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程公布】2021第二届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诚邀您的参与!

转网 转化医学快讯 2021-06-20

视频介绍

 会议背景

体外诊断(IVD)因其快速、便捷、高穿透性和高有效性的特征,被誉为“医生的眼睛”。目前临床上80%以上的疾病诊断都依靠体外诊断来完成,体外诊断正在医疗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市场中,IVD行业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同时随着全球人口基数、年龄的不断增长,慢性病、肿瘤等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全球IVD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大细分市场,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未来体外诊断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能保持高于其它细分领域的增长速度,体外诊断产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新冠疫情让IVD行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在疫情防控的实践检验中,IVD行业的成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同时,也吸引不少医疗行业体外诊断细分领域投资人的青睐。随着国内疫情逐步趋于稳定,“后疫情时代”IVD行业的发展及投资风向更是备受关注。


2020首届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在嘉定召开,40多位国内外相关专家做了主题报告,全国500多位行业人士齐聚一堂,探讨技术,交流合作。为进一步促进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推动政产学研医交流合作,由上海嘉定工业区主办,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和转化医学网承办的“2021第二届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将于6月22-23日在上海嘉定召开,本届论坛在首届的基础上,聚焦体外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和以微流控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开发,诚邀各位同道的参与!

 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 6 月22-23日(22日下午报到)

地点: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上海市嘉唐公路66号)

 论坛日程

 嘉宾介绍

王华梁  教授

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检验医学》杂志主编、《VIEW》执行主编。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上海市重大项目等20余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军队医疗成果奖多项。主编参编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林鑫华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教授以果蝇和小鼠为模式动物,并结合人源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研究Wnt、BMP、 Hh、JAK/STAT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对内脏器官(肠、肺等)的稳态维持、组织再生和干细胞调控的作用机制;探讨信号转导、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在发育和干细胞调控、以及相关人类疾病(如肿瘤、先天性缺陷等)中的作用机制。林鑫华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70余篇。

林鑫华教授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会长、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任国际期刊 Developmental Dynamics、Fly编委,担任《细胞生物学学报》副主编。

古宏晨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2年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担任科技部“十五”863计划特种功能材料主题专家委员、纳米材料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委员。兼任《科学通报》、《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粉体技术》、《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等学术杂志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颗粒材料化学合成、表面修饰与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在纳米材料形态控制、表面功能化、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纳米颗粒在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有重要意义的成果,研究工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次,中国高校科技发明一等奖一次,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陈少雄  正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科技部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咨询会委员,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实验动物繁育与饲养、药物研发与质量管理等。作为课题组长主持了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经信委的“昆明小白鼠遗传特性与繁殖育种的研究-自然寿命与生长曲线的研究”、“畜禽用复合增进剂”、“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4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作为课题组长之一编制了《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1项课题。出版了《上海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研发合作网络研究》等3部著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上海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synthesis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evaluation of new 5-azaisoindigo derivatives”等相关研究论文17篇。

杨朝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副主编。长期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在微流控、单细胞单分子分析等方向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在Nature Commun、Sci Advance、Acc Chem Res、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篇,中英文专著各1部,论文被引超过12000次,H指数58。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先后获得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等奖项与荣誉。


创新体外诊断论坛

张  俊  研究员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会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委会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及MDT专委会副主委

郭志前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青年长江学者

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

致力于突破染料在生物医药、信息材料、环境生态等交叉领域革新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聚焦近红外染料理性设计及功能强化,开展高性能、精细化、可产品化的近红外染料前沿基础研究。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染料母体-喹啉腈单元,显著提升量子效率、光稳定性等应用性能;构建序列响应型近红外染料体系,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理性设计策略,实现了双通道、双模式等响应机制的精准构筑;创新染料纳米化的可控制备方法,利用涡流瞬时沉淀强化应用性能,具有易推广、可控性好等显著的产品化优势。迄今已发表论文90余篇,SCI他引7100余次,H指数为42注重产业化应用转化,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7项替代市售传统探针试剂,高性能喹啉腈染料多个公司销售;发展高端荧光诊断试剂实现阿尔茨海默症A蛋白斑块检测。

汤一苇  首席医学官

丹纳赫诊断平台/赛沛中国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学士、流行病学硕士、美国范德堡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美国传染病协会会士、美国微生物学会新冠病毒资料馆馆员。《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共同主编、《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和《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副主编。

现任丹纳赫诊断平台/赛沛中国首席医学官、 海外华人微生物学会主席、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分子诊断专家组委员。曾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访问学者、梅约医学中心住院医师、范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医疗器械咨询委员会委员。发表相关科研论文、综述和专著逾300篇。

