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于殿利:百年商务的守正与出新

2014-12-09 张桂婷 出版商务周报



商务君按

有人说做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很简单,身后依托着百年基业,背靠大树好乘凉!可又有人说在这个位置上并不容易,即使守得住祖业却也难实现突破。其实个中滋味,往往也只有坐在这个位置的人才能够说得清楚。


从学者到出版人,再到企业家

| 于殿利向华伯乐赠送《新华字典》(第11版)线装本

2010年,于殿利刚刚成为商务印书馆掌舵人,那时整个出版业正处在数字出版转型的风口浪尖上,经历百年洗礼的商务印书馆也不例外。2011年采访于殿利,记者问及数字出版会不会替代传统出版,他的回答是不会,他认为不能将二者放在一个对立的位置。回头看来,于殿利能够站在数字出版的十字路口,保持缜密透彻的分析,与其所学专业不无关系。


“历史学让我受益至今。”于殿利坦言。“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是我学历史收获的最大惠泽,这使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寻找根据,所谓事出有因;学历史还培养了我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所谓读史明智。”这些历史学者所具有的特质,让后来置身出版行业的于殿利多了一分明辨的能力。


“学者、出版人、企业家”这是于殿利一直努力的三个方向。于殿利的学者身份主要源于其历史学博士的出身。他用“幸运”一词描述自己的学术生涯,因为在北京师范大学,他遇到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在刘家和先生的影响下,学术成果斐然。截至目前,于殿利已经写过四部研究巴比伦的著作,第一本《巴比伦与亚述文明》,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完稿,其中很多珍贵图片都是他在国外博物馆亲自拍摄所得,可算是他的心血之作。这部书的出现,弥补了中国在亚述学研究方面的空白,对国内亚述学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除此之外的三部作品:《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巴比伦古文化探研》《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每一部都是中国亚述学方面的扛鼎之作,但对执着于“出新”的于殿利来讲,这些都仅仅是过程,每一部作品完成后,他又投入到新的研究中。


“出版人”是于殿利所追求的第二个目标。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出版人应该有执着的信念和使命感,要不断用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这与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所提出的“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不谋而合。“做一名合格的出版人,容易,但也难。”于殿利说,“我们出版人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将正确的、积极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共识传播开来,引导和规范社会有秩序的发展。”


“小企业,大影响”是作为企业家的于殿利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虽然当下中国的出版行业体量小,发展空间也极为有限,但中国出版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殿利认为,作为文化产业中流砥柱的出版业,只在本行业内做出影响并不算真正的成功,成为普通人消费的重要对象,才是真正做出了影响,这也是一名合格的出版行业企业家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因此,我认为只有冲出本产业,进入社会,才算是真正的进入文化产业,而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传承和创新是孪生子

| 三十年代初的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馆,1932年毁于日军炮火


传承并不意味着所有留下来的事物都要全盘接受,而是要将有生命力的部分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那么如何平衡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创新上来?对此,于殿利解释道:“离开传承谈创新,是无法成立的,只有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于殿利看来,这正是“守正出新”的内涵,而“守正出新”是中国的传统智慧,更是历代智者立身兴业的根本。


于殿利将守正出新中的“新”融进了商务印书馆企业文化的在建部分,这是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于殿利坚信,企业的使命就是企业生存的理由。他说:“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创立以来,就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现在想想仍然不过时。出版与教育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子,只是时代的标准在变化,而教育的意义永远不会过时。由此,我们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进行再建,提出了‘品质、责任、创新、合作’的核心价值观。”


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品牌享誉全国,于殿利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这些品牌图书的“厚度”打造。“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世界各国学术名著译作,包含政治法律、经济、哲学、历史、地理、语言六大领域。为了增加其厚度,延展读者的阅读视野,更加立体地感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中的每部作品,在于殿利的带领下,商务印书馆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每一本作品进行延展,增加了名人传记等其他相关作品。近期,商务印书馆将该套丛书中的近200本图书的电子版与亚马逊kindle合作,实行“纸电同步”,开启了商务印书馆全媒体新时代。而之所以选择这套书作为其数字出版的先行者,也与其代表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度有关,这也是商务印书馆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新突破。



