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联网:教育生态与教育出版的搅局者
当许多K12在线教育项目还在亏本经营时,成立不到一年的课联网创业团队航天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实现营收3000万元,而且他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课联网或将颠覆互联网教育生态,成为教育出版的搅局者。
乍一听到“航天神通云教学机”这个名字,我心中犹如“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难道这是一家走印度风的中国互联网教育公司?万万没想到,其创始人袁悉程的“画风”竟然是怀揣着一腔“教育改革梦”的中国技术男。
而且这位技术男,竟然把这个名字略显奇葩的终端设备半年时间卖了2000多套。他的野心还不止步于此,除了教学机,他正在设想未来建立一个类似于苹果公司的教育生态系统,不知库克听到这个消息会作何感想。总之,这位少年成名的中科大天才注定要在2016年来一场颠覆性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变革。
“少年天才”创业初启发:难道农民的孩子天生就该是农民?
在未见到袁悉程之前,就已经得知这位将满腔热血投入到教育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有着同龄人无法企及的“传奇成长史”:小学只上了两年,连跳N级考入初中,15岁高中毕业就以全县第一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毕业后又参与了国家高科技重点研究项目。在大多数人眼中,袁悉程是中国式天才的典型,是可以站在报告厅向台下分享“人生成功经验”的“牛逼人物”。
然而坐在我面前的袁悉程,其讲话风格像极了电影《万物理论》中的霍金——听到如“少年天才”这类恭维话时态度极为谦虚与谨慎,而在谈到自己主持研发的产品时神情又极为兴奋而专注,对工作的描述精准简练。
“跟同龄人相比,我可能属于早慧的那种人,但还远远达不到‘天才少年’的标准。”袁悉程在说到这里时略显羞涩,“我之所以小时候能不断跳级考试拿第一,一方面是农村教育水平的严重落后。
举个例子,我初中转到县中学后才发现农村初中物理老师讲的东西很多是错的,我不得不从头学起;另一方面,母亲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作为教师,她知道怎样才能发挥我的潜力。当她意识到农村学校不能给我良好的教育时,把我转到了县城的重点中学。”然而,大多数农村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与别人相比,这样的成长经历带给了我更多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在云南,70%的小学开不出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农村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农村里的孩子学的很多知识都是错的,难道农民的孩子天生就应该是农民?”袁悉程言辞十分犀利。
袁悉程认为,无论建多少希望小学,不管运用多少政治和经济手段,都改变不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诸多弊端。“既然传统手段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就交给高科技和互联网来解决吧!”袁悉程自信地说。从2011年初,袁悉程就开始着手准备“云教学机项目”,不仅获得了香港上市公司新华文轩的投资,还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大力支持。
为了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最为完备的云教学服务,袁悉程带领技术人员在“航天神通云教学机”的研发上整整花费了4年时间。在这期间,随着研发团队的不断壮大和高级人才的陆续加盟,整个信息化设计理念已经逐渐成熟,袁悉程和他的团队最终决定在2015年4月将项目实现企业化运作,并将其命名为“航天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别看航天云教学机只是一台终端设备,但我们所提倡建立的课联网平台必须基于这个载体才能实现。有了课联网,农村就能开齐课开好课,农村孩子甚至可以比城里孩子学得更好!”袁悉程非常自信。
航天课联网:打破教育空间与时间的“围墙”
毫无疑问,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几乎霸占了中国教育界的“头条”。同时,慕课(mooc)、微课(micro class)、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全新概念,正在给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变革。而课联网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教育成果。
“课联网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就像互联网是将一台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一样,课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个个课堂连接起来”。袁悉程描述,课联网极大地消除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可以随时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与互动。而如何实现课联网,其关键在于一台名叫“云教学机”的终端设备,为各方源源不断地输送教学数据。
在袁悉程看来,目前K12教育中出现的教育不公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可以通过课联网来解决。
在这个教育平台里,即使是边远山区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来自北京、上海名师的辅导。同样,课联网上产生和储存的教学资源也可以让学生不再拘泥于上课时间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教育的随时随地性。“有了这个平台,云南一个贫困县学校的学生完全可以与北京四中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而农村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课联网对教育教学的支撑是多层次的。