何  逖  总经理

上海吉凯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毕业于University of Alamaba at Birmingham。现就职于上海吉凯医学检验所,任总经理。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于美国科学院院士Max Cooper教授,研究方向在B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文章一篇(JBC),作为次要研究人员完成文章三篇(PNAS,Nature Immunology, Gene)。

2009年工作以来,完成伴随诊断方法开发,筛查类体外诊断试剂开发等工作,拥有发明专利4件。

郭秋杉  总裁/合伙人

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历(金融方向),郭先生拥有十多年创业投资、证券量化投资、跨国金融机构战略规划与跨境并购经验,郭先生曾任华大蓝色彩虹生命科学加速器 CEO 、华大奇迹之光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领导组建华大基因旗下蓝色彩虹生命科学加速器与奇迹之光创投基金,带领团队设计并完成了完整的创新孵化生态体系建设。郭先生成功主导了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转化工作,涉及基因组学与质谱组学应用、IVD仪器设备、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创新小分子药物筛选平台等领域,孵化并天使轮领投如纽福斯生物、菁良基因、闪量科技、汇健科技、步锐科技等生物医药明星企业。攻读MBA之前,郭先生曾任花旗银行亚太区助理副总裁。

邓军亮  董事长兼CEO

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硕士,现就职于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EO。

四川大学生物学基地班学士,复旦大学化学工程硕士。2020年入选上海市嘉定青年英才。2019年获得国中创投pre-A轮融资。2014年获得《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的生物标志物筛选服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12年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工作至今发表学术SCI文章2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

董正伟  高级总监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正伟,现为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部高级总监,从事肿瘤伴随诊断相关药企合作业务拓展工作。10余年肿瘤分子诊断从业经验,曾任职于阿斯利康亚洲研发中心转化医学部,从事肿瘤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检测技术开发工作。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技术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译肿瘤分子诊断学术专著1部。

蔡从利  常务副总经理

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六批“3551”人才计划,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疗器械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物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校外导师


16年药物与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工作经验;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发表SCI研究论文十余篇;在IVD领域内,长期从事试剂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集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年的研发经验和项目与企业管理经验于一身。

蒋析文  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研发总监;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州市黄埔区抗击疫情科研攻关突出贡献个人;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双聘教授;福州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技术协会-医疗器械专委会副会长;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智库专家;《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主任;


发表学术论文22篇,SCI文章11篇;申请专利99项,获得授权11项;主持及参与市级及以上课题24项,其中4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4项;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张亚飞  董事长和CEO

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

张亚飞博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拥有30年的药物研发经验及转化医学和诊断行业经验,现任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和CEO。之前相继担任美国方达医药中国总经理和集团资深副总裁、诺华中国研发中心部门总监、美国OSI医药集团部门总监以及美国辉瑞研发中心经理。张博士是全球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产业领域华人精英组织百华协会 (Bayhelix)的一员,也是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同时是中国生物工程协会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发起者之一及副主任委员。荣获了园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 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江苏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并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

史一博  市场总监

翌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多年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的研究、体外诊断技术和产品开发、生命科学工具类产品应用的相关工作。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863项目的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项目5项,上海市项目2项,浦东新区项目1项。发表论文SCI论文5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篇,专利4项。

姚小明  精准医学战略副总裁

云检医学集团

姚小明博士(MD/PhD)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留校从事八年神经外科的临床实践,斯坦福大学博士后,UCSF 研究教授,重庆邮电大学特聘教授,发表 SCI 影响因子 5 分以上的文章 30 余篇。培养多国硕士、博士、及博士后二十余名。2018年10月加入云检医学(mProbe),出任香港大学QMH中心的主任(Director),并负责上海科委的重大科研专项及四川华西医院多个项目的设计实施。

现任云检医学集团(mProbe Inc.)精准医学战略副总裁,负责基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疾病早筛和早诊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工作。姚小明博士注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国际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

张满仓  CTO

上海迪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基因测序和合成领域十余年,曾担任ABI,Agilent,Twist等跨国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参与了无创产前筛查,肿瘤靶向用药基因检测,液态活检和基因合成等领域的应用开发。精通分子诊断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


微流控技术临床应用论坛

毛红菊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级研究员,利兹大学访问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资助),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中国生物传感专委会委员,中国纳米肿瘤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免疫治疗委员会常委,长三角基因检测联盟理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二审评审专家,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近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等。

