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光异彩(二) ︳两汉到南北朝,西方对东方琉璃的影响
◆
点击上方蓝字“珠饰与文明”关注公众号
行游世界,在路上遇见无限美好
-----------------------------------------------------
如河徜徉,自西向东,千年一梦,琉光异彩。
琉璃之,我爱!
南京博物院展出西汉琉璃编磬
上一期我们讲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玻璃开始在东方出现,这类钠钙玻璃被证明是来自西方文明的贸易。约于战国中晚期,中国生产的玻璃饰物开始在南方广泛出现,尤其以琉璃蜻蜓眼纹珠饰为代表,玻璃成分为铅钡系,与西方贸易来的钠钙玻璃不同,说明当时在中国南方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玻璃生产体系。
有关上一期的内容,大家可以点击链接了解:《流光异彩(一)- 春秋战国期间,西方对东方琉璃的影响》
发展与沉淀——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玻璃
汉代玻璃继承了战国的铅钡玻璃传统,但是蜻蜓眼式玻璃珠在汉代已经不再流行,蜻蜓眼纹的玻璃饰件还可以在带钩和青铜器物上见到。汉代常见一种蓝色束腰的耳饰,一般模铸再精细打磨,两端钻孔。还有一种不带孔的蘑菇状耳饰,都是中国特有的。
汉代蓝色束腰琉璃耳饰
广西合浦博物馆藏东汉琉璃双胜佩
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蓝色平板镶嵌玻璃,经检测是典型中国的铅钡玻璃。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麟趾金上也镶嵌有平板玻璃饰块,说明到西汉中国已经制作平板玻璃。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铜镶嵌蓝玻璃饰板
这时中国国产的玻璃容器开始出现,如西汉的徐州楚王墓出土的直筒玉杯,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玻璃耳杯和玻璃盘子。
河北省博物院藏西汉琉璃耳杯
河北省博物院藏西汉琉璃盘
汉代还发展出一类丧葬使用的玻璃饰物。如江苏扬州甘泉山西汉晚期刘氏宗族墓地出土,模仿金缕玉衣的玻璃衣片,约600片,经检测是中国特有的铅钡玻璃。用于丧葬用途的,还有玻璃窍塞、玻璃琀蝉和仿玉的玻璃“握玉”。
汉代琉璃含蝉
徐州西汉楚王墓出土的玻璃“猪握”只剩下后半截,还有852克。丧葬的玻璃璧在汉代依然存在,只是尺寸变得更大。说明汉代已经处理较大尺寸的玻璃料。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西汉琉璃壁
南京博物院展出西汉琉璃编磬
与汉代同期的地中海和近东地区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代,已经可以制作非常精美和实用的玻璃器皿,以及马赛克琉璃饰物,这是当时中国还制作不了的。
罗马琉璃马赛克人面珠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罗马琉璃器
尤其到西汉中晚期,广州和江苏都出现典型的罗马琉璃器皿,可以看到中国通过海路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罗马琉璃瓶
广西合浦还出土了钾硅玻璃器,在成分上与罗马的不同,但是形制上与罗马玻璃器一样,也可见广西玻璃受到罗马玻璃设计的影响。广西的钾硅玻璃与东南亚越南、泰国等地的钾硅玻璃的成分一致,说明广西出现的钾硅玻璃与东南亚的玻璃工业体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由于汉代时期,广西合浦与越南北部都属于汉王朝的交趾郡,是汉王朝海上贸易路线重要的环节,广西出现与东南亚钾硅玻璃一致的玻璃器,体现了汉王朝与东南亚国家,以及通过东南亚与印度和罗马帝国的贸易交流。
广西合浦博物馆藏西汉蓝色旋纹琉璃器
广西合浦博物馆藏西汉蓝色琉璃珠饰
汉代琉璃仿海蓝宝珠饰
洛阳的一座东汉墓出土过一件缠丝玻璃瓶,采用的吹制成形工艺,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世纪的地中海东岸,这件玻璃瓶是典型的罗马工艺。在阿富汗西北部的黄金之丘,还出土过两件罗马琉璃器,汉武帝打通西域商道,来自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得以远至中国东汉首都洛阳。洛阳作为东汉的首都,居住着很多中亚的商人,他们架起了中国与罗马的贸易桥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罗马琉璃器
南京地区两晋墓还出土了一批罗马的磨花琉璃,应该是通过海上通道与地中海,甚至罗马的德国玻璃制作中心之间的贸易往来。公元224年波斯人在伊朗建立萨珊王朝,萨珊王朝学习和吸收了罗马玻璃工艺,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传统,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和中国其他地方,都出土了萨珊风格的玻璃器。
新疆省博物馆藏萨珊风格琉璃器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萨珊风格琉璃器
《北史﹒大月氏传》记载了大月氏人在大同制作玻璃的内容,又有学者研究认为,大月氏人在大同制作的就是绿玻璃,也体现西方的玻璃技术通过中亚人传播到了中国。
陕西省考古所藏萨珊风格琉璃盘
大同博物馆藏北魏时期传入萨珊风格琉璃器
陕西省博物馆藏隋代传入萨珊风格琉璃器
欢迎关注下一期《琉光异彩》--西方对隋唐宋辽琉璃影响。
行游著《琉璃光华里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原文刊于2017年北京画院《大匠之门》第14期,从春秋末到明清,都可见西方琉璃制品和工艺对中国的影响。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