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俞晓群:好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

2015-03-12 张菱儿 出版商务周报
商务君按
俞晓群,海豚社社长,著名的出版人。作为一名学者型出版人,俞晓群粉丝众多,我们一起来看看“鱼粉儿”张菱儿眼中的俞晓群。

张菱儿/天天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作家


著名出版家俞晓群先生,现任海豚出版社社长。作为老部下,提起他,我还是习惯称“俞社”。

想写一写俞社的念头萦绕在脑中不是一天两天了,心中却一直忐忑,一来缺少底气,自知愚钝,担心写不好;二来我曾长期在俞社的手下就职,实事求是地写出对领导的仰慕和钦佩,仍担心有拍马屁之议。

现在,我已经离开海豚出版社近一年的时间了,终于可以抛开顾虑,美美俞社之美了。

俞社从业三十多年,出版经验丰富,出版眼光敏锐,出版魄力果决,人脉资源更是令人惊叹。俞社能根据每个同事不同的特点,挖掘你的潜力,给你足够的发展空间,任你腾跃。他提出的“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的出版理念“本版为主,合作为辅”的出版风格,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海豚书馆、民国童书、经典怀旧、许渊冲文集、几米系列、丰子恺系列、董桥系列等一本本好书陆续步入市场,让读者和业内人士惊讶和赞叹。生命长河之中,有五年能够追随俞社做出版,应该说是我的幸事。五年中,我从一个懵懂的案头小编,一步一步成长为策划编辑,直至担任蒙学馆总监,俞社的信任、扶持、鼓励和提携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因为俞社的知人善用,在他身边,围绕着一批文人墨客和众多的像我这样的“鱼粉儿”(俞晓群的粉丝),都愿为他所用,为他效力。他是理工出身,逻辑思维缜密,形象思维敏捷,且善于逆向思维。

记得刚开始做民国童书时,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其他出版社都在向前看,抢那些一线作家的书,炒来炒去重复出版;咱们偏偏要向后看,从民国童书中挑选那些适合当代孩子们阅读的书来做。他语出惊人,豪气冲天。我坐在他对面,当时想:如果他出生在战争年代,肯定是一位出色的大将军: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俞社领导我们做出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放手。他和编辑聊天,会把自己的出版构想和盘托出,然后具体做法就极其信任地交由编辑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了。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讲过:一个好选题的出现就像谈情说爱一样,需要不断碰撞、交流,才会有火花和灵感出现。他记忆力特别好,吩咐给某个编辑做的事儿,无论时间多久,他都不会忘记,过一段时间,就会问起进展情况。如果谁在这一段时间里没有用心去努力,那么一定会脸红。

俞社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出版人,还是一位儒雅的学者和优秀的散文作家。他多次跟我们谈到钟叔河先生的一个观点:“好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朱笔编文,蓝笔自娱。”俞社朱笔绘锦绣,蓝笔抒锦心,左右开弓,双管齐下,果然都是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成绩斐然。

作为出版社的领头人,他要参加各种会议,要到全国各地去谈选题,还要处理社里林林总总的事情,包括接受报刊、电台、电视台记者的各种采访等,每天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可是,他竟然还能忙里偷闲,在《光明日报》《深圳商报》《东方早报》等几家报刊开有个人专栏,每周要写几篇文章。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这句话在俞社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多年来,他有一个习惯,喜欢写工作札记和读书笔记。当别人午饭、午休的时候,他在读书写文章;当别人谈天说地的时候,他在读书写文章;当别人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他在读书写文章……

俞社喜欢研究术数,出版了《自然数中的明珠》《数术探秘》《数与数术札记》等专业著述;俞社对出版界里的一些掌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出版了《人书情未了》《一边追风,一面追问》《这一代的书香》《前辈》《蓬蒿人书语》《可爱的文化人》等等锦绣文章。他的作品自然亲切,幽默诙谐,耐人寻味,又别有一番哲思妙悟。

俞社为人重情念旧,慷慨豪侠。和沈昌文先生交情尤其深厚。我曾参加过俞社倡议并组织的沈昌文先生八十寿庆活动,并曾受命去接清华大学的秦晖先生。那次,王蒙、邵燕祥、止庵、李辉、黄集伟、李长声、张冠生、蓝英年、陆灏等老中青会聚一堂,群星璀璨。俞社对沈公尊重有加,沈公对俞社的勉励关怀之情也是格外殷切感人。

沈公评价俞社时说:“他对出版业务的深究,源于他的刻苦。他对工作的构想,大多来自对现状和历史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探究。”俞社评价沈公:博学、广识、机智、藏拙、低调、幽默、坚忍、包容、厚道、儒雅、个性、老到、轻松、淡定……我觉得,这些词用在俞社自己身上,也合适不过。

信俞社在出版和写作这两条路上,脚步一定会越迈越大,越走越坚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