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千余户外乡人“移民”湄潭当“农民 ”
“湄潭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物美价廉,决定了将浙大迁到湄潭。”83年前的早春,浙江大学西迁至黔,校长竺可桢的考察日记中满是对湄潭的喜爱。
时隔大半个世纪,湄潭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闯新路、出新绩,在乡村振兴路上奏出了华彩乐章。
2021年6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到湄潭县调研后提出,要努力“在全国比高低、在全省当样板”,加快建设“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的贵州最美乡村。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许多外乡人的心愿和行动。据湄潭县委改革办副主任陶通艾介绍,到目前,该县仅在镇村有土地、农房流转记录的外来“新移民”就有1000多户,而实际在民间自主流动的外乡人却不计其数。
芳菲花季,在仙谷山下、桃花江畔的民宿农庄,在湄江河环绕的核桃坝茶山,在乌江岸边的普通农家……记者遇见、海采了一批已久居于此的外乡人,他们日子过得咋样,生活开心不、事业顺意吗?这些都由他们在湄潭的生活作答。
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 (瞿欣含 摄)
“这是我种的胡豆,你看长得多好呀。看着这些蔬菜从一颗种子破土到一片绿,心里就特别舒坦!”4月27日,70多岁的吕贵玩带着记者参观他的菜园,乐得像个小孩。
吕贵玩是四川省资阳市人,这些年一直在外经营矿山机械。“打拼了几十年,身心都累了,便想找个幸福感强的地方养老。”吕贵玩说,他先在贵阳生活了12年,本以为不会再迁了,不想2014年的一趟湄潭之行后,他立马带着3个儿子,在湄潭县兴隆镇兴隆村天鹅塘度假山庄买了两套洋房定居。
记者打趣地说:“名字都叫‘吕贵玩’,是不是从小就想到贵州玩?”老吕哈哈大笑,“是啊,老家太热,我梦寐以求的家终于在湄潭找到了。”
该山庄还在小区外流转土地建起了开心农场,无偿分地给住户,让他们在开心农场体验劳动的快乐,为30多户外来住户圆了“当幸福农民”的梦想。
湄潭县美丽乡村—抄乐镇铜鼓井 (林明 摄)
“踏遍千山万水,还是湄潭最美。成了湄潭人,现在的我快乐似神仙!”同样被湄潭迷住的还有重庆人申崇坤。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退休后过上田园生活。前些年,他跑遍了全国,还去过一些国家,特意考察过海南三亚、文昌,云南昆明、大理等人居环境好的地方,直到来了贵州,终于发现湄潭才是自己的归宿,于是2017年便在这里买房定居。
绿色为核,生态为媒。这些年,湄潭以“美”为笔,一届接着一届干,接续绘就生态宜居画卷,持续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留住了“原味”的绿水青山。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66.1%,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了不少外乡人安放乡愁的“乐土”。
这里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湄潭翠芽”“遵义红”“湄江翠片”等享誉中外的茶品牌;这里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上百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1%……谁能想到,这样的配置竟集聚在一个内陆山区县。
湄潭象山生态茶园 (周访华 摄)
4月26下午,湄江街道核桃坝村,在一片松树林里,今年68岁的田仁江和几个村民正动作娴熟地把一排排茯苓菌包埋进林间的土里。老田原是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杨坪村的支书,卸任后便来到这里当起了农民,找“零活”挣“日薪”,从此开启了他的美好生活。
“在核桃坝,一年四季天天都有活做、有钱进,永远不会失业。”田仁江一边劳作,一边讲述他的故事。沿河老家山高坡陡,挣钱不易,日子艰难。来到湄潭,他的生活便发生了质的改变。
老田总结了湄潭的“四个好”:地理环境好,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教育质量好,外地人上学与本地人享受同等待遇;经济条件好,在这里老人小孩都能摘茶挣钱;邻里关系好,特别是村支两委对当地人和外地人一视同仁,让人安心舒心。由此,老田便在此买了一栋24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他说:“虽然户口没迁来,但我十年前就已是湄潭人了。”
