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荣|着力提升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机关事务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十三五”与“十四五”工作的有序衔接
稳中求进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运转和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具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和标准要求,必须把稳中求进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方法论。“十三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驻京(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清理、规范国内公务接待等重要工作和专项任务。全力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做好办公用房调整安排、经费保障、资产划转等工作,探索实施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经费归口、资源共享的联勤保障新模式,为新组建部门平稳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落实党和政府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区、市)本级机关运行经费总额逐年下降,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7.57%。抓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创建5100多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选出370多家能效领跑者,发挥了示范作用。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9.9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8.08%,人均用水量下降12.07%,“十三五”时期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四五”时期,提升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必须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始终,从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压茬推进落实,实现“十三五”与“十四五”工作的有序衔接。要保持连续性。近年来,机关事务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改革创新、建设节约型机关、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要全面总结评估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既要对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宣传推广,在“十四五”时期继续坚持、深入推进、提升水平,也要对标中央精神要求、对标职责任务使命,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查漏补缺、提质增效。要具有创新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机关事务部门谋划编制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正在编制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举措手段,以新的视野站位和方式方法指导实践,在目标方向上突出前瞻性,在安排部署上注重指导性,在任务举措上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奠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基础。要坚持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机关事务工作各项业务之间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学习和坚持系统观念,考虑问题要体现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推进工作要注重上下联动、前后照应、左右协调,掌握好力度、速度、进度。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内控技术平台,重点防范资产、资金、工程、采购、安全、廉洁等风险,推动风险防控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机关事务工作行稳致远。
二、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
机关事务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职责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国有资产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管好用好。“十三五”时期,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着力健全制度标准、创新管理方式、促进调剂共享、推行绩效评价、强化监督检查,在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规模大、类型多、价值高。《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达37.7万亿元,其中,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5.0万亿元,包括行政单位资产1.1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3.9万亿元。“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服务好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从落实好保障机关高效运行的体制要求和制度安排的角度着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着力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依法履行职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情况的决策部署,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机关事务部门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职责。这些法律法规,是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保障,机关事务部门应当认真贯彻落实。推进集中统一。推进机关事务的集中统一,首先是推进资产的集中统一、资源的统筹调配,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规程,提高配置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这是实践证明有效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要坚持集中统一的发展方向,落实分类分级的管理要求,夯实基础、加强监督,进一步健全机制、流程、标准,认真做好资产管理这篇大文章。创新方式方法。近年来,机关事务部门在开展计划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推进标准化、信息化试点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还探索了公物仓、处置平台、环保回收、修旧利旧等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要认真总结创新经验,加强优化配置、高效使用、规范处置,运用好委托、授权等方式,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专业机构优势,推动实现资产管理权责更加明确、配合更加密切、运行更加高效,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好用好,切实提升资产使用效能。
三、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出发,协同推进法治化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机关事务部门在其中承担着很重的任务,需要协同推进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法治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是重要着力点。提升法治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修订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机关事务部门着力健全机关事务制度标准体系,制定各类重要制度和政策300余件;省、市两级机关事务部门共出台相应配套办法约5000件。“十四五”时期,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在更高层次上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出台机关运行保障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目前,《机关运行保障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律草案,提出了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包括了管理职责、保障事项、基本制度、保障计划等主要内容,力争在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取得实质性进展。前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规定机关事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这是法律明确赋予机关事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认真抓好贯彻实施。推进标准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标准化、信息化是提高机关事务工作质量、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于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具有整体性、变革性、重塑性作用。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信息化是实现标准化的技术路径和重要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要深度融合、协同推进。近年来,国管局出台了《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确立22家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推动出台国家标准8项,指导出台地方标准165项。全国29个省(区、市)实现了公务用车“全省一张网”,部分地区初步建成了办公用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整合建设了机关事务大数据中心和一体化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后勤”,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要加强标准化和信息化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研究编制专项规划,着力构建科学完整、结构均衡、特色鲜明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为信息化“铺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搭建全面覆盖、分层分级、互联互通的机关事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国“一张网”、“一片云”,为标准化“搭台”,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规范化水平。
四、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是检验、衡量和评价机关事务工作的标准尺度,是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也是机关事务部门始终要面对、考虑、把握的基本问题,是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和不懈追求。逐步健全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实施管理内置、服务外购,实现机构精简、职责聚焦;坚持统分结合、履职到位,实施集中管理、统一供给,实现集约顺畅、规范有序,积极探索跨区域、跨系统、跨层级的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机关事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后勤服务主要通过社会化方式供给的保障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机关事务部门顺应国家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适度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推动服务保障从内部封闭、分散保障到市场导向、集中统管的转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坚持适度市场化的要求,逐步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优势,提高效率、优化质量。分类实施机关运行绩效管理。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机制、手段,注重成本收益、效率效益、投入产出,以竞争、高效、顾客导向等方式开展工作,高效调配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健全绩效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和评价,健全完善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机关运行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管理效能提升。着力在规范和品质上下功夫。规范既是管理的规则,也是合理保障的内在要求;品质是管理的目标,也是服务的追求。在工作中,规范和品质并重,既要强化规范理念、完善规范机制,提倡过程导向、规范管理;也要提升工作品质,追求品位品格,培养严谨专注的作风,磨练精益求精的技能,使服务达到“艺术”的境界和标准,推动高标准管理、高品质发展。
五、加强政治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机关事务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事务性、专业性强,完成好服务保障任务,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要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政治引领,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弘扬优良传统作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政治建设。机关事务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首要原则。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机关事务工作,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好,在扎实工作中体现政治站位、政治担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机关事务工作是一门专业、一个行业,每项业务都需要专业的思维理念、管理方式、素养技能作为支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专业思维、强化专业素养、磨练专业技能。在服务经营单位搭建业务交流平台,开展一系列服务技能竞赛,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技能标准,营造学习钻研业务、苦练技能本领的氛围,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尖子、大师和领军人物。加强机关事务理论建设。“十三五”时期,机关事务部门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推动机关事务进课堂、入智库、出专著,全国成立了十多家机关事务研究机构,开设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课程,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出版了《机关事务管理概论》、《机关事务管理研究》、《机关事务标准化指引》等专业教材和著作,结出了务实的硕果。要继续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加强实践探索、经验总结、规律提炼,深入开展机关事务基础性研究、政策性研究和实务性研究,强化研究成果运用,为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和理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