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子155|出狱

牧之野 之乎者野记 2022-11-24


生活充满巧合。

在我写上一篇说时政号被风,这号也不想写后一小时,因为为徒步发声的事,接到了相同的处罚。

很精准,也很无情,尽管不久后防控会上点名批评正粥,也道歉得很积极,但不妨碍处罚,该罚的,一个也跑不了。

然后到了下午,也顺便被精准定位居家七天,连环套,蛮好。

刚刚看见黄码解除了,下楼走了走,我还以为有什么感觉,没有任何感觉。不会兴奋,不会失落,除了有些陌生感,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呆了七天,和日复一日在外的三餐四季,没有任何区别。

我在想,自由是什么?

想到廖承志一生多次入狱,却磨得一身好脾气,画得一手好漫画,和苏联专家谈判,骂归骂,笑归笑,画漫画活跃气氛,这便是他的自由,他的自由,只有他自己懂。

而自己懂的自由,谁都束缚不了,在哪儿都束缚不了。

就像监狱修屋顶的安迪,阳光洒在肩上,如同自由人。

七天的时间,要不是孩子上学受影响,我觉得自己似乎还能呆更久,事实上,2008年我就在家一个人呆了八个月。

不写作的时候,我可以看书,也可以思考,只是不会那么深入,我可以看窗外被风摇晃的树叶,想象钓鱼台门口的银杏黄叶。

做饭是件愉快的事,特别是边角料本该丢弃的小菜,妙手回春做成受孩子们欢迎的惊喜,然后下次牧野还会点,那什么什么,我喜欢。

隔两天打扫一下卫生,看看时间都带给我们什么,除了厚积的灰尘。

2020年时我被封了三次,每次14天,那时还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到了现在,似乎完全不同了。

起风的时候,生存是最重要的事。

我也不太想说话,这世界于我,多一言少一言,就像这立冬后的叶子,无关紧要。

读者们倒是很关心我的近况,书信雪片般飞来,满世界的都有,添加的好友一日上百,都是费时费力的工作,有的用手写,语句至诚而感人,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没曾想,才这两年,聚集了这么多相似的灵魂,我不善言辞,只能一一交流了解,每天的所见所闻也与大家分享,有用没用,各取所需,算作是认真对待了。

许倬云先生说中国和德国很相似,有士大夫阶层,这是民族的希望,在当下这个可能是五百年来未见的变局下,留在国内的这些人,到底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实实在在改变生活的事情,这很重要。


有个读者挺有意思,她在一家大企业工作,大概是忍了半天没忍住,还是问了我一些话,我想这些问题,也代表了很多读者的疑问。


她也是硕士,很好的工作,在北京事业有成,代表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可能常见的现状和困惑,好像,成为许倬云这样的人变成了稀有。
其实,我没有那么高尚,也不会那么全力燃烧自己为别人发光,就是在我精力有余的情况下做点喜欢的事,顺便影响下别人而已,但凡有一点影响生活,或者难受,我马上就会停止,不会再去做。
而你们,也就相忘于江湖,我没有那么重要,时间流逝,最多几周,就不会有人记得。
即便如此,我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古怪”、“不理解”、“闲的没事干”,不仅是读者,我的同事,我的朋友,甚至有些善意的长辈劝诫,都不理解。
但其实放在许倬云的书里,它就是就是一句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很轻的一句话,为什么成为了社会的稀缺?
我常看比较认同的几个公众号,宁南山、兔主席,洋恺,写大部分东西都不接广告代课卖翡翠茶叶,不全为了钱,很奇怪吗?
知识分子,如果经济不独立,就很难说思想独立。
不需要去赚很多钱,姜文说,我吃饱喝足,有个够。
中国知识分子的克己向内箴言风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艰难?如果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去哪里能听得到真话?
只需看看身边,大多电梯里谈谈天气子女,看似熟络,而能够交流辩论形而上者,得几人众?
找不到答案,那就自己做答案,边走边修正,不复杂。
这是个特别需要树立信念的时期,风雨飘摇的时候,你既要知道什么是正道,也要了解正道的沧桑,唯此,才不至于东倒西歪。
心稳,才能日积跬步。
这所有的事,说来说去,不管多么宏大,还都是落到一件件的小事,一天天的生活中去的,把每天的事做好了,日子也算是过好了。
今天“出狱”,在楼下走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驻足在拍月食,而平时的晚上,月亮要比今天好看的多,只不过不够稀有罢了,所以来来往往的人,也不会多抬头一下,或许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
有没有月食,每天都要看月亮,日子越难,越要珍惜每一天,越要看到希望。我会尽量用文字舔舐你的焦灼,和大家一同穿越迷雾。

PS:今后发的文章有所区分,这个号只写散文,另两个号拿去时事中刀口舔血吧,如果没了,那就没了吧。


这是一个力争纯粹的人给自己划出的桃花源
文章有门槛也有态度
不一定对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完成
不需要太多的人看到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卖书、不推销理财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