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目!福建女教师背着家人赴宁夏支教,去世后,她帮扶过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闽姐姐 2019-06-30

西海固的沟坎茆梁里,有着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


如果每个故事可以点亮一盏心灯,八闽同胞驰援宁夏亲人的事迹多如星斗,灿若银河。



王巧琳,家住六盘山下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的农家女孩,因被福建支教老师李丹及其家人资助上学而改变命运。李丹罹患白血病去世后,王巧琳一直和李丹家人保持联系,她成了李丹母亲的干女儿、李丹丈夫的干妹妹。


十多年来

毫无血缘关系的三个家庭

被李丹背着家人偷偷报名

赴宁夏支教的举动联系在一起——


△点击观看视频


1


2019年4月16日,山东省潍坊市。


当年稚嫩的学生王巧琳嫁到这里,已为人母。


一本影集,两行清泪。斯人已去,好风长吟。


怀抱孩子,轻抚李丹照片的她泪眼婆娑,不止一次地问我们:“李丹离开这个世界11年了,你们也还记得她?”


我们反问王巧琳,你和李丹老师只见过两面,当时有没有想过会成她家的一员,替她尽一份女儿的孝心?


△王巧琳给女儿讲述李丹和福州爷爷、奶奶资助自己上学的故事


4月18日,福建省福州市。


李丹的母亲周玉英捧出藏在柜子里的两本影集,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述说女儿的成长经历。


李丹的父亲李圣康也回忆着女儿的点点滴滴,说到动情时,他从书柜里翻出一盒未开封的香烟,没抽几口,呛得眼泪流下来。


讲完了,合上影集,所有人都沉默了。


△李丹生前与父亲李圣康合影


“你们还记得李丹呐?她其实只是做了分内事。”周玉英说。

  

我们心中早有答案。


这些年来,和李丹生命有过交集的隆德人,时常惦念着那个短发、喜欢足球、见谁都笑眯眯的福建支教老师。


滔滔闽江水,巍巍六盘山。任由时间以日月为刻度铺陈向前,闽宁协作血浓于水的真情永远不会被遗忘。


2


“爸,资助我上学的李老师因白血病入院治疗已8个月了,我无论如何都要先去趟福州,看看她。”2008年9月26日,准备前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王巧琳站在炕前欲言又止,最终吐出了一串字,声音很小。


王学忠没听清,他用手肘撑着在炕上翻个身,趴在枕头上,摆手招呼女儿走近些再说一次。


女儿支吾着将看望老师的愿望重复一遍。没想到父亲答应得很干脆:“去,去一下对着呢,让你妈卖麦子给你凑路费。”


此时,王学忠并不知道福州在什么地方。还能下地干活时,背朝太阳在地里刨营生的他很少离开凤岭乡,一辈子也没踏出过隆德县。


这个憨厚的农民只知道,资助女儿上学的恩人得了重症,去看望恩人的想法,于情于理都不该被否定。


“树活根,人活心。”


王学忠转达了女儿的意思,妻子李霞应了句“知道了”,就开始从窖里往外搬麦子、搬土豆。


3


△从上大学开始,李丹爱上了体育,总是清爽的短发模样


要感恩。如果不是李丹一家资助女儿,她和丈夫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辍学。


2001年,王学忠在山里给庄稼施肥时滑进深沟,摔伤了腰椎和腿,卧床8年,吃喝拉撒都靠妻子协助。孩子还小,家里没劳力,“穷”这千斤担把一家人压得喘不过气,土豆蘸盐是他们的主要吃食。


一次,李霞因过度劳累一头栽倒在地里。闻讯赶回家的王巧琳捧着妈妈皴裂发青的手号啕大哭:“不念了,我不念书了。”王巧琳把书包锁进箱子,拎起扁担挂上包袱,夺门而出,去干农活。


