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钟一个烟草镜头,冯小刚携《我不是潘金莲》再获“脏烟灰缸奖”!演和烟,该如何平衡?
昨天,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布了“2016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和电视剧《胭脂》摘得“脏烟灰缸奖”。
据统计,《我不是潘金莲》总时长是138分钟,而烟草镜头的时长就有287秒,占3.5%。其中,烟草出现镜头数量为16个,平均每8.6分钟出现一次,最长的竟有70秒。
同样获奖的还有电视剧《胭脂》,总共45集,时长1942分钟,剧中烟草镜头的时长就达到1464秒,占比1.2%。平均每集烟草镜头时长为2.5秒,最长一次为55秒。烟草镜头总数达到122个,平均每集出现2.7个烟草镜头。
这次获奖对冯导而言可不是第一次,此前,《老炮儿》也获得过“脏烟灰缸奖”。
看到这,你或许觉得惊讶,“脏烟灰缸奖”到底是个什么奖项?以前似乎没有听说过。什么人来参与评奖呢?他们为何能如此精确地计算出烟草镜头出现的时间?
那么,CD君就为你打开新世界,谈谈艺人们都不想获得的这个“奖项”吧。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项?
“脏烟灰缸奖”是由全球NGO(非政府组织)代表在历次《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会议召开期间,根据各国代表团的表现,在其每日散发的简报中,发给不同国家或组织所谓的“兰花奖”或“脏烟灰缸奖”,以谴责获奖者在控烟工作方面的拙劣表现。
我国也借鉴了这种“奖励”模式。2007年以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已连续10年对年度热播的电影和电视剧进行烟草镜头监测。
从2011年开始,控烟协会专门设立“脏烟灰缸奖”,“奖励”那些夹杂了太多吸烟镜头和烟草广告的影视作品,每年有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获奖“名额”。
为此控烟协会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奖杯,奖杯的造型就是一个透明的大烟灰缸。
但当控烟协会工作人员通知影视投资公司来领奖品时,得到的回应都是“没时间”。
“毕竟这不是光彩的事,”中国控烟协会宣传部相关领导表示,“不来领奖是可以理解的。”据他透露,曾有热心人提议,干脆把奖杯直接快递给获奖剧组,“可我们不知道该由谁来签收,而且奖杯都是易碎品,不宜快递。”
他表示,即使永远无人来领奖,控烟协会仍会坚持把这个奖继续颁下去。“脏烟灰缸奖”即使没人来领,也起到了警示作用。它能提醒导演、演员们今后在拍摄影视作品时,不要用烟草来刻画人物形象。
奖项如何评选?
这个奖项的评选对象是年度热播的前30或40部电影与电视剧。
对于这些影视剧,控烟协会每天都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烟草镜头监测。十几名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一个计时器,他们不看剧情,专盯吸烟镜头,只要片中有人点烟、吸烟,就立即掐表计时,然后记录烟草镜头时长和数量。
曾经获得过“脏烟灰缸奖”的著名热播剧和热门电影还有《老炮儿》《千金女贼》《一步之遥》《让子弹飞》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吞云吐雾”的影视剧,娱乐圈还是有一大股清流的存在。
和“脏烟灰缸奖”同时产生的还有“无烟电影奖”和“无烟电视剧奖”。
在今年的评选结果中,30部国产电影中,《微微一笑很倾城》、《驴得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美人鱼》、《摆渡人》、《绝地逃亡》等13部电影未出现烟草镜头,获得“无烟电影奖”。
热播国产电视剧中,《好先生》、《小丈夫》《最美是你》、《搭错车》、《我是杜拉拉》、《微微一笑很倾城》、《解密》、《亲爱的翻译官》等15部电视剧未出现烟草镜头,获“无烟电视剧奖”。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高级顾问、研究员许桂华说曾表示设立这两个奖项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民间组织授予‘无烟影视奖’、‘脏烟灰缸奖’,促使影视工作者承担起社会责任,拍摄无烟作品,传达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公布奖项的同时,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还发布了影视剧中无烟镜头的整体情况。
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数量已经有所下降。据统计,2016年有烟草镜头的作品电影的数量较2007年下降了34.6%,电视剧下降了45%;平均每部烟草镜头数量下降更为明显,电影下降了55.6%;电视剧下降了86.5%;平均每部烟草镜头时长,电影下降了63%,电视剧下降了90%。
影视剧中烟草镜头有何规定?
