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闪光言行丨仙居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实录:百日攻坚情与真

2017-11-02 仙居发布

一百零五个日夜,两千多户,八千多人——


前后不过百来天,仙居县推进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就取得了丰硕成果:补偿协议累计完成签约2047户,占总数的98.3%


百日攻坚。短短四字,是日历里旦复旦兮的翻转,更是仙居人一步一履的实干。

一位干部说,一百天里,有他来回奔走近万里的里程数;


一位干部说,一百天里,有他平均每户上门几十次的沟通和交流。


一位居民说,一百天里,体验到的是党员干部的实实在在;


一位居民说,一百天里,感受到的是工作人员的情真意切……


朱溪水库移民安置是一项民生工程。而百日攻坚,更像是一次蝶变。仙居的党员干部们众志成城,让这项拖了多年的工作,一点一点变为现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将叫了二十年的朱溪水库,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仙居县委书记林虹如是说。而我们正欣喜地看到


收获,在秋天;一份完美的民生答卷,就在眼前。




到群众中去把冷板凳坐热


时针指向零点,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在各个村的办公点还灯火通明。

10月15日,是百日攻坚的最后一天。沟通交流、拟定协议、签订协议……越到最后关头,党员干部们越是不敢放松。

朱溪水库工程是“十三五”国家战略百大工程项目和浙江省“五水共治”十大枢纽工程。根据规划,朱溪水库项目涉及10个村,2288多户。

6月30日,在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百日攻坚动员会上,仙居县委书记林虹喊出:必须打赢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战役!

时不我待。7月5日,200多名从仙居县级机关各单位抽调的干部,组成督导、巡察、执行、宣传、组织等5个面上工作组和10个联村移民工作组,进驻10个移民村开启攻坚行动。

然而,困难并不小。一开始,有群众不理解,不少工作人员吃了闭门羹。

说起驻村第一天,王镱雯记忆犹新。王镱雯是第九工作小组的一员,驻梅岙村开展工作。第一次走进了村民家,王镱雯就坐了个“冷板凳”。“一进门,村民关起了灯,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记不清去了村民家多少次,慢慢地,村民就接受了我。”在王镱雯看来,工作遇到“肠梗阻”,往往只是因为有些村民没有了解到政策。“村民们是很质朴的,如果你们真正踏实地做工作,给他们讲清政策,替他们考虑实际,他们感受得到我们的付出,有时候还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做工作。”王镱雯笑着说。

推进工作,王镱雯的秘诀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驻村的日子里,王镱雯帮已经80多岁的丁坦义老人做手工品,帮他们拍照留念,陪他们唠嗑吃饭。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镱雯,我们非亲非故,你却对我这么好。我知道你们是来工作的,水库存移民工作响应党的号召,我一定支持你们。有用得着的我地方尽管开口,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用上一会,帮帮你们。”老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王镱雯感动得心头一暖。

这样的暖心事,每天都在这片库区里发生。

梅岙村工作组组长、仙居县发改局副局长泮永坚说,组里的“花木兰军团”,每一名团员都认真倾听、细致讲解、付出真情,和村民们谈心交友,将库区移民工作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干部郑群慧性格豪爽,做事果断,雷厉风行,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俞晓晓来自法院,善于用法律思维做工作,让不少村民心服口服;王镱雯会做手工,经常进村入户,和村民一起做手工活,大家渐渐成了朋友;泮慧雅将政策解读做得一丝不苟,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

走近群众,融入群众——1个月后,梅岙村的村干部们不仅和驻村工作组坐在了一条板凳上,共同推进项目签约进程。据介绍,截止10月15日,梅岙村的签约率达到98.9%。



发生在梅岙村的故事,每天都在库区各个村庄里上演。在百日攻坚中,仙居广大移民干部发扬“争做先进、当仁不让、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作风,吃住在移民村,深入群众,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宣传政策,了解村情民意,梳理问题,理顺关系,推动了移民安置协议签订又快又好地进行。



一线攻坚忙发扬铁军精神


“我对不起大家,拖了大家的后腿……”还没说完这句话,刚从县城做协调工作赶回库区工作组的蒋丰,流泪了。

蒋丰原来是人民防空办公室中的一员,被抽调到朱溪水库第二工作组工作。10月13日至15日,是朱溪水库签约的最后攻坚期,那时候蒋丰正在感冒,但他依旧是开着车来回奔走做工作。

