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 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父母说两句话就开始吵架
中国日报
为您的资讯保鲜
关注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算发朋友圈都要屏蔽掉爸爸妈妈。
总是两句话就剑拔弩张,三句话就转身出门。
CD君(微信ID:chinadailywx)曾经听到过一个孩子和父母争论:
“你还小,不能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长大就懂了。”
“可你们曾经也是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呢?”
两代人的“战争”就这样悄悄打响。
近日,有关“北大毕业生拉黑家人”的报道引发网络热议。
媒体报道截图
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留美研究生却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他写万字书信控诉其“罪行”,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过度关爱”……
这位学生叫王猛(化名),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而最近,王猛却写下一封万字书信,里面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种种经历。
万
33 45012 33 14940 0 0 1268 0 0:00:35 0:00:11 0:00:24 2953
33 45012 33 14940 0 0 1150 0 0:00:39 0:00:12 0:00:27 2838长信的开头部分文字
他的文字里,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次班里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母亲不由分说地让他穿长裤。从小到大穿衣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包办。
高中毕业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
王猛五六年级时,自己对奥数很有感觉,而一开始母亲并不乐意让自己去,一次在外参加奥数考试回来后,发现携带的文件夹不见了,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回到家后,母亲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时,王猛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尽管后来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碍很难与人交往。
原本以为,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没有。“就在离开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
在王猛看来,这不是照顾,而是一种控制。
在王猛看来,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救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小学时,因为不会剥鸡蛋,他遭到同学的取笑,后来传到家里亲戚耳里,又一次遭到了亲戚多次的取笑。
在大院学校上高中时,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
“这次,父母依然没保护我,也没对亲戚说不”。
孩子列举了父母的几宗罪,父母呢?
看到儿子发来的决裂信,一开始父亲老王(化名)没觉得有啥特别,因为儿子类似的“抱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儿子把这封信称为对家人的“最后通牒”,老王没想到,这不像“通牒”的通牒,真成了儿子与家最后的告别。老两口搞不懂儿子为何老是揪着过去不放。
搞不懂的或许不止老两口。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似乎最应该引起重视——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这些年来,母亲都会在春节前给儿子发去短信,询问其是否回家过春节。仅有的两次回复还是在几年前,而回复也极为简洁,“有事,不回”和“不”。
近几年,老两口似乎已慢慢习惯了。儿子电话拉黑了,短信不回,也没有什么微信。“每年春节都有人问,你们儿子咋又没回来,我都说他在美国,忙。”
老两口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仍在儿子那边,家的大门永远打开。
但王猛眼里,已经没法信任他们了。
“可父母就你一个孩子,把你抚养大,送进了令众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就这样决裂,你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记者反问。“那是他们自作自受。”王猛回答得很干脆。
“搞不懂他是啥原因”,可儿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彻底决裂也已6年,身为父母难道真的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吗?
在两人看来,儿子从小到大,到上大学都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想法都会给我们说,回家也会说学校里的情况,甚至还会做几个新菜。初到美国时,还主动给家里说自己的情况。”
老王认为,在美国做了心理咨询后,加上和“老朋友”的相处不愉快,他就开始不和家里联系了。“这是一个转折事件,总认为我们给他推荐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国内就不说了,国外是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介绍一个朋友,在必要时候也好有个照管,我们错了吗?”母亲老刘说。
老两口还是没搞懂儿子到底怎么了。
会不会真如儿子所言,是父母从小的掌控和过度保护导致的呢?“要说掌控,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身边,现在34岁了,人生一半都在外边,如果前半程我们在掌控他,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老王说。
母亲老刘也承认,的确对孩子说了很多“不”,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不。对于王猛提及的上学问题,以及父母按照个人喜好决定其衣着,老王则称父母的确会帮其做选择,“但也不是所有”。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学,在小白看来,王猛父母的确在对王猛的保护上有些过度了。小白介绍,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不过,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接他。
最近,老王仔细地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
“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又遭遇不顺,再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到美国学业出现困难,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老王说。
这一点上,小白有同样的观点。“他是当年的理科状元,上了当年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生物。他一直孤僻,不善言语,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在王猛的中学老师张老师看来,王猛内向,但有上进心,喜欢跟自己较劲,在班级里孤立少言。“大院里,交流有缺陷,交际能力比外边要差一些。”
记者将王猛的万字长信转给了老王一份,希望他能清楚儿子对过往真实的思考和想法。
毕竟儿子远离这么多年,老王其实也有自己的反思。抛开儿子本身性格中的内向,抗挫折能力不强外,觉得自己曾在处理儿子的“求助”上的确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忽略了儿子的心理感受。
“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母亲老刘说。
对于此事,网友是怎么看待的?
一部分网友力挺王猛,认为很多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探究其成长经历,往往会发现他们拥有一个外人看来极其“完美”的童年。
家长和老师,尤其是中小学时期,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几乎是无法治愈的,整个社会观念都是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人格的,毕竟“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呀~”伴随了整个未成年时期,后来又有“父母眼中你永远是孩子”“老师眼中你永远是学生”,没有平等尊重。
我妈从小把我丢给亲戚养,平时上班没法管我导致我长歪,现在各种要求我,还说小时候对我太松,我哥是她一手带大现在算是社会精英,我是她拿不出手的女儿,所以她常说,当初为什么要生你,把你溺死在马桶里多好。现在和她们不亲没话讲,白眼狼是我的新称号。
不能说父母全错。但确实大多数父母世界观狭隘,总以自己的想法臆断事情还让孩子服从他们的臆断,压根不想听孩子的想法。矛盾最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愿说,父母压根不愿意听,总觉得孩子的那些事都是小孩玩笑,没啥影响,但是父母们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那些都是大事!这些小事不断积累是可能影响一生的!
