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北乡村:百姓富 生态美

发布君 遵义发布 2022-09-18


这是播种的季节,这也是收获的季节。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着力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播州区枫香镇花茂坝区沈村稻加蛙产业 图片来源:遵义杂志社



点燃产业“引擎”

暮春时节,走进黔北乡村,蓝天白云下,白墙黛瓦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中,孩童在追逐打闹。柏油马路向外延展,不远处的田野里,农作物竞相生长。一个个掩映在山水之中的新农村,展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辣椒苗迎来了移栽的好时节。在播州区新民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开沟、运苗、覆膜、打眼、覆土、栽种辣椒苗,不一会儿,一排排辣椒苗就整齐排列在薄膜上,成片绿油油的辣椒苗长势喜人。
辣椒苗长势良好 图片来源:微播州
4月24日,绥阳县太白镇一批重1.4万公斤,价值40.8万元人民币的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鱼经过遵义海关检疫合格,顺利装车,前往越南,成功实现遵义鲜活水产品首次走出国门。
在汇川区板桥镇大沟村,首批松茸菌(又名大球盖菇)喜获丰收。大沟村此次试种植松茸菌面积约4亩,经过悉心照料进入首次采摘,预计整个采摘周期亩产约4200斤,亩收入可达5万元。
采摘松茸菌 图片来源:聚焦汇川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
遵义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四新一高”产业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做强做大茶叶、辣椒、蔬菜、中药材、高粱、生态畜禽渔业、竹子、花椒等8个特色优势产业。
遵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产业成果,聚焦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单产提升、总产稳定,2021年粮食产量达234万吨。大力推进农业八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茶叶产量稳居全国产茶市第一位,辣椒、方竹种植面积稳居全国主产区第一位,中药材、高粱、竹子、花椒种植面积稳居全省第一位。
持续推进241个坝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坝区高效作物占比80%以上。加快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茶叶、中药材、辣椒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关键环节不断延伸加工链条,促进提升价值链。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99家,农产品加工转换率稳居全省第一位。2021年以来发展林下经济485万亩,纳入公益林补偿1618万亩,全市生态护林员达19793名。
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N”等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90个、家庭农场8169家,实现行政村、脱贫村组建合作社和脱贫户入社“三个100%”。


村民在采摘鲜辣椒。(新华社 /图)



提升乡村“颜值”

重庆画家胡恒生初见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源于一个友人的邀请。
友人告诉他,在遵义的大山中藏着一座“乡愁”味十足的村庄。长久以来,胡恒生一直在乡间行走,用画笔留住乡愁。2020年的春天,才到花茂,胡恒生惊叹于花茂的美丽与淳朴,在这里,能满足画家对于乡愁的所有想象。几天的写生并不能画尽花茂的美。从此以后,胡恒生和花茂有一个约定,当季节转变之时,胡恒生会带上他的画笔和画板,来到花茂,描绘花茂的四季嬗变。在胡恒生的笔下,有着不同的花茂:会说话的墙,能言语的屋脊,有风格的竹木,有温度的石头……花茂越来越美了,两年来,胡恒生多次来到花茂,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

花茂一景(胡志刚 摄)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振兴发展质量的保证。近年来,花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河道治理,白腊河和刘家湾观光河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修建村级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收集管网,修建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池,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
花茂只是遵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遵义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不良行为。


大力推进“治污治水·洁净家园”行动,全市98%的行政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有序实施“厕所革命”,共摸排农村户用厕所136万户,排查出问题厕所4.2万户,已完成整改2万户。

湄潭县兴隆镇小茶海 (张元 摄)
持续深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内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黔北民居“七要素”,注重保护历史文脉,不搞“千村一面”,让遵义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湄潭县“七改一增两处理”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和“一图一表一说明”乡村规划经验在全国推广。
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5万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里程1.5万公里。累计建成5.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3%,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5G网络覆盖向乡镇重点区域延伸,实现5G网络乡乡通,实现村村有动力供电、村村通光纤网络、组组通4G网络。




激发文化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21年年末,遵义市“乡村振兴”文化行活动在风景如画的湄潭县石莲镇正式启动。为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幸福感,遵义市将打造15个乡村振兴文化行示范点,以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和持续动能。
遵义在乡村建设中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不断繁荣农村文化,进一步凝聚文明乡风。
金鼎山镇莲池村莲池·新天地景区 图片来源:多彩红花岗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超过70%,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体系全覆盖,探索形成“乡村文化大院”“寨管家”等经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力褒扬乡村新风、反对不良行为,实现所有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和“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从遵义市文联、遵义师院、遵义职院等单位抽调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乡村振兴文创指导团,驻点指导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着力挖掘农村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村落等资源,做好公共艺术、文化创意设计和民宿规划,大力提升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和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

余庆县白泥镇团结村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坝区。(新华社 /图)
乘着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东风,遵义的乡村将更美、产业会更优、农民会更富。



━ ━ ━ ━ ━


审核:邹杰

遵义杂志社记者:龚琴

编辑:陈开艳、张辉
投稿邮箱:914606321@qq.com

为您

精选


【访谈】汪能科: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访谈】曹继才:以改革破局 赋能闯新路【访谈】徐俊峰: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