攻坚进入倒计时,蒋丰却遇到了困难。手头上的最后一户人家,他已经去过不下20次,但对方仍然不愿意签订协议。

凌晨1点多,蒋丰回到库区的办公室时,外面漆黑一片,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小雨淅淅沥沥,秋意冷到了骨子里。而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伙伴们还在埋头苦干。想到自己工作推进不利,一时间,这个快40岁的汉子有点哽咽。“蒋丰,这不是你的问题。你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别难过,我们都在一起努力!”大家相互鼓励着。



推动移民安置工作,没有干劲是不行的。而在攻坚一线,处处可以看到铁军身影、感受铁军精神。

高温天时,办公室没有空调,党员干部就在闷热的屋子里埋头苦干;没有房间住宿,两三人挤挤,凑合着睡一个晚上;夜再黑,移民办公点的灯永远都是村里最后才熄灭的……

一百多天,蒋丰基本没回过家,每天不是在办公室干工作,就是在赶往移民户家的路上。一百多天,他的车子里程开了近一万公里。

“签协议的那两个月,人晒黑了不说,体重也轻了8斤。”回首百日攻坚里的日子,张郎村工作组组长、仙居县交通局副局长徐朝设用“三个一”来形容工作组的“拼”:一个目标奋进,一个声音说话,一个信念拼搏。

朱江辉和朱镇涛是兄弟,也是县里的民警。最后攻坚的77个小时,他们获悉4个表兄弟还未签订协议后,当即行动,兵分两路赶去完成任务。朱江辉开车去接在无锡、桐乡、慈溪的表兄弟,于第二天中午11点返回仙居,一家人齐聚商讨。最终,两位表兄弟在协议上签名。

千里走单骑,换来了这次任务的完成。当被问到这样来回奔波有没有感到辛苦时,朱江辉笑着说,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民生考量900余问题“具体化”


如果说,坚忍不拔的铁军精神是干事创业应有的姿态,那么想民所想,就是推进水库移民工作当有的情怀。

“我们的百日攻坚分为五个时间段进行——开好四会、数据核对、问题剖析、宅基地分配、协议签订。”仙居县副县长、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总指挥李时林介绍,移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很复杂。每一户几乎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很多问题不是政策就一定能解决的。

但是,问题的繁琐不会成为懈怠的理由。

“我们首先走村入户,收集每家每户的问题,将问题罗列,再挨个击破。”经过1个多月的梳理,工作组最后罗列出900多个不同的问题,逐个进行讨论解决。回想起这个琐碎的工作过程,李时林却很欣慰——当初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为最后协议的顺利签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梳理问题过程中,工作人员们发现,村民最关心的还是安置问题。家安在何处?以后怎么发展?这些都是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为让移民村的村民们既移得下、稳得住,更能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同步发展,工作组不仅组织村干部赴椒江、温岭考察移民村,还组织村民代表70多人赴仙居埠头镇大庄村、水碓头村和淡竹乡下叶村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

都说眼见为实,有时候亲眼看过也会觉得安心。看其他移民村建设得如火如荼、百姓安居乐业,许多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也更增添了信心。

但光有信心不顶用,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发展办法。不少工作组人员趁热打铁,因地制宜,替村民们想起了办法、画起了蓝图。

利坑村是个拥有570口人的村庄,村两委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对发展的愿望也很迫切。“移民的最终目的,是让村民们有更好的新生活。”在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工作组会同指挥部、相关部门和村两委,积极研究探讨新移民村的规划建设。

新移民村怎么发展?负责利坑村移民安置的仙居县卫计局副局长丁荣伟告诉记者,他们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借助新移民村所在地下各镇的商贸优势和农业旅游资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如今,委托给中国美院的美丽乡村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

正是治好了压在村民心上的这个心病,利坑村在库区第一个启动移民安置协议签订,并率先完成签约任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移民工作就是民生工作。900多个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抽丝剥茧让问题解决更精致、方案更细致、目标更明确,也让前景更广阔、愿景更丰满,库区移民的美好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往期精彩回顾:

学习新思想 谱写新篇章丨仙居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绿色化发展改革丨2017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浙江仙居召开

献礼十九大丨信保基金仙居分中心承保金额首破1亿元大关!

广而告之丨车主们,城区道路停车收费停车可以办月卡年卡,充值卡啦!



&

END

....................✁....................

传递“政”能量  讲好仙居故事

仙居发布

<xianjufabu>


投稿 xj7816971@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