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争气的书店:一份免费的“互联网+”策划书
文|李昕(人民邮电出版社)
周末去了趟书店,再次被书店差劲的体验所折服,找书难,问询难,熙熙攘攘,真是不由地替他们着急。于是不由地脑洞大开,从一个爱书也买书的用户角度来讲,给不争气的书店出些互联网+的主意。
首先,首别再一心琢磨码堆和上架了,那么大的场地,搞成图书陈列好不好?你说那读者要买咋办?你搞个微信服务号啊。书本身是带ISBN条码的,你进货时肯定有记录,你导入后台,我看一本书不错,要买,我关注你微信服务号然后扫码不就得了,你后台收到了扫码信息你就开始给我备货,这样我也不需要一直拿着书,怪累的。我也不一定买了就要带走,我在服务号上留个地址你给我直接寄回家也行吧,反正都是微信付账。
其次,你也不用在陈列区安排那么多并不比读者知道更多的服务人员,我想找什么书,我直接在服务号里搜就好了嘛,直接按图索骥找到样书看成色就好了,或者你在服务号里直接给我提供几个样张试读,或者在书架旁摆个漂亮的电子触摸屏,不就更方便了。我之所以去书店而不是上京东亚马逊,不就是因为你那儿更方便试读嘛。你说这样搞会不会乱?宜家乱不乱?多少人在宜家展示区的床上瞎折腾!你怕什么?
第三,把场地改成陈列试读,你可以省下大量样书占据的空间,然后呢,你可以搞咖啡厅嘛。不是总嫌很多人只看不买吗?直接把书店改造成咖啡厅,连免费的柠檬水都不给,不买喝的就不让坐,你看还有多少人好意思就那么坐在地上看。当然了,这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搞成咖啡厅,我即使没想买书,我只是想见个朋友、谈点儿事情,约地点时你就可以成为备选,这不就给了大家一个去你那儿而不是上京东、亚马逊的理由吗?
第四,微信服务号握在你手里,我多久去买次书、喜欢看啥类型的书,你也就清楚,比如我先后买了《数学之美》和《浪潮之巅》,那吴军又写了《文明之光》,你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我发推广稿了?啥样书被扫的次数最多、啥样人爱看书、爱看啥样的书、啥类型书正在火起来,你都最清楚,这时你手里有啥?你有大数据啊!你搞个排行榜你就是权威,你说话出版社不得乖乖听着?你说微信能让这么搞吗?咋不能,你店里那么多笔划账,用户用了微信就不会用支付宝,腾讯为啥不干呢。
说到底,书店就不应该只是为了卖书而存在,要是等大家想买书了才能想起你,那你受电商的冲击就是活该。大厦本身才是你最有价值的所在,你要把书店搞成文化场所,书店应该可以成为我见朋友、谈工作的场所,成为围绕图书搞文化活动的地方,让小孩子来玩涂色书,让老大爷来比拼字画,让中学生来COSPLAY。否则,如果你只是个卖书的,我为什么还要去你书店呢,我直接在京东、当当、亚马逊上买就好了,干啥费劲去你那里?
所以,图书大厦你应该成为一个人们进行线下活动时愿意去的地方,如果你有书香环绕的咖啡厅,有经常性的讲座或沙龙,有亲子活动区,我去了可以跟朋友聊聊天,跟合作伙伴谈谈事,有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听听讲座,甚至干脆就是闲来无事找个地方坐坐,这些过程中,又同时让我顺道看了看市面上有什么新书,遇到感兴趣的扫下封面书就可以送货到家,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层你继续卖步步高点读机和计算器,把二层搞成图书展销区,搞上漂亮的书架,纯展示,书再多,一层也就够了,新书、畅销书摆在哪依然是你说了算。你不需要让我把想买的书抱在怀里,一个品种摆两三本样书足矣,大家可以扫码,你怎么管理库存怎么给我备货我不替你操心,我只要在希望的时间拿到书就好。而且,即使我就是不买书,我就把你当咖啡馆,那又如何?你也挣了咖啡钱嘛,卖本书现在才挣几块钱?
三层、四层你就给你那些无处施展才华的员工,让他们内部创业,搞儿童娱乐项目,搞老年人活动项目,搞一切线上干不了或干不爽、可以把人吸引来的有乐趣的活动。可别再盯着那几本书瞎琢磨了,我能从京东买书,我能跟朋友在京东上喝咖啡吗?正是这样的时候你得让我想起你,你那么大的楼才是你最大的财富,你要提升环境品质、优化购物体验、丰富服务类型,而把人流引过来,再把流量导到线上,你不就成了平台?
这不就是互联网+或者O2O么。别抱怨,一旦把思维从做买卖转到做体验,传统书店,你可做的事儿多着呢。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即可关注
有灵魂、有立场、有看点的
出版传媒产经媒体
关注内容产业创新
服务出版产业升级
投稿邮箱:tougao@cptoday.cn
出版同行交流Q群:25517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