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点丨数字阅读告别野蛮生长

2014-11-28 出版商务周报

看点丨数字阅读告别野蛮生长

商务君按由电商组成的数字阅读第一支冲锋队,已经失败了,那么接下来互联网巨头们的介入能否让数字阅读告别野蛮生长?

盛大文学要被收购的新闻,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提起。不过,只有这次说得言之凿凿。盛大文学没有像以前一样辟谣说绝无此事,而是承认有资本介入,但“不是上市公司”。其实是不是上市公司都无所谓。在这个“BAT”大行其道的互联网领域,他们的触角早就盘根错节、无孔不入。能够容纳盛大文学的体量,并且有这个实力出资并最后消化掉的,大概也出不了这三家。

文学网站式衰导致卖身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盛大文学旗下的原创文学网站基本上都是国内原创网络文学发展每个阶段的代表性站点。如今盛大文学在原创网络文学的领头羊位置依然保持,但其垄断地位却有所下降。伴随着旗下高管和优质作者纷纷离开,内忧外患的盛大文学此时“卖身”,对业界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大新闻。

盛大文学被收购,或许将极大改变国内数字阅读领域的市场排名。但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传统网络文学网站式衰却是不争的现实。随着淘宝、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鳄纷纷介入数字阅读领域,国内移动阅读排名靠前的APP纷纷向其靠拢。加上今年以来史无前例的“净网”行动,已经让整个数字阅读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数字阅读在内容和版权两方面一直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没有行业标准,每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和从业者对数字内容版权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数字内容版权的归属长期处于模糊状态,说不清道不明,侵权问题非常严重;原创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在无标准、无约束的状态下艰难生存最终大放异彩,但也积累了如内容低俗、粗制滥造、抄袭重复、监管不到位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但从来没有如今年这样直接被集中暴露在阳光底下。就如同对于数字阅读平台的监管,从编辑人员资质要求,到敏感词库上线,再到互联网出版资质发放,一直在努力,从未被揭秘。

但对数字阅读企业而言,更大的伤或许还在于市场层面。以百度、淘宝和腾讯为首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近一年多以来,纷纷加大了进军数字阅读的步伐和力度,在业内展开了强势的并购业务,对既有的数字阅读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毕竟,政策的监管只是一种规范和约束,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但市场层面的竞争,则是典型的大鱼吃小鱼,一个不小心,可能就再也翻不了身。

在原创网络文学领域,投靠大佬抱大腿的事情,这两年已经发生了太多。你能想到的有点品牌知名度的网站,大多依附在几大平台之下:纵横中文网、91熊猫在百度,起点的团队去了腾讯,如今盛大文学也即将易手他人。一度风光无限的原创网络文学,本来已经因为内容创新不足在走下坡路,再加上今年发起的“净网”行动,则几乎跌到了谷底。

在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众数字阅读一直不温不火。一方面传统的纸书业务依然是从业人员赖以生存的根本;另一方面数字阅读业务的收益还无法弥补纸书下滑的空缺。所以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思维观念转换,还是整个行业对于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对数字阅读这件事情的认识都还不到位。要想实现大众阅读市场的数字化业务飞速发展,还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来过渡。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以百度、淘宝、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陆续进入并发力数字阅读市场,对于既有产业的提升和尽快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至少,这种近乎暴力式的介入,能够让那些还在犹豫徘徊中的人和企业,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什么叫做“移动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数字阅读的盘子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让这些巨头们把数字阅读真正“当作一盘菜”。

在这些巨头大举进入之前,电商是数字阅读最热衷的参与者。当当、京东、亚马逊、苏宁都曾雄心勃勃地先后进入这个市场。但现在再来看,当当电子书基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京东电子书也在倒下的边缘;苏宁的图书业务已经没了,电子书还会远吗;亚马逊前期势头不错,但后续依然乏力……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都说明一件事:由电商组成的数字阅读第一支冲锋队,其实已经失败了。

巨头不是万能的

组成数字阅读第二支冲锋队的,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互联网巨头。

对互联网巨头而言,数字阅读产业里除了内容资源,其他的他们都不缺:不缺技术,这是他们的强项;不缺用户,随便哪家都是上亿的用户;不缺运营,互联网的运营要领先出版业好多个段位;不缺资金,一家企业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利润几乎抵得上出版业全行业的利润……只有内容是他们唯一的短板,这也是他们目前还需要依赖出版业的关键一环,也是出版业能够搭上移动互联网这艘大船最直接的方式。

但数字阅读在互联网巨头眼里始终是边缘业务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在BAT,还是在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当当,数字阅读平台最重要的作用,都在于导流量,而不是实现盈利:百度、网易都明确表示一定期限内电子书收益除必要的服务性费用外,全额返还给内容商;淘宝在胡晓东加盟后也开始提出免费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动作格外统一,发力数字阅读的方向,都集中在了原创领域,反而最需要尽快完成数字化布局和转型的传统出版业,没有人提及。毫无疑问,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原创网络文学的发展模式,对于互联网巨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毕竟,盛大文学本身就是从互联网在线阅读起家的,其经营模式更符合互联网精神。同时,原创网络文学在内容上更接地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这恰恰是一向自视甚高的传统出版业所不屑为之的事情。

因此,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对数字阅读是机会也是挑战。面对巨头们的来势汹汹,既有的数字阅读企业路在哪里?

大树底下到底是好乘凉还是寸草不生?至少现在看来,既有的数字阅读企业并非无路可走。巨头不是万能的,至少内容短期内依然是他们的短板。尽管包括腾讯在内的一些平台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原创网络文学团队进入内容生产领域,但做数字阅读绕不开传统出版业,后者也不是这些互联网企业能够涉足的领域。所以,他们必然走向与出版企业的联合之路。这是一次契机。互联网巨头们切入数字阅读的时间并不长,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完全捋顺。如果等到他们自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果出版企业依然固守着“电子书会冲击纸书销售”“电子书不挣钱”的思维,或许就将失去一次接触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机会。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寡头垄断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或许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最终能够建立起一个或几个垄断性的数字阅读平台,但那些真正有特色的垂直型的数字阅读平台,依然会有不少的机会。只是,这些垂直型的数字阅读平台,必须能够在这一轮的冲击下,坚持下去,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对于数字阅读的信心,坚持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够脱颖而出的那一天。否则,如果没有坚持,再好的彩虹也会看不见。在坚持这件事情上,多看阅读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但如今因为内部的业务调整和关键人员的离开,是否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数字阅读之路,变成了未知数。

尽管以多看和唐茶为代表的体验派在这一轮里输给了规模派,但并不代表数字阅读在体验上就完全失灵。事实上,数字阅读对于技术的需求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过程中。数字阅读的终极目的,并非实现类纸化阅读,而是要形成适合于移动互联网形态的新阅读形式。在这个层面上讲,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内容的相互融合与彼此作用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多么炫酷的技术和体验,但一定是能够最合适地呈现内容特点的技术和体验。

所以,那些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数字阅读企业,必然具备这么几个特点:有流量,能够保证自己的内容呈现在足够多的用户面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懂用户,只有那些知道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特点的平台,才能将产品与用户最好地衔接在一起;会读书,图书也是普通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其中蕴含的知识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任何人以外的介质所不能代替的。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传出盛大文学被收购的消息,与其说将在很大程度上掀起更大的波澜、改变数字阅读的市场格局,不如说是传统网络文学在资本和技术的冲击下,正在逐步告别过去野蛮的生长方式。对于国内方兴未艾的数字阅读市场而言,这种生长方式上的改变,或许将奠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市场的发展格局,给数字阅读的爆发性增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