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办期刊为原创“造血”,你不得不学的几招!

2017-08-08 专注报道出版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

本文共4074字 预计8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如今在出版领域,少儿出版最为活跃。中国图书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发展转折。商务君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社办期刊如何助力原创。



在那个生活还未被互联网席卷的年代,期刊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许多人通过一批大众文艺类期刊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启蒙。而许多少儿出版社从上个世纪建社开始,便将期刊板块纳入重点建设板块。多年来,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儿童时代》等一大批优秀少儿期刊渊源不断地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并以此为阵地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儿童作家,成为各社原创童书精品的重要来源。


在数字阅读风靡的当下,这些优秀的少儿期刊依然是青少年阅读的一方净土。少儿出版已成为出版领域最活跃的板块,许多少儿社也不断创新出版和经营理念,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在《儿童文学》《中国卡通》等杂志成功实现书刊互动之后,试图通过《我们爱科学》实现原创科普图书的无缝连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简称“中福社”)经营的“儿童时代图画书系列”众多原创图画书屡获大奖,进一步使得期刊的内容生产资源与图书形成互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社”)启动的“精品儿童文学书刊互动项目”不断为原创儿童文学“造血”……在中国童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发展转折期,这些发行量过百万的社办期刊如何助力“原创”?


书与刊的天然“姻缘”


相对于少儿图书而言,少儿期刊在发掘新人新作、维系作者队伍、增加读者联系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诚如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所说,“许多读者感慨于《儿童文学》杂志陪伴着自己的成长,却没有听谁说是读着哪本书长大。”苏少社总编辑王泳波认为,历史较长的少儿期刊和少儿图书之间本身就具有延续关系,“一本历时久远的儿童文学期刊,与儿童文学作家的成长、儿童文学史的发展密不可分。期刊有规律地连续出版,当作者变成作家,读者成为粉丝,围绕这本少儿期刊,就成自然而然形成一条少儿图书供求链。”


2007年11月,中少总社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中国儿童画报》和低幼图书编辑室整合成立低幼读物出版中心,致力于打造覆盖0-9岁孩子的低幼图书产品群。


一直以来,儿童文学类童书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儿童文学期刊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各社期刊的“镇社之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少年文艺》、中少总社的《儿童文学》、以及苏少社的《少年文艺》从上世纪60年代走来,见证并直接推动着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从这些名刊的发展特征来看,除了得到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始终坚持“纯文学”的办刊标准之外,它们的出版形式和内容变化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在出版周期上,几乎都经历了月刊、半月刊、旬刊以及周刊等不同形式的探索。在出版资源的积累方面,作者、读者、编者是名刊品牌得以创设的三大保障,也是长期进行“书刊互动”的前提:第一,丰富的作者资源。集结了中国儿童文学原创领域的老、中、青、少四代作者,如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沈石溪、杨红樱等名家无不是通过几大儿童文学名刊走上创作之路,以此为阵地,发表他们的处女作或者代表作;第二,长期稳定的读者群。几大名刊几乎都有半个世纪左右的创刊历史,“阅读长度”从小学低年级持续到大学时代,二“阅读宽度”则表现在小读者长大后顺理成章地为自己的孩子订阅,成为“三代人共同的成长读物”;第三,有出版理想和文学信念的编辑团队。如今,苏少社《少年文艺》编辑团队在扮演好“伯乐”角色的基础上,采用“责任编辑直线联系”“重点作者由责任编辑一对一结对联系”等模式,与作者建立友谊,并陪伴其成长。《儿童文学》编辑部不仅重视慧眼识才的能力,还保持着传帮带的传统,利用平台的编辑资源和编辑技能优势,使得青年编辑快速成长起来。


作为聚合出版资源的一种手段,书刊互动贯穿在出版社的发展壮大始终。据王永波介绍,苏少社的“书刊互动”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为在刊物上崭露头角的作者出版图书,比如曹文轩《古堡》、金曾豪的《小巷木屐声》、黄蓓佳的《小船,小船》等。但相对而言,彼时的书刊互动方式较为单一,许多出版社都是将期刊中的精品文章集结成书,缺乏创新性和延续性。而从上世纪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倡导构建“社刊工程”以来,书与刊的互动关系逐渐从自然“联姻”演变为加码原创的重要方式。


书刊并举推原创精品


在经历了上一个“黄金十年”的发展期之后,少儿出版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发展方向也逐渐从规模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2010年前后,少儿社的期刊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书刊并举发展成为少儿出版的新路径。


作为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少儿出版社,中少总社目前已形成“5报13刊”的期刊集群,期刊的销售收入与图书平分秋色。分别于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成立的低幼读物出版中心和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就是中少总社“以刊带书,书刊互动”发展战略的直接结果。低幼读物出版中心是中少总社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中国儿童画报》和低幼图书编辑室整合的结果,致力于打造覆盖0-9岁孩子的低幼图书产品群。以《幼儿画报》为例,低幼读物出版中心将历年优秀的故事按栏目分类成书,推出“红袋鼠绘本故事”系列、“我的日记”系列等精装图画书。2014年,低幼读物出版中心销售码洋突破五亿元,“中少大低幼”品牌风头无两。


2016年,苏少社出版了《少年文艺》创刊40周年特别纪念系列丛书


而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正是践行李学谦“打破图书出版界限,实现媒体融合”大出版概念的又一成果。7年时间,该中心共出版了近300种原创图书,最早的书刊互动图书《艰难的归程》单本销量已超过30万册。