湄潭的特色在茶,优势也在茶。难怪外乡人符宁卫逢人便说,到湄潭当农民是他一生最正确的选择。他说,人来到湄潭,幸福就跟着来了。种茶是最好的赚钱路子,茶青摘下来就是钱,上午摘,下午就有人上门来收,现款现货。
符宁卫是铜仁市德江县泉口镇大元村人,14年前迁来湄潭核桃坝村,刚来时的打工仔如今变成茶专家、老板。今年他家的茶园春茶茶青就有1400斤,除去工人工资和生活费等开支,纯收入有15000元。“在湄潭当农民是我一生的幸福!”符宁卫乐滋滋地说。
作为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依托茶产业融合发展,将“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现已壮大茶叶种植面积至60万亩,去年实现茶叶产量8万吨,产值67亿元,茶产业综合收入167亿元。
茶叶成为带动近30万外来人口务工增收的绿色产业。仅在核桃坝村,像符宁卫这样买房长期居住当农民的外乡人就有200多户。
这里已累计建成黔北民居10万余栋,是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全国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创建县……如此生态宜人、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的“三美”乐土,自然便有现实版的“凤栖梧桐”活剧连连上演。
湄潭县城印象湄江 (罗德雄 摄)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走近湄潭县石莲镇沿江村细沙组陈月红家,就听到《好日子》的歌声传来,陈月红的婆婆杨胜碧正在播放她拍的抖音视频。此刻,儿媳陈月红正在收拾院子,抚弄花草;公公秦光贵正忙着烧制蜂糖饮料。一家人悠然忙闲,怡然自得。
“我们婆媳两人都是‘私奔’来湄潭的。”杨胜碧一句打趣的话,道出了两段“凤栖梧桐”的尘封往事。原来,秦光贵过去穷,杨胜碧的母亲不同意其婚事。于是,杨胜碧就与秦光贵“私奔”来到细沙。想不到的是,下一代走的路与他们一样,陈月红这个生长在福建漳州城里的姑娘,也与杨胜碧的儿子秦大飞“私奔”到细沙。
“没办法,当时只有出此下策。”嫁到湄潭已12年的陈月红,操着一口湄潭口音。起初父母坚决要她与秦大飞断绝关系,后来见女儿日子和顺,便转变了想法。陈月红说,“你看,我家开门便见乌江,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还有,我家养蜂,加上务工,一年收入不差,现在爸妈对我是真放心了。”
湄潭象山生态茶园 (陈国民 摄)
“这里不仅人居环境好,而且很适合做生意。”另一个操着一口地道湄潭腔的贵阳人刘招息对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9年前,31岁的刘招息在省内四处考察,终于在湄潭县相中鱼泉街道新石村龙洞湾优质的山泉水,开起了一家冷水鱼餐饮店。餐饮店位于仙谷山、桃花江景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宜人宜业的美好环境把一家人都吸引过来了。2018年,他在县城“天壶五星家园”买房定居,成了湄潭的新居民。
我是一个幸福的茶农 (瞿欣含 摄)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的容颜……”这样的“传奇”在深圳汪明生夫妇身上成了现实。
2020年,汪明生自驾游到贵州,车行杭瑞高速途经湄潭时,云雾中若隐若现的茶山美景让他震撼,“走,到湄潭当农民去”的宣传标语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深圳后不久,夫妻俩便转回湄潭,先租住民宿,后在永兴镇租赁了一栋闲置农房和7亩茶园。今年3月18日,他还拿到了具有制度保障的《农村宅基地及农房流转使用权证》。
“我这里环境优美,开窗就是万亩茶海。我愿意为湄潭代言,让更多的人到湄潭来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农民!”头戴斗笠,身背小背篼,裤腿上还粘着些黄泥巴,劳作中的汪明生完全是一个地道农民的形象。
湄潭茶之韵 (李杰 摄)
融入“黔北小江南”的这群“新移民”共情共感的诗和远方依然是“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审核:邹杰
为您
精选
●遵义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遵义市气象局: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文旅】遵义这里美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