应。第一,他们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当作金科玉律,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方法。1895年3月11日恩格斯在给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说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反对继承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而是希望他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方法,推进理论的创新。这句经典表述也一再出现在习近平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论述中。第二,各国革命实践和运动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实际和国情。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俄国和美国产生影响,成为工人运动和革命的指导思想。恩格斯对此感到高兴和自豪,但他也提醒俄国的同志:“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由此可见,恩格斯担忧其他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践时会出现“水土不服”,因而给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箴言和建议。


列宁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到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谨遵马克思、恩格斯“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的箴言,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俄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列宁反教条主义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反对脱离现实而空谈理论。在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教条主义者通过照搬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的个别论断来指责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人的探索。列宁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第二,列宁运用创新的理论指导不断变化、不同阶段、各具特点的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以铁一般的事实展示了理论联系实际所迸发出的威力。从“共同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从无产阶级革命前必须有个资产阶级统治的阶段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案,从取消货币和市场的“战时共产主义”到利用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证明了民族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是正确的。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总结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单纯的社会思潮和理论学说,而是当作救国救民的真理,因此组建成立传播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加之中国革命和建设有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前提,教条主义总会以各种形式、因各种原因、就各种问题而出现。教条主义不考虑实际,只关注书本和教义。毛泽东指出:“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我们曾经撇开中国的具体国情而效仿和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招致革命力量的重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考虑到中国军阀割据、农村人口多、城市反动力量强等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过去我们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卓著,又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建设上大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封锁和敌视中国,因此,学习苏联经验,搞计划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的主要特征。但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探索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条件和特点相结合,成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道路。邓小平总结成功的经验时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一时期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其后,就“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同样没有拘泥于文本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需要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形成了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无不以创新性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教条主义是我们党需要克服和斗争的错误态度、思想和做法。凡是教条主义盛行的时期,都是我们党事业停滞不前甚至蒙受损失的时期;凡是坚持解放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时期,就是我们党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三)对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思考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凝结成适合中国新时代、新实际、新变化的新理论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迎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但实践永无止境,世情、国情和党情在不断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对理论创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破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突破重点领域改革、解决群众民生难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党的建设等都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无止境的理论创新解决工作的不足、困难和问题。时代课题呼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前提下,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话,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取得前人没有取得过的成就。


另一方面,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确立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也有七十多年的时间,但以非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在党内外仍然存在,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也值得警惕。一是虚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有的人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搞所谓的“创新”,实际上产出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辞藻,马克思主义定于一尊的地位被口号化、表面化和虚无化。二是马克思主义被敷衍化、教条化,削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效果。有的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读几本,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知半解,就盲目地用自以为是的蹩脚理论指导现实实践,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声誉。同时,有的教条主义者把经典著作背得滚瓜烂熟,对个别词句考证地细致入微,但却不懂得将其灵活运用于现实,而是机械照搬条文,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针对这些错误态度及其消极影响,亟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给出回应,以正本清源。

二、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根据新时代对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要求,围绕“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进行不懈探索,构筑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义重大的理论体系。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回答“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元问题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新时代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先进思想是真理,能够解决中国问题,能够指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反映出作为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实践形态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诞生了以之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指导现实实践,在于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相结合。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而遭受质疑,如果没有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国际影响力巨大、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终结论”似乎就要应验成真了。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行。


进入21世纪,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仍有一些人试图割裂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质,“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杂音究其本质来说是矮化、丑化中国道路,将其与资本主义道路同质化。当中国道路的性质被解读为与社会主义绝缘之后,它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便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关系,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也就失去了最有力的实践载体。所以,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宪法、法律和党章党规等政治上层建筑、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后盾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这种指导地位是否牢固则在本质上取决于理论本身,只有理论足够彻底,才能说服人、掌握群众、展现实践力量。那么马克思主义如何永葆自身理论的真理性和时代性,这涉及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


(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观点、论断和结论吗?归结起来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习近平对此给出了答案:“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进一步言之,我们不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论断,而是重在坚持其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人民立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被统治阶级遭受着经济、政治和精神等多重维度的压迫和奴役。即使被统治者揭竿而起,推翻了统治阶级的统治,也没有消灭阶级统治和剥削压迫本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有的人表里不一、钻营形式主义,表面上经常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口号挂在嘴上,但背地里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这显然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态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尤其不能丢弃它的根本立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政策实施和日常工作中,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坚持为人民撑腰;对于理论和文艺工作者来说,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作为着墨重点,坚持为人民说话,将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作为衡量标准。


第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它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两篇文献中都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的方法上,习近平就实事求是的方法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就矛盾分析的方法指出,“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点、个别判断、个别结论由于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状况的改变、阶级关系的变化等也许会过时,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不否认,他们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自己的理论,两位革命导师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它的观点就不重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是通过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体现出来的,离开观点而抽象地谈立场和方法,就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这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态度。《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就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想都是被实践检验过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以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其中,“马克思主义行”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行,这是从普遍意义上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但只讲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行”还不够具体和精确,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民族国家都可以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卓著呢?显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是实现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前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还需要进一步回答“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命题。这一答案已经由现实实践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才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完成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完成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历史任务。