请大家不要拿父母生你养你之类的道德绑架,你不是他你永远不知道他的真实感受,如果有的选没有人会想要跟自己父母决裂。
我还是很理解他的做法的,父母的爱不断在用他不能理解的方式表达给他,他感觉不到爱,只有控制!控制!在他看来,父母从来没有关心他的内心感受,只在乎他所带来的成绩荣耀,在他看来,父母只需要一条会听话的宠物就行了,而他是个人,他也没法把自己变成宠物,所以他选择决裂就是希望自己不要被同化!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认为:一群年轻人在这里数落父母的不是,只字不提自己的不是。
一群年轻人在这里数落父母的不是,只字不提自己的不是。人生本就是和别人的宽容磨合,有弛有张,才能走得更远。
发文批判父母的好像不再回家拉黑父母不再赡养父母很有理的样子。我爸妈怎么做是他们,但养了且让我活着,他们老我不养就是我的不对了。
其实断绝关系没什么,毕竟有的人真的不配为人父母,也不配享天伦之乐。但对你自己来说,怎么度过这一生才是重点吧。与其花很多精力去憎恨埋怨,倒不如想想怎么摆脱阴影,突破这些阴影带来的局限,二十岁可以怪父母影响你,三十岁真的只能怪自己。父母早晚会离你而去,而你下半生靠什么去逃避成长的责任。
如果没有他父母的含辛茹苦,他是否能考上北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是一家子,还真记仇啊?
据《成都商报》报道,昨日,王父也在网络上看到了报道,在给《成都商报》记者回复的信息中,他称:
“希望稿子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他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初步想法是不能把过去简单地看成废墟,否则断壁残墙会阻隔视线,形成隔阂。即使是废墟,也应该用心清理,还可以发现基础、设计、施工中间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为明天铺平道路,打造新的景观。”
事实上,在《成都商报》报道之前,王猛与父亲之间可能很难有这样公开对话的机会,在了解到父母的思考和反思后,他会“回家”吗?
昨日下午,王猛在电话中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接下来会再仔细考虑。
其实,王猛式父母并不少见,而“拉黑父母”也似乎成了一代人的流行病。
著名心理学教授钱铭怡曾提出一份《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报告》,指出父母的负面教育会直接影响子女以后的性格↓↓↓
研究中提到,当被父母一直骂“你这个笨蛋”,孩子会不知不觉地相信这些评价,导致长大后有强烈的自卑感;父母的草木皆兵也很容易让孩子过分敏感,别人无心的举动会让他们如临大敌,甚至做出过激举动……
可殊不知,这种棍棒教育带来的亲子裂痕,并非是外在的荣誉能够掩盖的。
➤陈乔恩在一个节目中表示,自己曾经被妈妈家暴,几乎是打到看见血,妈妈才会停止了。她坦言:“常常会觉得很恐惧,因为我小时候就活在恐惧之中,她(妈妈)常常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讲话,因为我怕她会打我。”
➤董卿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天赋,但这一点并没有被父亲认可,传统的父亲认为一个女孩子整天蹦蹦跳跳就是瞎折腾,甚至不准她参加文体活动。不仅如此,父亲还因董卿没有姑娘家的端庄样,经常斥责她。
➤陈小春曾在访谈节目中谈及自己的童年,谈到父亲的教育非常严格。“他回到家第一时间洗澡,洗完澡出来马上吃饭,吃完饭看新闻,关灯,睡觉!” 除此之外,陈小春也透露,小时候父亲担心他外出玩,留弟妹在家没人照顾,还用铁链锁住他的脚,然后连在铁门上。
➤张曼玉小时候随父母到英国肄业,母亲虽在异国却仍以中国传统方法严峻管束,常拿藤条打得她腿上伤痕累累,出门被英国人看到,关心她要替她报警,她都会赶紧阻止,怕回去会被母亲打得更惨。
孩子不是私人财产,越控制越疏远,学会尊重。关于母子、关于父子、关于期许,关于成长,听听他们怎么说:
➤黄磊写给女儿
诚实于你们自己,忠诚于内心的简单与轻松,不去计较周遭和自己曾有过的怀疑与不满,诚实地接受并且消化自己的人生。这种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勇敢的品格。
相信爸爸,你们即使一事无成也不必难过,没有世俗认同的成就的人是多数,你们不必成为少数,平凡最好。
➤白岩松写给儿子
学会宽容——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让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里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其实还有,比如说,不争第一,爱上音乐,来点幽默、健康,有很多真正的朋友……但我想,生命之路自己走过,再多的祝愿都是耳后的叮咛,该有的终将会有,该失去的也终会失去。
然而孩子,在父母的目光里,你的每一步都将是我们生命里最好的回忆。
➤扎克伯格写给女儿
像所有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在比我们今天生活得更好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Like all parents, we want you to grow up in a world better than ours today.
......
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也因为我们对所有下一代孩子拥有道义上的责任。
We will do our part to make this happen, not only because we love you, but also because we have a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all childre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最后CD君送上一个小短片给大家,希望能有所感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964jebx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中国青年报、Vista看天下
编辑:王瑜、罗京湘子、刘嘉辉(实习)、沈建梅(实习)、吴悦(实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