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个孩子因吃荔枝死亡”刷屏,医生说出了真相

中国日报 2019-03-30

问:荔枝这么甜居然会导致低血糖,这合理吗?


答:至于导致低血糖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理论认为,荔枝引发低血糖的原因之一是荔枝所含的高浓度果糖作祟。



广州有个病例,一个7岁的小朋友空腹吃了太多的荔枝后出现昏迷,诊断为荔枝病,最后抢救及时,死里逃生,顺利脱险。这个孩子能够“死里逃生”是幸运的,但不幸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起,需要引起更多家长的警惕。


国内曾有医院介绍,接诊71例荔枝病患儿,年龄2至10岁。经抢救后,44例患儿在半小时内完全清醒,其中1例清醒时发现右侧肌张力地、肌力Ⅱ级,24小时后肌力、肌张力恢复至正常;14例于30分至4小时清醒;3例同时兼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于24小时清醒;10例死亡病例是由于发病早期未能及时补充浓糖,或反复抽搐10小时以上未能及时就诊,虽经积极抢救如脱水、保护脑代谢功能,终未能挽救生命。


荔枝这么甜居然会导致低血糖,这合理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吴晞副教授指出,荔枝病其实临床没有标准命名,多数患者表现是有大量食用荔枝后,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可有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荔枝病”其实就是急性低血糖症。


至于导致低血糖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理论认为,荔枝引发低血糖的原因之一是荔枝所含的高浓度果糖作祟,果糖会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后者会降低血糖;此外果糖还会抑制肝葡萄糖产生,从而进一步降低血糖。此外,果糖必须由肝脏内的转化酶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短时间内进食大量荔枝,大量果糖就聚集在血管里面,从而出现转化酶“供不应求”状态,不能及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果糖代谢慢,果糖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所以反应性增加的胰岛素使肝脏调低血糖浓度,导致血液内葡萄糖供应不足。


好了,那么如果原因是果糖,是不是果糖含量高的食物都不能空腹多吃呢?答对了。有媒体报道,34岁的黎先生忙了一天回到家,又渴又饿,匆忙切开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抱着其中一半风卷残云地吃完。可是没一会儿,黎先生就感觉头晕、眼发黑,坐在空调房里还冒虚汗,手脚发麻,几乎昏厥。他赶紧躺倒在地,半天才缓过来,不放心去医院检查,发现是低血糖。


吴晞教授指出,摄入高果糖水果时,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切勿空腹贪多,以免危害自身健康,一般建议成人吃荔枝每天不要超过300克,儿童每次不要超过5颗。饥饿状态本来就容易出现低血糖,而且儿童合成储存糖原与代谢功能相对成人弱,尤其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大量进食荔枝以后,又不吃其他食物,就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当然也不需要因噎废食,如果空腹或饥饿时吃了荔枝,适当吃一点饼干、面包等主食就能预防出现急性低血糖现象。

1


荔枝上市,哪个地方的品种会抢“沙发”?


我国荔枝主产区有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各地荔枝上市时间排位分别是:海南上市最早4月底-7月初;广东、广西5月底-8月初,四川福建6月-9月。海南就是抢“沙发”的那个。在海南最早上市的是妃子笑(对,就是因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得名的那种)和白糖罂。


2

荔枝的“颜值”怎么比较?

荔枝的样子难道不是鳄鱼皮的外壳和椰蓉样的果肉吗?


这跟人的长相一个道理,样子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小主们平常都不注意,所以以为除了大小之外,外表都一样,其实,差异就在细节中,就拿上面提到的妃子笑和白糖罂来举例:


妃子笑表面壳不光滑,凹凸很明显。

白糖罂表面比较光滑,有裂纹的感觉,但没有高高低低的小颗粒。

3

不好保存的荔枝,为什么你见到时都很新鲜?


注意:荔枝保鲜的方法是运输前先“洗澡”。

先来棵荔枝树看看吧↓↓

这棵树是白糖罂,妃子笑的树要再矮些。

“荔农”们把荔枝摘下来后送到合作社的集中收购点。


摘荔枝也是个苦差事,必须要中午之前顶着大太阳摘。


如果是顾客自己去采摘,为了保存时间长,最好摘下来的荔枝要带一段枝条,没枝条的就现场吃掉吧,如图,三个一串的保存时间长,单个的就是该现场吃的


然后,荔枝就真的该“洗澡”了,水温要在0-5°C,水中要放冰和柠檬酸。

柠檬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很多水果自身也含有该成分,只要添加不过量,危害性不大。


这是正在“洗澡”的荔枝为降水温,不断往水池里面添加的冰




再然后,他们就该装车了,远途的装上冷藏车,路近的就装上普通车:


远处写着“COCO”的就是运输荔枝的冷藏车。


“荔农”上午摘下来的荔枝上午直接就运走了,再加上“洗澡”的过程,明白新鲜的荔枝是怎么摆在你面前的了吧?


来源:澎湃新闻、中国之声


       热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