王学忠捂着心口在炕上长声哀叹,李霞终日以泪洗面。来家访的隆德二中教师承诺帮助王巧琳,却还是劝不住她。


“不是不想上学,我见不得妈妈受苦,害怕弟弟妹妹的学费没着落。”说到伤心处,懂事的王巧琳咬着嘴唇一字一顿。


就在王家艰难抉择的时刻,福州第十八中学支教老师李丹伸出了援手。


△福建省第八批赴宁夏支教教师留影(前排左三是李丹)


“当时李老师在隆德二中担任初一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已经资助了一位初中学生。她从我这得知王巧琳的情况后,说服父亲每月资助巧琳80元生活费。”据当年担任隆德二中德育处主任的李瞿鹭回忆,李丹支教一年只回过一次家,节假日都用来给学生辅导功课和家访,还隔三差五自己掏钱给困难学生买饭菜、买衣服。


“学生不称李丹为老师,都叫她‘姐姐’。2007年李丹支教期满回到福州原单位执教,但她仍然惦记着隆德的山里娃。”李瞿鹭说,李丹在世时,和隆德学生们的书信从未间断。


4


2008年9月29日傍晚,大雨倾盆,电闪雷鸣。


王巧琳收拾好行李,担心地望着窗外,希望翻越六盘山的要道不要封路。


前往福州的车票买好了,跟爸妈与李丹家人也说好了。打着伞冲进雨中的IC电话亭,王巧琳拨通了李瞿鹭的电话,她告诉李瞿鹭,明天会坐火车去看李丹。


电话那头默不作声,王巧琳“喂”了两声,依然没人回答。


十来秒后,听筒那端传来李瞿鹭的声音:“你不知道吗?李丹已经走了。”


“走了?”王巧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愿意将“走了”和另外一个冷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大声追问:“您说‘走了’是什么意思?老师不是在接受治疗吗?”


“李丹不行了,去世了……”


像是被人从身后猛地推了一把,王巧琳感觉喘不过气来,趔趄着要跌倒。


“李圣康老师怕你和另外一个被资助学生无法安心上学,在李丹的授意下隐瞒了实情。我们也是去看李丹时才明白状况……”李瞿鹭声音哽咽。


憋了一口气的王巧琳终于哭了出来。哭声穿透“沙沙”雨声,隐没在一阵紧过一阵的沉闷雷声中。


回宿舍的路上,王巧琳没有打伞,她想让雨水把愚钝的自己浇醒。


当初在高考志愿栏,她填报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一个原因是九江离福州相对较近,可以常常去看望李丹一家人。没想到……


冷静一下,回想过去,她自责没有听明白善意的“谎言”。


△李圣康夫妇和王巧琳视频聊天


2008年2月21日,从宁夏日报一名记者口中得知李丹因白血病接受化疗的消息后,王巧琳急忙借记者手机跑上有信号的山头,拨通李圣康电话询问病情。


也只有那次,李丹亲自勉励她努力复读,争取考上更好的学校。之后通话,都是李圣康和李丹男朋友黄体民接电话,说是为李丹身体考虑,说化疗进展顺利、康复进展顺利。


“我怎么就能信以为真呢?我太对不起你了姐姐,我太笨了……”


王巧琳一夜无眠,初次相遇时李丹的温暖笑容不时浮现在她眼前。


5


王巧琳是隆德二中的第一届高中生,两人只见过两面。


初次相识在2006年底的一次课外活动,王巧琳眼前站着一个留剪发、戴方框眼镜、穿着牛仔裤的姑娘。


如果不是别人介绍,王巧琳还以为李丹是同级同学。


李丹说话柔柔的,像细绢一样有质感,人很活泼。王巧琳不知不觉把家中的困难都讲了出来。


“从今天起,我爸爸就是你的资助人了,有什么不如意都可以找我们。”临走时,李丹说。


再见时,是2007年初。李丹将自己的一件毛衣、一件玫红色的棉袄送给王巧琳后说:“过两天,我要回福州了。”


