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畅销30年,这套书“圈粉”几代人的秘诀何在?

2018-03-19 专注报道出版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

本文约4000 预计8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经过30年的发展,一本原本定位于“专门为中国人自学日语设计的教材”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现象级品牌日语教材,这中间有怎样的故事?商务君带您解读《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不老秘笈”。




30年来,《标日》从初级发展到高级,从首版的单一纸质书发展到新版(第2版)的配套标日电子书App,从一本定位于“专门为中国人自学日语设计的教材”发展成为经久不衰的现象级品牌日语教材。《标日》不仅为中国莘莘学子圆了“霓虹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交流的大潮成长和发展,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语言能够穿越国界、沟通人们心灵、成为连接纽带”的最好注脚。



作为中日两国合编教材的典范,《标日》在编写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介质传播等方面始终与时俱进,中日双方编写团队都未想到《标日》会成为如此畅销的图书品牌,正是由于人教社基于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日语教材”的初心,才让这抹明快的黄色走进许多人的生命。


“歪打正着” 开启合编之旅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推开国门,来自日本的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向人教社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合作编写、出版中国中学日语教材。但经过人教社的多方调研,国内市场和国民对于中日合编日语教材“内心是拒绝的”,合作计划也因诸多原因被搁置。


两年后,在我国教育部决定首先在条件具备的中学开设日语课程、启动日语教学纲要制定的背景下,人教社将编写日语教材提上了日程。当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再次提出合作邀约时,人教版日语教材编辑工作已接近尾声。但“出版一套给中国自学者使用的日语教材”的计划重新点燃了双方的合作“星火”。1985年12月,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1985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正式签署《标日》合作协议


为保证图书质量,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聘请日本语学、汉学和日语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委会,承担了主要的撰写和编辑任务;人教社方面则由资深编辑张秉衡牵头,组成了包括3位年轻编辑在内的日语编辑小组,负责教材编写大纲研讨、审核,教材内容的汉语讲解以及最终的内容审核等工作。


作为参与首版《标日》编辑和出版工作的人员之一,人教社日语编辑室原主任、编审唐磊表示,当时国内市场的日语教材不在少数,有的是直译日本教材,有的受电视节目的影响巨大。《标日》圈粉无数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将受众锁定在具有日语自学需求的读者,并从中国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系统地学到标准、纯正和自然优美的现代日语。


而当时中国社会自学者远超过在校学习日语人数的现实情况,让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原本想要合作出版的日语教材变成了《标日》这套大众学习读物,并掀起了日语自学热潮,可谓“歪打正着”。



该书书名从最初拟定的《日语读本》到《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细节处处彰显着人教社“致力于实际应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进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学会用日语传递中国文化信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中日交流”合编教材的美好愿景。


“内联外合” 掀起日语自学潮


图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在于社会需求,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为《标日》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土壤。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掀起了日语自学热的高潮,职大、电大以及函授学校等组织的日语培训班大量涌现。据唐磊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人教社在北京组织了《标日》面授班,许多人下班后匆忙赶来沙滩后街55号(人教社原址)听课学习,甚至顾不上吃晚饭、脱下工作服。“当年人满为患的学习厅里,有许多年长的人来听我这个新人讲课,甚至还有读者主动提出要编辑《标日》学习辅导书,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唐磊说。


备受追捧的“热闹”背后,是双方编辑团队的默默付出。在唐磊看来,《标日》能够迅速流行并畅销至今,主要得益于几点因素:首先是定位准,抓住了当时人们学习日语的社会需求。“给自学者的教材”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学者使用,“标准的语言特性”让它风靡于大学、中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各个学习系统。


其次,按照“给自学者的教材”标准编写,从课文板块设置到内容讲解,处处为切实满足自学者所需,提高日语水平而精心设计。策划《标日》时,日语能力测验(JLPT/The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对以母语非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的日语能力测试和认定)刚在中国推行不久,基于对这一测试的权威性及其未来发展广泛性的判断,编者果断地借鉴了JLPT的级别设置和要求,确定了与之相应的各册教学目标、语言能力程度、模拟试题测试等。其中,初级上下册分别对应JLPT4级和3级,中级上下册对应JLPT2 级,这种可评可测实用性提升了《标日》的市场号召力。


再次,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标日》不追求市场速度,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继1988年推出首版“初级”之后,时隔两年,才推出了首版“中级”,但并未一鼓作气推出“高级”,“一方面,通过自学到达‘高级’水准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当时对于‘高级’水准的界定和认识尚不成熟,我们必须保证教材编写工作的专业性。”唐磊强调。因此“高级”教材直到2012年才正式推出。


最后,“中日合编”模式把好了“语言关”,双方都是专业的教育出版机构,保证了教材编写的专业水准和图书品质。人教社的影响不言而喻,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日语教材占据了日本70%左右的市场。与当时许多语言类快消图书相比,两家专业社打造的《标日》几乎没有差错率。


除了《标日》本身的品牌影响力之外,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标日》电视讲座也曾风靡一时,为民众的日语学习热情持续添砖加瓦。在中央电视台、日本国际教育情报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标日》初级讲座于1989年10月开播,收视率曾一度高达3.6%。截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标日》初级讲座共播放了8次。而1992年12月开播的《标日》中级讲座,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曾高达6.9%。据唐磊介绍,为了配合《标日》电视节目,人教社与电视台编导紧密配合,以《标日》为蓝本,将纸质内容转化成符合视听规律的拍摄脚本,多方合力确立了本世纪初《标日》在国内日语教材中的领先地位。