全媒体出版时代到来

|于殿利和罗素•高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Kindle版上线进行揭幕


近日,商务印书馆与亚马逊纸电同步战略合作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Kindle版上线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商务印书馆正式步入全媒体出版时代。


“商务印书馆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在为数字化转型做准备,这次与亚马逊合作只是数字出版的一个举措。”于殿利谈起全媒体出版时代的到来,颇有感慨:“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将纸质书进行电子化处理,然后进行数字出版这么简单,而是把数字出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我们的机构重组已完成,原来单独的数字出版部门与现在的出版部门合并,编辑、发行、印刷方面的整个流程都已实现了数字出版。”


如何做到编、印、发全程实现数字出版?于殿利介绍说:“我们首先从转变编辑的理念开始。在编辑策划选题之初,就要想好除了纸质书,还需要哪些产品形式,这已成为编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目前而言,产品的数字出版主要有电子版、数据库、App等形式。在发稿环节,产品以何种方式呈现,就要确定下来。”


对于始终秉承“出新”的于殿利来说,只是电子书的出版,远远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把目光投向了数据库的建设,他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数据库属于图书内容价值的再创新,单本的电子书实际上与单本的纸质书差别不大,只是产品形式不同,而如果进行内容整合,将某一大类图书内容整合在一起,对于读者的意义是一本书无法企及的。比如,商务印书馆建立的工具书数据库、《东方杂志》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在谈到“纸电同步”时,于殿利透露了商务印书馆的做法:“以前我们也在做图书的数字出版,而之前的工作都是梳理纸质图书的电子版,如果只有纸质产品的生产流程,我们的数字产品会有很多羁绊,会陷入不停地生产—转换、再生产—再转换,不停地加工或处理‘历史数据’的泥潭。因此,纸电同步出版在生产环节或领域,意味着生产流程的再造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五跨”开拓多元化经营

|商务印书馆与亚马逊纸电同步战略合作签约现场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开拓发展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谋划。在于殿利看来,商务印书馆进行多元化经营势在必行。他提出了“五跨”战略,即跨国、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


在“跨行业、跨所有制”方面,商务印书馆在全国设立了15家分馆,里面有商务印书馆独资企业,也有与国有、民营、外企合资的。目前商务印书馆在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与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山西无界文化共同成立了商务印书馆(杭州)有限公司,利用资源优势进行动画、漫画、游戏等领域衍生产品的再创作。


“跨国、跨地区”是“五跨”的重中之重,在国际发展领域,商务印书馆与全球很多知名出版机构有合作,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德古意特出版集团、荷兰威科出版集团。不仅与他们合作引进作品,还在进行版权输出工作。如商务印书馆近日与荷兰科威出版集团共同推出了“中国法走出去”丛书的英文本,意在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现状,这是商务印书馆实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成果。作为“中国法走出去”丛书英文本首推的案例类图书,《中国专利案例精读》于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2014年由荷兰威科集团出版英文版。该书是中国第一代知识产权专业的资深法官在对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综述的基础上,精选了20个典型案例,通过法理解读,清晰阐释了中国专利法的主要内容。


商务印书馆的跨界发展不仅于此。商务印书馆与山西大学合作成立山西大学阅读体验店,成为第一家出版社与高校合作的阅读体验店。山西大学为阅读体验店提供场地、水电,同时还提供图书馆资源,商务印书馆负责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并且提供餐饮。在谈到为何要成立体验店时,于殿利坦言,“希望通过搭建阅读体验店这样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形象,打造集读书、生活、休闲等为一体的文化学术中心。”就在记者采访于殿利的前一天,商务印书馆(南宁)阅读体验店正式开业,于殿利表示,“接下来,北京、天津等地阅读体验店将陆续开业。”


对于商务印书馆的未来,于殿利早已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广阔的蓝图。他希望将商务印书馆打造为一家知名的文化机构,而后他又为文化机构加上了一个定语“全世界”。这恰与他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相吻合——一名合格的企业家,这一目标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让我们对商务印书馆有了更多的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