“姐姐什么时候还来?”王巧琳紧紧握了握李丹的手。


“回去后再看吧。可能寒假后来,也可能再也不来了。”李丹眯着眼笑。


李丹回福州后,王巧琳常给她写信。2008年春节前,她还在祝李丹新年快乐的信里夹了一颗西瓜味的水果糖。


那时,她并不知道,李丹回到福州后查出了白血病。


那段日子,李圣康夫妇发现女儿容易疲劳,上楼气喘吁吁,还发现她身上时不时出现红点。夫妇俩让女儿去皮肤科看看,女儿回来后说,没有发现异常。


2007年12月是期末阶段,李丹忙于学校事务。一次全校大扫除,她顾不上去医院拿诊断单,便让自己堂妹去取。


拿到诊断书,堂妹哆嗦着给李圣康打电话。


诊断出来了,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没想到,李丹一语成谶,真的再也不回来了。


手里握着火车票,年幼的王巧琳无法决断。


去还是不去?


去,如何面对李丹去世的现实?


不去,票已买好,李丹家人在等她。


王巧琳最终决定去福州,去见姐姐最后一面。


一路上,王巧琳想象了无数种见到李丹的画面。


可当她赶到福州时,在她面前的只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骨灰盒。她怎么也无法将自己敬爱的姐姐和面前这个没有温度的盒子联系起来。


李丹男友黄体民红着眼打理李丹生前的卧室。遗物里,有个盒子专门装着学生们发来的信件。王巧琳流着泪翻看,发现自己寄去的水果糖安静地躺在盒子里。


“她一直说你乖,说这糖她舍不得吃。”黄体民安慰咬着嘴唇哭泣的王巧琳。


2008年10月2日,李家人带着王巧琳前往福州市闽侯县竹岐镇一处公墓,安葬李丹的骨灰。


王巧琳与周玉英开始以母女相称。但称呼李圣康时,她只敢叫老师,“他看起来坚强,却没迈过心里的坎儿。我怕叫‘爸爸’,会让他难受。”


6


2006年8月,李丹得知学校动员教师赴宁夏支教,她瞒着父亲偷偷报了名。


女儿支教手续都办妥了,准备出发前,李圣康才得知消息。


“我们家人都尊重李丹的意思。”在李圣康眼里,李丹独立、懂事,很少让人操心。


李丹走后,他从遗物中发现了女儿的秘密。


原来,女儿回福州后马上着手联络青年志愿者,筹备资助隆德贫困学生的项目。如果不是因病情延误,她的项目可能会帮到更多的隆德山里娃。


根据李丹日记记录,她每月都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改善学生生活。李圣康对此印象深刻:“李丹回福州后跟我讲,有一次她带着七八个学生去餐馆吃饭,有的孩子因为头一次下馆子拘谨得不知如何坐。这件事触动了她,她省吃俭用,攒钱给孩子补充营养。”


对于女儿的善意,周玉英从来都是鼓励:“我寄给她的肉松、烤鱼片全被她分给了学生。我说你总给自己留一点吧,她说回家就能吃到妈妈的味道,还是让孩子们多尝尝。我就给她点赞。”


最初,女儿要李圣康资助学生,他不无顾虑。“女儿说,如果我不资助王巧琳,巧琳就没书念了。我说,那你要跟人家说好,我们先资助她读完高中,再视情况决定能不能资助她上大学。”


因为家中并不富裕。女儿支教时,周玉英已经下岗十几年,李圣康一人工作贴补家用,他怕女儿向受助学生许诺太多,最后无力兑现。


在准备第三期化疗期间,有人表示愿意资助王巧琳,被李丹婉言谢绝了。她告诉父亲,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梦不能让病魔带走,希望父亲继续资助王巧琳直到无能为力。


“李丹发病的时候,每天两针就要1.1万元。如果不是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家早垮了。所以我们相信世上好人多,我们也要做好人。”女儿经历的一切,让他有了坚强和坚持的理由。