1989年10月,经过半年在日本的实地拍摄,《标日》初级电视讲座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对社会大众的日语学习热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创新求变 以葆“生机”


多年来,森健太郎、李秀丽、小野绿等《标日》里的人物走进了一代代读者的心里,越来越多的人也因为《标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或找到终身伴侣,或开启职业新征程。


新版《标日》设定了主要出场人物,并创作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初级的主要出场人物是李秀丽、小绿野和森健太郎,应用课文的故事主要围绕三个人展开


为了满足新时代自学者的日语学习需求,中日双方不断沟通交流,通过多版本修订和补充跟上时代的步伐。相较于首版《标日》比较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2002年问世的《标日》(会话篇)则将上世纪90年代普及的“交流教学思想”贯穿始终,成为《标日》主教材的有力补充。


也是从2002年开始,中日双方启动了《标日》的修订工作,分别于2005年、2008年、2012年推出了新版《标日》初级、中级、高级,完成了“初-中-高”的系统设置,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不断积累、逐步提高。同时,新版《标日》高级对应JLPT1级考试,至此,《标日》实现了与JLPT的全部对接,随后伴随JLPT的改革又再次进行修订和调整。


新版《标日》可谓脱胎换骨,从一开始就侧重于内容的场景式呈现,从课文的会话、人物及情节设定等方面,注重提高会话能力,加强对交际功能的说明。从首版到新版始终参与其中的唐磊明显感受到,人教社在新版《标日》的编写理念、方针,以及内容等方面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而中日双方出版机构也通过《标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比如新版《标日》中吸收了一些国内日语教材的编写精髓,采取“两条腿”走路;而《标日》在书中首次设立“文化专栏”,这一勇开先河性的做法也被国内日语教材所借鉴。同时,教材内容除了涉及日本生活和文化之外,也融入中国元素,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实现真正意义的“中日交流”。


在多年的合作中,中日双方曾数次互访,“面对面”的交流除了通过学术讨论提升了专业能力,还加深了各自对两国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了解。


立体化开发,让经典“常青”


随着时代发展,《标日》的市场影响力还在持续扩大,“《标日》的读者受众已经相当广泛,就连同事去理发店都能看见理发师摆在案头的‘黄皮儿’教材。”人教社日语编辑室主任皮俊珺形容道。


一套教材保持常青的关键,是根据读者需求顺势而动。针对年轻人居多的用户画像,人教社对于《标日》的立体化开发从未停止,除了当年风靡一时的《标日》电视讲座之外,配套首版《标日》开发了相关录音磁带和CD。2008年,伴随《标日》新版面市的还有多媒体教学光盘,对日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提供指导,对听力、语法、口语、练习、生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训练。同时,新版还开发了PC端学习软件,用户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标日》里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录音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将《标日》互联网化的需求呼之欲出。人教社于2014年推出《标日》新版(第2版),以纸电融合的形式推出了配套电子书App。该应用内容涵盖了50音图,各单元课文、生词、重点语法讲解、练习等文字资料及所有音频资源,实现了《标日》的便携化,并随时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调整和优化产品功能。次年7月,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与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携手合作,沪江网利用“图书+App+OCS”的方式为新版《标日》提供增值服务。


人教社配合标日电子书App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标日电子叔”,以风趣幽默又服务周到的“标叔”形象,解答读者App使用和日语学习中的“疑难杂症”,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


截至2018年3月10日,标日电子书App注册用户超过237万人,近一个月内的日活跃用户达32000个。据皮俊珺介绍,实现“纸电联动”后,《标日》纸书销量被明显带动。有趣的是,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还配合电子书App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标日电子叔”,以风趣幽默又服务周到的“标叔”形象,解答读者在App使用和日语学习中的“疑难杂症”,通过微信图文推送的方式与读者互动,累积粉丝超过12万人。


近几年,在人教社的一般图书电商月度销售排行榜上,《标日》几乎始终在榜且位居榜首。相较于《标日》的广为人知,人教社日语编辑团队在建国以来为中小学日语教材的研发和编写方面的付出却鲜为人知。《标日》走过的30年也是人教社日语编辑室不断成长的30年,团队在不断壮大,以唐磊为代表的资深编辑已然成为专业行家,而随着以皮俊珺为代表的新一代专业人才入驻,人教社日语编辑室还将继续传承经典,为中日两国的友谊之桥不断输送血液。


从“老黄皮儿”到“标叔”,《标日》的真爱粉只增不减,而人教社也用30年如一日的“服务精神”回馈着《标日》的拥趸者。


撰稿:余若歆

微信ID:yuruoxin618823



2017年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进行中,以下两种方式均可查看问卷,参与调查,请您任选其一。


1.点击“阅读原文”。

2.点击(去年谁挣钱最多?出版业收入水平大调查


相关阅读

1.4亿线上增收:传统出版如何在知识付费领域掘金?

知识付费,传统出版业不说“NO”!

“罗辑思维”推出“图书出版人支持计划”,图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