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及微纳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发展用于重大疾病检测的高灵敏、多靶标联合检测微纳生物器件。负责研发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试剂盒获得了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国药证S20060022),在临床上得到较好的应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重点项目等30余项重要课题研究;近年来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及国内外会议发表文章100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或授权专利40余项,参编中英文专著及教材5部。

研究方向:1.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微纳生物传感器用于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及液态活检方面研究;2.基于微流控的器官芯片技术用于药物筛选、评价和疾病模型构建等方面研究;3.基于微流控芯片结合微纳生物传感器用于干细胞扩增及细胞微环境监测等方面研究。

陈  兢  教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CSMNT)副秘书长,苏州含光微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4年10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11月进入北京大学工作,任微电子学系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加工、三维集成微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0余项;著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2014年创办苏州含光微纳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15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首批重大科技领军人才、2015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6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含光微纳在苏州纳米城建有4000平米研发和生产基地,专注于医疗耗材精密加工与注塑及微流控产品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国内外企业客户300余家,是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州工业园区上市苗圃企业,高瓴资本投资企业。

施威扬  创始人

上海绾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施威扬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97)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003),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研究工作。2012年起任同济大学生命学院—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17年起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筑峰工程”特聘教授。近年来,实验室研究主要聚焦于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技术,开发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为实验室提供了从单个细胞到数千至上万个细胞的单细胞组学分析的实验解决方案。实验室近期研究主要聚焦在胚胎细胞分化、神经系统细胞多样性、肿瘤异质性的单细胞组学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Science Advances, Genes &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Genome Research, 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等国际一流刊物上。2018年创立了万乘经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为科研和工业界提供全方位的单细胞组学解决方案。

裴  颢  创始人兼CEO

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裴颢,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在Weitz 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期间,裴颢主要从事微流控技术理论研究,微流控芯片的开发设计,探索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创立墨卓生物之前,裴颢曾在哈佛医学院Wyss研究所担任医疗器械科学家,同时也是全球最早开展第三代微流控芯片的研发,并将其用在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陈  昌  研究员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

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博士,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负责BTIT事业部,同时兼任中科院微系统所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联聘博导,上海实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科技部/科学院/中国科协/上海市科委专家。曾在比利时imec学习和工作十多年,也曾是荷语鲁汶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面向生命科学和健康医疗应用的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前沿研究和产学研,发表学术期刊、书籍和会议论文近百篇,授权和受理专利120多项;曾主持或参与了十几项政府项目和产业合作项目,涵盖从高通量单分子测序到无创体液分析等等不同尺度和维度的芯片技术,为产业界合作方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正在建设集成生物半导体(BTIT)的研发平台,承担3项国家级研发项目,1项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陈早早  研究员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的研究员,院长助理,创新研发部部长。东南大学生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医学院副研究员。陈博士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2004届本科毕业,东大生医学院2007届硕士毕业,201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研究员。

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器官芯片和组织工程,单分子成像,生物物理学和生物电子学研究。

曾参与美国器官芯片I、II、III期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发表SCI/EI/ISTP论文20余篇,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Biomaterials,Lab Chip,Clin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文章被引用1000余次。

沈  峰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沈峰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MED-X研究院副教授。他拥有清华大学化学学士和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继续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他在美国硅谷共同创立了泰利斯生物医学公司,将一系列基于微流体的分子诊断系统成功商业化。他于2017年回到中国,并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的SlipChip已用于数字 PCR、数字 RPA 和数字 LAMP,用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HIV、HBV 和丙肝病毒进行定量分析。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于新的微流体平台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分子诊断方面的应用。

冯晓燕  联合创始人

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博士,有超过十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经历,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作为国际上较早接触并进行数字PCR技术应用开发的团队,艾普拜研发团队与多家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成功开展了数字PCR产品的测定等研究工作,并发表科学文献;较早开发了超灵敏数字PCR法新冠检测试剂盒(研究用)以及分型试剂盒,在国家的疾控系统得到应用。团队致力于开发超灵敏超多重的检测方法和平台,用于肿瘤的靶向药用药指导和耐药监测,服务于人类健康。

罗飘飘  医学部总监

大橡科技有限公司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致力于血管芯片的研究。基于目前最前沿的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在体外构建了3D新生血管模型,并将生物材料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整合到该新型实验平台。

 指导单位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统战部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海市嘉定区投资促进中心

 主办单位

上海嘉定工业区

 承办单位

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转化医学网

 报名注册

本次高峰论坛免费,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和邮件,谢绝空降!

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

 联系我们

联系人:汪青川

手机:18501604473(微信同号) 

电话:021-60539898

邮箱:wangqingchuan@360zhyx.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