李丹去世后,王巧琳考上大学,李圣康继续资助3年,直到她毕业。


王巧琳第一次高考失利。第二次高考前,李圣康专门到隆德二中为她加油打气。他告诉巧琳,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


分数出来了,报考本地的师范学院没有问题,但王巧琳决定报考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数控与技术应用专业。


她相信,山外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7


△王巧琳(左)到福州看望李圣康夫妇,陪周玉英逛街留影


王巧琳最怕福州的老两口孤单。


2017年,周玉英因为静脉曲张再次手术。王巧琳知道时,手术已经做完了。她想去探望,周玉英不让:“年轻人在外工作不容易,好好打拼别分心。”


周玉英知道,王巧琳和丈夫打拼5年才贷款买了房子,她想给孩子省下每一分钱。


“每次老师和妈妈都是报喜不报忧,为我们考虑。”提起无法在福州陪伴老人的无奈,王巧琳红着眼许下心愿:“我和老公努力工作就为打下基础,以后能常常陪伴在他们左右。”


△书房里,王巧琳为李圣康一家制作的十字绣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毕业后,王巧琳多次前往福州看望李圣康夫妇。


2014年结婚前,王巧琳带着未婚夫庞涛来到李家。老两口听说巧琳大喜的日子将近,早早准备了一枚黄金戒指,一个鳄鱼皮箱。


按福州习俗,闺女出嫁时,都这么备置。


王巧琳很幸福:“福州妈妈已经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了。”


怀孕时,王巧琳去看望老两口。李圣康递给巧琳一个600元的红包。周玉英则拿出准好的婴儿衣物,大包小包铺了一床。她搂着王巧琳,摸着她的肚子向胎儿叮嘱:“你妈妈可是不容易呢,你照顾好自己,就是照顾好了妈妈。”


2015年,王巧琳带着母亲李霞、丈夫庞涛和女儿再次来福州看望李圣康夫妇。返程前一天,老两口非要塞给王巧琳1000元钱。拗不过老人,王巧琳就收下了。


机场送别时,李圣康抱了抱王巧琳:“好孩子,我算是没白疼你。”


一句话,让王巧琳心中五味杂陈,其他人的鼻子也酸酸的。


△在李圣康心中,隆德二中颁给他和女儿的奖项是对他们资助学生最好的肯定

 

飞机一落山东,王巧琳就给李圣康打电话:“您疼我的心意我明白,但钱再不能从您这拿了,我会更多孝顺您和妈妈的。”


李圣康按照王巧琳的提示,找到了电视机下老两口塞给巧琳的钱。


李霞回家后,把王巧琳的懂事说给王学忠听,王学忠非常高兴。他总叮咛巧琳,要多孝顺福建的爸妈,哪怕过年的时候少回宁夏一次,多去福建一次,也是应该的。


2019年4月19日,李圣康的手机振动,是王巧琳发来的视频请求。


远在山东潍坊的巧琳,边做饭边示意女儿给李圣康夫妇打招呼。


“福州爷爷好,福州奶奶好。”孩子奶声奶气地问候。三代人嘘寒问暖,说些贴心的家长里短。


每隔一周,王巧琳都会和李圣康夫妇视频。但最近,她每过两天就会联系老两口。因为李圣康91岁的老母亲今年3月过世了。母亲走后,李圣康将李丹的遗物和母亲的遗物付之一炬。他喃喃自语:“有体民和巧琳两家照顾我们,你们就放心吧。”


短暂支教路

温暖师生情

看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呢?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插秧: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17岁男孩跳桥身亡: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可以致命!

工资上交给老婆,到底有没有法律依据?


喜欢就点个“在看”

让我的心怦怦跳

带我去你朋友圈吧~



来源/宁夏日报、宁夏新闻网

编辑/常斯雅

校对/刘晶晶

编审/许松青

您正在看,谢谢您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