由“马克思主义行”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也体现着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而避免陷入本本主义窠臼的科学的态度。从矛盾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普遍性原理,但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照搬这些原理是行不通的,必须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属于科学的理论形态,只有应用于各个民族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才能发挥其不但解释世界而且改造世界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是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必须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墨守成规、固守教条,只会束缚思想,贻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就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必定会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而不断丰富,要避免僵化和教条化。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推出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四)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到知行合一,那就是落脚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习近平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又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深刻把握和理解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玄学,不下苦功夫读经典学理论,靠苦思冥想是不可能达到“真懂”的。如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端正,获得的只能是似懂非懂的理论,确立的只会是半信半疑的信仰。因此,真学真懂真信贯通一体。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获得真理,仅仅是认识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不是花瓶,它的价值在于应用和实践,任何将马克思主义停留于书斋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善于文本分析和解读,形成了“马克思学”“列宁学”“毛泽东学”等研究特色和方向。我们在密切关注和批判吸收他们理论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不管他们的研究视角多么“不偏不倚”,也不管他们的思想观念多么深邃精辟,缺乏对现实的关注始终是其理论硬伤。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这些人像研究任何其他思想家一样研究马克思,有时作为观念史中的个案研究,有时甚至以考古的方式研究,而不大关心他的思想的社会作用,并且常常无需在政治上认同于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习近平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问题,他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党史,既是一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的产物。党员干部既要通过学习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家,又要勇于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应用大师,成为知行合一的马克思主义者。


(五)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态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它不会自发与现实实践结合,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和党员干部发挥主动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认识不到位、对客观现实的把握不够细致、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贯彻不彻底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出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态度。


第一,教条主义的态度。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人,不是神,也不是占卜家和预言家。他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为回答时代命题和回应现实实践而提出的一些论断不可避免地会过时,这就是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教条主义者是思想的懒汉、行动的矮子。他们不去调查研究,惰于了解现实情况,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对照现实,教条地认为经典作家讲过的话就是对的,没有讲过的话就是错的。教条主义在表面上看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实际上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是我们坚决反对的错误态度。


第二,实用主义的态度。习近平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教条主义是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框定现实,导致的结果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举步维艰。与教条主义不同,实用主义不会束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但它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寻找创新的合法性,生怕别人说这种创新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对实用主义态度的表现作出了分析:“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分析来看,实用主义态度的实质也是一种教条主义,它同样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奉若“先哲”,将他们的文本视作绝对不能变更的“圣旨”。


第三,蜻蜓点水的态度。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反对教条主义唯本本的表现,并不意味着不要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刻苦学习是科学应用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只有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才能融会贯通。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把握不透、领悟不全,将一知半解的理论草率用于实践,不仅难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也会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声誉。


第四,盲目自大的态度。习近平指出:“有的人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看就懂,没什么好学的。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持这种态度的人是典型的盲目自大,一方面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会轻而易举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和高度,认为马克思主义浅显、简单,不需要下苦功夫就能理解贯通。盲目自大者一般很少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只是粗略接触一些概论性、纲要性的二手材料,就自我感觉良好。盲目自大的态度在客观表现上与蜻蜓点水的态度是一样的,都忽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


第五,一概排斥的态度。习近平指出:“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就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代的发展都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南与旗帜,我们反对抹杀、玷污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任何观点,但也不能采取唯吾独尊的态度,贬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如此,既不能丝毫抬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地位,也不能丝毫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反而斩断了其与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使理论陷于原地静止的状态。这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态度,而是扼杀、封闭和僵化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


第六,崇洋媚外的态度。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念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总想去学习西方的理论、文化和制度,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态度。这种态度在经济学领域的表现就是崇拜西方经济学、贬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无法指导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在一段时期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高校被边缘化。对此,习近平指出:“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

三、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新探索新思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建构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建构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系统体系,丰富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一代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秉承科学精神在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命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体而言,习近平明确新时代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边缘化、虚无化、形式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论调和做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思想精髓,而不是个别的论点和教义;拓展了对“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思考,提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是践行,既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实用主义的态度、蜻蜓点水的态度、盲目自大的态度、一概排斥的态度和崇洋媚外的态度等错误态度。这些观点和要义具有系统性和原创性,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习近平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视和思考,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作出原创性贡献。


(二)提炼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提供指南


对于任何一种系统的理论而言,方法论是其根基、纲领和底色。在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来说就是“四个统一”。一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习近平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二是坚持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普遍的、永恒的真理,但特定时代下所作的个别论断离开当时、当地的条件就可能变成谬误,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三是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作为普遍性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前途不是停留于书斋,而是要积极回应和不断回答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具体到中国,就是要不断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又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书斋化、教条化、虚无化都会割裂其与实践的统一关系。这些方法论归结起来就是要守正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三)批判各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坚定理论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正确态度。这些不正确的态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缺乏理论自信,怀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否可行。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迷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认为后继者只能“照着说”,没有能力和理论水平“接着说”,认为后继者的所有创新都不是根据时代和国情作出的,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预言”。蜻蜓点水和盲目自大的态度因为掌握不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只会获得蹩脚的理论,理论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一概排斥的态度表面看起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心满满,但透露出来的是不敢用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文化交锋的胆怯,阻滞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优秀文化的互鉴;崇洋媚外的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理论。这些错误态度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质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否具有理论创新的能力。习近平对各种错误态度的批判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具有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和重大价值。习近平的相关论述要求我们不能在理论创新上畏手畏脚、在实践创新上止步不前,而是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四)为广大党员干部学懂信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指引,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旗帜、灵魂和指南,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强大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学懂信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的理论指引,对于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践本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有利于全党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高度一致,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和“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问题上形成共识,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上步调一致,在摒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上坚决彻底,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新时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它们在逻辑上是相通的、理论上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巨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甘肃社会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