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了一本讲写作的书——《写作这回事》

凡不易 少记笔记 2020-01-06

最近看了一本讲写作的书,作者是斯蒂夫·金,我印象中他以写恐怖小说著称,但没读过他的小说作品,他小说的影改作品倒是看了好几部,《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等。这书原名是《on writing:a memoir of the craft》,我读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取名《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这书名一听就很枯燥,也不记得是哪次京东、亚马逊打折买的书。


书不厚,读起来发现不枯燥。前半部分虽然题目是“写作是什么”,实际上算是在写自传,简单的讲述个人如何成为一名作家的成长经历。他在中学时的那段经历很有意思。他自己出报纸,写文章,印刷出版,拿到学校卖给同学们,还卖得不错,从小就会推销自己的作品,报纸主题是嘲讽和八卦一些教职员工。读到这一段,我会心的笑了,脑海里浮现出一群读这份报纸的学生笑得前仰后翻的情景。好大的胆儿呀,这种事想必很多人都想过吧,我猜,斯蒂夫·金真就去做了,导致他差点被退学。


读到作者与妻子相识相恋到结婚那段时,我似乎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在写这段时脸上的表情。他在文中说“婚姻很成功。我们的婚姻长过世界上所有领导人的婚姻,除了卡斯特罗。而且,只要我们继续谈天、争吵、做爱,跟着雷蒙的音乐跳舞,很可能这婚姻还能继续下去。两人之间最结实的纽带却是词句,语音,还有我们一生的工作。后文中还提到他的理想读者是他的太太。


作者讲述完自己的个人经历,回答了那个写作是什么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心灵感应。“一切艺术一定程度上都要仰仗心灵感应,但我相信写作是最纯粹的一种”。关于这个回答,我不是太理解,或许这就是世人常说的老天爷赏饭吃的意思吧。


为了尽自己最大能力地写作,你有必要建造自己的工具箱,然后增强肌肉力量,才能有力气把箱子带在身边。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帮姨父拿工具箱的经历,类比出来这样一个结论。那作者的工具箱里都有哪些工具呢?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段落。文中有两点建议,我觉得很受益,其一是尽量避免使用被动语态,其二是副词不是你的朋友。


多读,多写。这是作者给出的成为作家的唯一路径。这个结论不意外,我一直以为作家是那种读书很快很多的人,斯蒂芬·金说他读书很慢,每年读七八十本书,虽不算太多,依然是我年阅读量的两倍(有意思的是,他在书后竟然还开了书单,好奇看了下他近年读的书,除了《哈利波特》《雾都孤儿》《龙纹身的女孩》等极个别的书是我熟知的,余下都是没听过的)。


金先生关于小说由叙事、描写、对话三部分构成的结论让我大吃一惊,竟然没有情节构思,他把写小说比作是挖掘化石,故事已经在那里了,需要作家慢慢去挖掘,故事是自发的,这似乎又一次强化了老天爷赏饭吃这个结论。写你了解的事,否则就少不了调查学习。对嘛,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先从自己熟悉的开始,我写这个公众号也只能写自己了解的事物。在论写作这一章里,我印象比较深刻一句话是在上一章已经提到的“关起门写作,敞开门修改”,写完了第一个给谁看,金先生说他的理想读者是他的太太,第一时间总是给她看,并听取她的修改意见。


关于改稿,金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改两稿,并且给出了一个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我想很少人只做到改两稿就能出版了吧,这毕竟是他个人情况,倒是这个公式,我觉得挺有参考价值的。


由于我没有读过斯蒂芬·金的小说,所以他在书中举的各种他作品的例子,我都没太多感觉,很明显这增加了我对此书的理解难度。我为什么会去读这样一本书?并非我想成为作家,一则满足我对作家的好奇心,二来找点思路提高下写作,我从没指望过拿起一本武功秘籍,就能成为独步武林的高手,事实上,现在我的目的达到了,我有答案了。


在这里,多说几句题外话,从2010年开始,对知识(或许应该叫做信息)的渴求以及对未知领域的好奇,驱使着我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2010年开始玩微博,2011年开始玩知乎对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两件事,借助它们,我有如帝国时代里的侦察兵一样,驱散一片片黑暗与未知,开疆拓土,完成了我对课堂里不会教授的知识的原始积累。


得益于中国移动支付的发达,一个叫做“知识付费”的概念在近两年火了起来,在行、分答、知乎live、得到专栏、小密圈、微博问答等等,各类需要支付真金白银才能获取信息的平台有如雨后春笋般齐刷刷冒出来了。我前后也尝试过不少这类知识产品,很明白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年轻人被一种焦虑感驱使着购买各种收费信息(知识),妄图能在短时间得到某项技能的提升。一天,我顿悟了,人类有文字以来,无数先贤大家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思想,如太史公一般一生奉献给一本作品的例子亦不止一人,我何不把时间花在故纸堆里去寻觅答案,几个小时,几天就能读到先贤们一生的结晶,多值得珍惜呀。当然,也并非所有平台的收费信息都不值钱,我们学过概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遇上有价值的信息的概率比较低,更多的是获得了一种满足感,一种幻象,而非实际得到什么提升。斯蒂芬·金书中说了四个字“多读,多写”,光靠故纸堆还不够,还要实践。


斯蒂芬·金在书的最后说他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写作是他的生活,予以快乐,顺带来了财富。我不认为他是在“装逼”,我花了不少时间想明白一些事后,人就不那么焦虑了,读书(非工具书)更多的是图个开心,若为了赚钱,计算精确到分的投入产出比,乐趣就失了大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