据中国控烟办报告数据显示,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影视剧后学会抽烟的,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
为了严格控制青少年吸烟,早在2009年、2011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电视剧烟草镜头的通知》和《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两份《通知》都对影视剧中出现的烟草镜头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一,电影和电视剧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识和相关内容及变相的烟草广告;不得出现在国家明令禁止吸烟及标识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的镜头;不得表现未成年人买烟、吸烟等将烟草与未成年人相联系的情节,不得出现有未成年人在场的吸烟镜头。
第二,严格控制以“艺术需要”“个性化表达”为名出现的吸烟镜头;对确因剧情需要出现的吸烟镜头,应尽可能缩减吸烟镜头的时长和频率。
第三,要求电影电视剧审查机构尽量删减剧中出现的吸烟镜头。对于有较多吸烟镜头的电影、电视剧,将不纳入总局举办的各种电影、电视剧评优活动。
其实,影视剧控烟不只我国有,在国外早已是常态。
他们怎么看?
关于影视剧中是否应该禁止烟草镜头,专家和导演们也有不同的意见。
正方:支持“控烟”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高级顾问、著名控烟专家许桂华研究员呼吁:
“由于名人、明星吸烟易诱惑青少年吸烟,希望名人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她还建议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大力度,对拒不执行“控烟”要求的,应考虑取消其作品参加各种评选评奖资格。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表示: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应该引领社会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吸烟有害健康,并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像电影《老炮儿》中烟雾缭绕,虽称是“还原老北京老市民的生活习性”,实则传达的是很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老烟枪六爷正是因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而早亡,影片本可以就吸烟有害进行宣传”。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于秀艳,作为参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研究论证的行政法专家,表示:
“不能让孩子产生吸烟就是英雄好汉,吸烟就是时尚的错误概念,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控烟”的要求,很多导演也表示赞成。
比如,针对“影视剧中如果鲁迅不抽烟还是不是鲁迅”的问题,制片人马中骏认为:
“不抽烟的鲁迅,也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抽烟只是作家的某种生活习惯。生活中的鲁迅说不定还有其他不良习惯,难道我们为了艺术创作就都要表现出来吗?”
他直言“不抽烟的鲁迅还是鲁迅”,没有必要在影视剧中将鲁迅与香烟联系在一起:“鲁迅吸烟这个细节和他的个性命运并没有太大关系,我觉得完全可以删去。”
反方:吸烟是艺术表达
比如对于鲁迅吸烟的问题,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认为:
影视剧的“禁烟令”应该适当网开一面:“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帮鲁迅‘戒烟’,没有烟的鲁迅绝对是人物的硬伤。你想鲁迅创作时,往往几天几夜不睡觉,唯一维系他的就是手边的香烟,这是鲁迅个人的符号,删了是对人物塑造的重大缺陷。”
导演张纪中也持相同观点:
“这是鲁迅的个性,拍的时候很难删。”
同样当选“脏烟灰缸奖”的《让子弹飞》剧组负责人也认为:
影片中出现的吸烟镜头是处于对艺术创作的需要。吸烟镜头主要出自麻匪和黄四郎,对于这些民国时代的土匪来说,抽烟喝酒的习惯会让观众觉得更真实。
《钢的琴》导演张猛称:
赞成少拍烟草镜头,但有些镜头确实是剧情需要。
影视剧中有必要完全控烟吗?
相信“火眼金睛”的网友们早都发现了“影视剧多烟民”这个长久存在的事实。
电影《志明与春娇》的宣传语就是“一支烟引发的暧昧”,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日无烟不欢。
《风声》中周迅吸烟的媚态、李冰冰吸烟的深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兰芳》一度被称为“烟王”,角色吞云吐雾的镜头将近15分钟,占总片长12%……
影视剧中出现吸烟镜头的确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然而,完全去掉吸烟镜头,也许又会使人物形象打了折扣,毕竟在许多影视剧中,某些形象的吸烟镜头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深刻记忆。
《花样年华》中,梁朝伟吐出一个又一个的烟圈,忧郁的眼神在弥漫的烟雾中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小马哥烧钱抽烟的镜头可谓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充分表现了人物形象。
女主角玉墨是个风月场里的女人,抽烟喝酒是工作,据说,倪妮为了演好玉墨还请老师专门训练过抽烟喝酒。
类似的经典镜头数不胜数。
那么,对于影视剧“控烟”,你怎么看?
来源:人民网、澎湃新闻等
编辑:胡雨濛、侯俊杰(实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