︱课联网支撑教学与教育管理的七层模型
除了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袁悉程具体阐释了课联网的具体运作模式。如果将以前传统教育中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言传身教的模式比作“小农经济”,那么课联网的运作体系就堪比“大工业社会”:
1.教学服务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各司其职,有着更精细的分工;
2.规模庞大,可以接受成百上千学生同时上课,消除了空间壁垒;
3.制作的教学资源和生成的教学数据通过‘云课堂’永久保存,学生可以随时调取学习,消除了时间壁垒。
教育生态系统的搭建:iPhone有的我们也会有
“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航天云教学机终端和课联网平台来争夺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市场,那我们很快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袁悉程显然不仅仅满足于靠教学机与课联网来参与市场竞争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他认为,大多数技术创新公司很难有一个牢不可破的“生存结界”,生态系统的恶化、创新能力的停滞以及人才的流失都有可能成为一家科技公司走向死亡的导火索。而让一个公司“永葆青春”又能牢牢绑住用户的“秘籍”就是——搭建一套生态系统。
在这方面他非常推崇苹果公司建立的“系统王国”,“现在包括手机在内的大多终端设备的竞争已经转变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维持竞争力的只有产品硬件和软件吗?开发人才、应用程序、广告、地理位置服务等都能助涨我们的产品的‘气焰’。而苹果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在他看来,“航天云教学机”在未来势必将逐渐“进化”为“航天云教育生态系统”。与苹果手机终端相似,在利用“航天云教学机”搭建的课联网平台上,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正在陆续被生产出来,一部分来自UGC(用户生成内容),另外一部分则来自航天云教育的内容商合作伙伴。
“我们在未来也会有基于航天课联网的App应用商店,某个地区的老师或教育团队既可以提供教学资源和应用在平台上与其他人共享,也可以通过‘设置权限’来收费。而像哈佛公开课这类由名校推出的公共资源,也会在未来成为航天课联网上成千上万应用中的一项。”
除了应用商店,袁悉程也表示会陆续推出适用于航天云教学机硬件产品的开放式网络操作系统,使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可基于云教学机所搭建的课联网平台开发大量新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化的应用,目前课联网平台上已有“同步课堂”“异步课堂”“远程观课”“远程评课”“无教师教学”等全新的网络化应用在运行。
总之,袁悉程口中的生态系统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他欢迎任何用户和创业团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内容创作和应用开发,使这个生态体系逐渐“丰满”起来。
盈利是个“技术活”:商业模式究竟有哪些看点?
从袁悉程对航天云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想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对公司未来占领中国教育市场份额的“野心”非同一般。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份“野心”,在2015年4月底才正式成立的航天云教育科技公司,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为全国不同地区超过2000间教室的信息化装备提供商,并实现了盈利。
而根据一份2015年12月发布的《2015年互联网在线教育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在全部在线教育公司中,70.58%左右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盈利公司仅占16.8%。
对于现阶段取得的成绩,袁悉程笑称“盈利”也是项技术活儿,并将其归功于公司运作的三个特点:
第一,大胆的分成比例:有分享才有回报
在内容与服务方面公司一直采取非常开放的“盈利模式”,本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想法,让所有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和渠道能长期稳定地拿到分成。卖得越多,自然各方赚的也越多。
“我们采取的是4:2:4的分成模式,航天云团队只拿其中的20%,而上游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和下游的落地服务与推广商则各拿40%。”袁悉程解释道。
对此他认为非常公平。设备终端是一个载体,在“课联网”中发挥了“管道”运输作用,而内容与服务则为学生和老师带来真正的教育价值;同时,落地服务与推广机构则为我们和当地学校‘牵线搭桥’,并解决了很多上游厂商和平台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方的任务划分及分成模式非常清晰,少了很多因为钱带来的麻烦”。
︱“航天云教学机”的商业模式:B2B2C
第二,务实的商业模式:B2B2C
袁悉程将我们常说的B2B和B2C模式进行了合并,并将其应用在公司的整体运作上。
“从字面上可以很容易看出,B2B在前,B2C在后。对于我们这个刚成立不到1年的公司来说,首先需要运用B2B这个模式打开教育市场。从目前来看,学校仍然是K12教育的主战场,我们需要稳扎稳打地进入这块阵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获取成本,而不是直接面对收入来源并不稳定的个人用户(学生和家长)。”袁悉程这样解释。
“但是随着与学校展开合作,云教学机和课联网在学生、老师乃至其他社会群体中将产生一定影响力。届时,我们的服务会将个人用户容纳进来,以后随着课联网平台上教育大数据的积累及各种应用的产生,肯定会有面向个人提供增值服务的广阔商业空间,所以我们会在B2B相对成熟后再实行B2C的商务模式。”
第三,稳健的立足点:创新“终端设备” ,一切顺势而为