在中少总社儿童文学出版中心主编冯臻看来,该中心“书刊互动”建设特征和效果明显:一是极大地开发了作家资源,有力地补充了中少总社原创儿童文学的出版品种和图书品质。冯臻表示,在2009年之前,由于《儿童文学》编辑部未涉足长篇儿童文学作品,中少总社流失了一部分长篇图书资源。二是充分运应用好读者资源。在少儿阅读普遍受重视的当下,《儿童文学》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发了《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儿童文学》陶乐酷书系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和阅读趣味的读者需求。三是升级少儿出版产业链。除了丰富儿童文学板块的书刊互动成果之外,2012年,《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搭建图文结合、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与动漫产品并举的发展平台。目前,《中国卡通》杂志实现了50多万的月发行量,每年出版图书100种左右。不仅弥补了动漫板块原创故事匮乏的短板,还延伸了“书刊互动”广度,实现“文字与漫画的互动”。


与中少总社通过调整出版产业链结构,在细分领域建立出版中心的模式相似,中福社也将建立中国原创图画书出版中心作为近年来的发展目标,而有着67年历史的《儿童时代》品牌成为该社抢占原创图画书高地的基石。据中福社社长余岚介绍,该社于2012年起推出的“儿童时代图画书”已建立三条成熟的图画书产品线。“儿童时代图画书”每月推出“图画书月月看”(文学)、“图画书月月学”(科学)两个平装系列,“儿童时代图画书”系列则是从平装图画书中挑选出市场反响好的、独具魅力的作品进行重新策划、编辑而成。该社以“致力中国原创、讲好中国故事”“把爱和美读进心里”为宗旨,在业界大呼“原创图画书时代到来”之际,将“儿童时代图画书”锻造成一块金字招牌。


打造复合型出版格局


整体而言,少儿社的品牌期刊无不是在创办之初聚焦于儿童文学、少儿绘本、少儿科普、低幼启蒙等系分门类,长期以来的精耕细作使其在垂直领域积累了资源。一方面是从刊到书的过程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出版物形式不断更新迭代、出版模式固化的特点。如何结合期刊将自身优势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在媒体多元融合的环境中,寻求新的突破才是“书刊互动”的长远目标。


近年来,苏少社逐步建立了“图书给期刊输送内容,期刊为图书铺设渠道”模式,《少年文艺》自2013年启动“精品儿童文学书刊互动项目”以来,不仅再利用品牌刊物优质出版资源,推出了“《少年文艺》SINCE1976典藏精品”系列图书;还扶持本土原创作品,开发了“SINCE1976《少年文艺》爱藏嘉品”系列。在书刊互动的同时,了解读者需求,形成渠道开拓与产品研发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实现经典品牌与新元素的相互融合,《少年文艺》早于2002年就与龙源、知网等互联网公司合作,迈出了数字化的第一步;于内,《少年文艺》精品期刊全媒体开发项目、微信公众号“江苏少年文艺”通过QQ、微博、微信等实现编读互动;于外,借助凤凰传媒集团开发的凤凰童刊网,与读者紧密关联。


2016年,中少总社又一百万大刊《我们爱科学》进军图书出版领域,提供周到、全面的科普图书“定制服务”,推出的“趣味科学图画书·有趣的动物故事”丛书同期配备可视有声电子书,并将音频文件发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供读者随时收听。在实现书刊互动的同时,践行着中少总社“两个转变”其中之一“出版形态由单一纸质读物的出版,向以纸质读物为基础的全媒体复合出版转变”。


与此同时,《儿童文学》正在建立以期刊、图书、新媒体共同发展的全新出版格局,在《儿童文学》 51 29545 51 15290 0 0 2827 0 0:00:10 0:00:05 0:00:05 2936信公众平台实现同一内容的多介质、多渠道传播,如“晚安故事电台”板块实践了把刊物内容有声化,后续还将系统地进行书刊的有声化数字产品建设。《幼儿画报》微信公众号目前累计关注用户总数已过百万,主打栏目“金龟子讲睡前故事”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而《幼儿画报》绘本刊,每月在全国各省选5-10家优秀的幼儿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拍摄成视频,并进行幼教专家组点评,这样的读者服务活动则体现了中少总社“出版模式由以出版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向以读者为中心的互动传播转变”的出版理念。


2017年,中少总社重点打造《儿童文学》典藏书库“自然之子”黑鹤原生态系列


苏少社“最大限度地接触目标读者”的做法与之异曲同工。“书香传万里”活动《少年文艺》已经坚持了近20年,通过这个活动,编辑部常年向贵州、云南、青海等地的希望小学赠送《少年文艺》;为偏远乡村的孩子们组织征文比赛;让小作者用稿费帮助同龄失学儿童回到课堂。此外,编辑们在浙江、安徽以及江苏省内13市的中小学举办文学讲座、亲子共读研讨会,都是常态。“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实现读者的唤醒和响应。”王泳波如是说。


为实现“儿童时代”品牌在读者心中的唤起和重塑,中福社还在内容开发和品牌扩展方面实现跨界合作,延伸图画书出版产业链。如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开发图画书《拿起来放不下的文物游戏书》,授予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兔灯》《小丑》《偷西瓜的獾》的儿童剧改编权和演出使用权,以及加大与各类阅读研究所、绘本馆等品牌机构的联系等。


撰稿:余若歆

微信ID:yuruoxin618823


相关阅读

苏少社:儿童文学“原创出版重镇”建设方略

安少社:多元经营助力“黑马”再创佳绩

童书大时代,非专业少儿社拿什么“肉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