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 | 出版机构在教育数字化时代机遇几何

2015-04-16 张桂婷 出版商务周报
商务君按

近几年,教育数字化掀起了一股热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24.9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将达到965.2亿元人民币。面对群雄逐鹿的教育数字化市场,出版机构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其中。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真正做出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并不多,大部分仍然在探索途中。出版机构如何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将如何突破?

积极参与者

在线教育领域群雄逐鹿,出版机构是众多参与者之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将这一领域的参与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参与者是互联网公司,其中包括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向教育方面的自然延伸与拓展。

第二类参与者则是出版机构,他们主要针对B2B市场,推进了区域性教育平台的开发。

第三类参与者是众多的教育装备及教育软件公司,其中包括原来做白板、电脑的公司,以及原来做软件开发和教育服务集成的公司。

第四类参与者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譬如学而思、新东方等。其中出版机构多是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中。

正如宋吉述所言,出版机构虽然不是一个赚足喝彩的教育数字化主角,但也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且未来有可能成为数字化基础教育服务的主力军。

目前,涉足教育数字化的出版机构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全国80家出版教材的出版社,400多家涉足教辅出版的出版社,还有一些民营教辅出版机构。

纵观这些参与对象,教材出版机构多是围绕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进行的,而大多数出版机构主要涉足教辅领域。

从教育数字化的具体产品看,一些教育出版机构在搭建数字化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江苏凤凰集团的学科网,安徽时代传媒的“时代e博”,新华文轩的明博教育,高教社的爱课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人教社的人教学习网等;

一些出版机构在建设教育应用项目方面颇有成效,如外研社的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华东师大社的智慧树全媒体数字教育解决方案、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数字智库,更多的出版机构还处在数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有一些出版机构在该领域没有任何举措。

问题和误区

出版机构参与教育数字化的积极性有目共睹,其具有潜在颠覆性的数字化教育产品亦不少见,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景象下,却是暗流涌动:在庞大的产品基数下,很多产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真正实现盈利的出版机构少之又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辅出版分社社长张志纯在谈到教育数字化对于中小学的影响时坦言,中小学教育数字化主要集中在课堂内,比如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项目,采取教师带动学生统一使用的方式。而数字化教育产品在整个课堂外的时间里,发展得还不是很充分,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张志纯进一步阐释说,所谓的不充分并不是说没有机构去做这些工作,而是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学生自身到底有多大需求,以及课后有多少时间去使用。第二,提供这些服务的产品,是否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目前国家对出版机构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扶持资金,但是在帮助构建完善商业模式方面还需要加强。宋吉述坦言,在内容资源建设方面,可以申请到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是扶持力度还比较小。他强调,政府的扶持重点更应该放在建立起好的商业环境上,也就是要加大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力度,打击盗版。

当前,许多教育机构利用教育的公益性特点,公然盗用或滥用教育资源,把许多出版社花大资金研发出来的教育资源免费上网,给研发者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教育机构应该有明确的版权意识,明确合理的收费方式,从而推进教育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

缺乏创新的运行机制、没有核心技术,以及人才缺失等问题也是出版机构在数字化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羁绊。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看得见的困难总是有多种解决途径,而走入误区就很可能使心血成果付之一炬。

互联网思维让众多互联网公司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对传统出版机构未必适用。一方面购买教育产品的多为埋单者而非直接使用者,所以产品不一定是使用者需要的;另一方面内容是互联网公司获取用户的免费通道,与教育出版机构以内容为盈利点的模式背道而驰,因此教育数字化中的互联网思维尚需要甄别。

内容是出版机构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但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宋吉述阐述了几点误区,第一是资源库的盲目建设,尤其是题库。由于中小学教育的被动化学习特点,他们很少有人在课后主动做题,题库几乎没有市场空间。陷入此误区的还有微课、微视频,制作方斥资做了很多知识点的微视频,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查看,对于缺少主动学习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讲,这并无吸引力。

第二是对娱乐化过分乐观。形象化、娱乐化的学习内容与环境是数字教育的优点,但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基础教育阶段可娱乐化的内容很有限,娱乐化的方式也很少。另外,多媒体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如语文课的教学。

很多业界人士认为,资金是制约出版机构做好教育数字化的最大问题。北京明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高飞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获取资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将出版机构的内容做好。他说:“目前市场上很多出版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内容区别不大,出版机构能做的,互联网照样可以做,市场上真正缺乏的是精耕细作的出版内容,而很多出版社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

突破点

在众多参与者竞技的教育数字化市场,出版机构还有机会,尤其是在线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根据《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24.9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将达到965.2亿元人民币。而2015年,普遍被认为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关键年。

在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需求还是非常迫切的。宋吉述表示,如针对政府与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设备、教育公共平台;针对学校与教师的教学管理、教育资源,针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系统、备授课系统,针对课后复习的作业系统、辅导系统等。

当被问及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哪些数字产品具有市场发展前景时,宋吉述表示,这要根据出版机构的特色,只要与内容资源相结合,与地域性服务相结合的各个教育领域,都可以参与。例如以下几类:

一是教学或学习平台的研发。这种平台虽然不是具体的产品,将来自身也并不一定会产生很大效益,但在教育信息化普及后,是数字化教育内容的主要发布渠道,而且也会从技术上制约或影响具体数字化教育产品的研发。所以,从长期发展看,大型教育出版机构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如同在纸质教育出版物时代,掌握新华书店有利于教育读物的发行一样的道理。

二是高端网络课程的研发。出版机构在传统教育出版中,因为掌握了教材等高标准内容,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优势。在数字化教育中同样存在这种机遇。当前,大量的教育内容在网上随处可见,许多互联网公司也把免费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以低水平的网络资源根本不缺,缺少的是高端的体系化、知识密集化的课程性资源。

三是配合传统教育内容所研发的各种应用类产品。例如英语学习类软件。这些应用性产品可以与教材、教辅相结合,一方面促进纸质教育读物的发行,另一方面也会获得用户和独立的商业价值。

四是利用传统教辅的用户优势,发展在线培训等。数字教育将来很大的市场机遇是在线培训,出版机构可以借助大量的教育用户优势,引导用户向在线教育发展,从内容资源提供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变。

出版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针对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宋吉述坦言:“道路会比较艰难,但前景比较看好。现在出版机构所面临的困难比较大,如互联网内容免费等运营模式对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商业模式产生很大冲击。所以,出版机构能否调整企业目标,加大投入,寻找到好的发展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