与苹果理念类似的是,航天云团队也将其核心生产力放在“终端设备”的研发上。袁悉程认为,终端是数据产生的源头,没有终端软硬件融合的支撑和创新,不仅会遭到其他厂商毫不留情的“技术碾压”,也会因为不能基于大数据开发新的应用,让用户失去新鲜感而选择离开。而这与当下很多互联网在线教育团队依靠“扩大个人用户资源”“增加网站流量”的生存模式有着本质不同。
袁悉程又拿手机生产商举了例子:“苹果、三星等手机品牌为何每年至少出一个新型号,并隆重召开新品发布会?在科技面前,没有任何硬件可以不通过创新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同理,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进行航天云教学机研发制造,这5年,是我们在硬件上不断突破原有技术的一个过程,也是我们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
目前,袁悉程的航天云技术团队已经自主研发出六个不同型号的云教学机设备。从较为低端的普通投影型,到高端型号——激光投影型,研发团队一直在不断尝试通过改造硬件设备并将软件与硬件进行有机融合来提高课堂联网的可操作性。
“我们拥有超前的理念与尖端的技术,从同类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遇到对手”。当然,袁悉程坚信创新绝不能止步于此,VR(虚拟现实)互动与3D技术等可能很快被应用到设备上来,甚至将推出“教学机器人”来部分取代老师的职能。
70后的创业路:要把“情怀”捧在手心里
在谈到“公司盈利和创收”的问题时,袁悉程还有一个回答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从做这个项目开始,我就并没过于追求商业回报,我们是做教育的,需要有理想与情怀”。
“你说我们是搞技术的,我并不太认同。在管理层,让我们这些40多岁的‘老青年’真正捧在手心里的,只有‘教育情怀’。”袁悉程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在航天云50来人的团队中,中科大校友就占7席,而来自诸多名企的管理精英多达12个,包括前航天旅游公司总经理、“龙芯”芯片设计师、前华为全球大客户部部长等服务于不同领域的高级人才等。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成为了整个航天云教育团队的核心力量。
“可以说,我们管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放在其他企业都是骨干力量,但为什么这些牛人愿意来加入我们这个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创业团队?只有一点,那就是‘教育情怀’”。
在谈到“情怀”二字时,袁悉程非常感慨:“与现在初创业的年轻人相比,我们管理层在年龄上虽然占不了上风,但我们在经济层面却少了很多压力。与金钱相比,‘实现自我价值’可能更重要一些,所以我们才能更彻底地靠‘情怀’来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
从公司的定位到产品研发方向,袁悉程的教育创业史比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怀有更多的热忱:在公司4个业务部门(营销、产品、服务、教研)中将“教育研究”作为一个核心部门独立出来;通过在各种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教育研究成果来推广教育信息化事业;反复向员工强调“我们是真正的教育服务公司,是要真正去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
发展新趋势:课联网促使出版商与教师进入“转型轨道”
“我们做技术出身的来做教育内容,尽管有热情,但水准可能低了一档;出版商的内容有品质,但缺技术。我们都需要对方来填补不足。”袁悉程坦言。
2015年,在硬件设备研发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袁悉程将目光投向了内容生产领域。目前,航天云公司已与凤凰卫视等厂商展开合作,将其提供的优质课程通过云教学机搭建的课联网平台传送给边远地区的学生和老师,在当地很受欢迎。
︱ 课联网的具体运作模型
例如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23个学校购买了185台航天云教学机设备。孩子们通过课联网同步学习英语、音乐和美术课。可以说,课联网基本上解决了当地因师资欠缺而开不出素质教育课的窘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认清当下的形势后,出版商其实非常需要我们这种技术型公司来帮助他们进行转型。”袁悉程表示。电子书、移动阅读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的陆续崛起已经给教育出版商带来了多轮冲击。在这种形势驱使下,航天云可以帮助出版商进行信息化转型,尤其在电子化教育资源的推广方面,航天课联网还可以为其提供分享及传播平台。
受到冲击的不仅是出版商,还有教师这个覆盖全国的庞大群体。袁悉程告诉记者,在对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学校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时,面对全新的高科技仪器,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坦然接受新设备为他们的教学生涯带来的变化。
“老师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具有抵触心理这很正常,特别是当这种技术还将代替他部分职能的时候。而当未来教学机器人出现后,老师也需要转型。”袁悉程认为,“有些人认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会逐渐取代老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学生的道德教育、品质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成会继续需要老师的参与。
互联网教育的意义在于重新定位老师——把老师从繁重的低水平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学生价值观培训”、教学方案设计、精品资源生产、个性化服务提供等更加有价值的工作中去。
更多精彩: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即可关注
有灵魂、有立场、有看点的
出版传媒产经媒体
关注内容产业创新
服务出版产业升级
投稿邮箱:tougao@cptoday.cn
出版同行交流Q群:25517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