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工程·巾帼答卷⑤ | 文旅为媒融合发展 诗画山乡引客来

闽姐姐
2024-08-30


2003-2024,21年时光荏苒。是什么力量引领万千山乡发生巨变,让万千农民生活蒸蒸日上?


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近年来,福建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闽姐姐”微信公众号推出“千万工程·巾帼答卷”专栏,刊播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妇女群众进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的“巾帼答卷”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千万工程·巾帼答卷

系列文章之五


文旅为媒融合发展

诗画山乡引客来


将头发盘成海螺状,插上一支雪白的发簪,含笑花、白玉兰、茉莉花苞一圈又一圈地包裹乌发,粗糠花、素馨花则明艳而张扬地围绕发髻开放……这样一座“头上花园”,就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泉州蟳埔簪花围。


清晨6点不到,“吱”的一声,“蟳埔花米文化馆”的木栈门开了。搬出各式花环、饰品,将挂满蟳埔特色服饰的长衣架推到院子中央,再擦一擦招牌上的细尘,店主秀珍奶奶忙活起来。


“蟳埔花米文化馆”店主“秀珍奶奶”


那双常年浸泡海水、布满裂痕和厚茧的双手,在簪花围时却格外灵巧,速度惊人。“最快时3分钟就能盘好一个发髻,高峰期200多人,一天下来这双手就没停过。”秀珍奶奶笑道。


慕名而来的游客学渔女簪花拍照 


“蟳埔花米文化馆”所在的这条小巷不过百米长,却布满各式小店,“簪花围”三个字不时映入眼帘。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学着渔女簪花拍照,学的是“形”,钟情的却是“魂”。


“蟳埔媳妇”蒋玲玲便是钟情于蟳埔女文化的一员。蒋玲玲原本是湖北人,而后嫁到泉州,在靠海的蟳埔村生活后,她逐渐被这一方水土所吸引。多年来,她倾力为蟳埔代言,“活”化传承好蟳埔女文化,被授予“泉州市三八红旗手”“丰泽区蟳埔女民俗文化推广使者”等称号。


泉州市三八红旗手、蟳埔女文化推广中心负责人蒋玲玲多年来致力于义务宣讲蟳蜅女文化


作为“蟳埔女形象代言人”,义务宣讲蟳埔女文化,已成为蒋玲玲生活的常态。她积极带动身边蟳埔女性,拍摄“蟳埔女民兵”等短视频,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蟳埔女文化。此外,蒋玲玲还牵头成立了蟳埔女文化推广中心,赴台与各高校、机构进行交流,通过闽台合作,打造系列蟳埔女文创产品,让蟳埔女文化成为泉州一张特色名片。“让更多人了解蟳埔及蟳埔女文化,是我的荣幸,希望能把这种文化带到更广阔的天地。”蒋玲玲说道。

蒋玲玲携女儿、婆婆登上央视节目推介蟳埔女文化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成就万千美丽风景,也让万千乡土文化根脉得到传承与振兴。35岁的黄丽泳是新一代蟳埔女,从小耳濡目染学习簪花,在她看来,这一代人有责任拯救这项文化遗产。“奶奶从小教导我们,蟳埔女头发很珍贵,一定要梳头盘头。”


黄丽泳为游客簪花


十多年来,她把传承和推广蟳埔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过去,她是幼儿园教师,平日里给孩子们梳头簪花时,会拍下美美的照片发到网上;后来,她辞去工作,到各地参加推介会、文博会,戴上头饰向外推介“簪花围”。年轻一代的蟳埔女性的长期坚守和推介,缔造了今天“簪花围”在社交平台的“出圈奇迹”。


现如今,蟳埔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春暖花开”——高峰期单日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车流量日均5000辆次、村民人均月收入增加20%……这个沉睡了千年的小渔村,蹚出一条新的致富路,乡村振兴之花在这片热土悄悄绽放。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渔场转战商场,从售卖鱼货转入民俗、文创、餐饮等领域,成为新时代浪潮中的新“讨海”人。


从海的这边,到山的那头,乡村振兴的巾帼故事如同悠扬的歌声,在八闽大地广泛而深情地传唱着。


宁德市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


走进宁德市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扑面而来的既有美丽田园风光,又有浓厚的剪纸艺术气息,可以说是“处处皆景、步步为画”。这一切与靴岭尾村妇女有着密切的联系。
柔肩可负百斤重,纤手能裁万缕红。靴岭尾村有着400多年的剪纸传统,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剪纸。“最初村民将剪纸作为祈吉纳福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剪纸已逐渐成为对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靴岭尾的剪纸技艺在四百多年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迭代,如今已‘剪’出了一条文化‘变现’的新路子。”靴岭尾村第一书记吴雪香自豪地说。

宁德市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的剪纸文创产品


2019年,靴岭尾村妇联启动“指尖上的舞者”志愿服务项目,借助村内剪纸传习馆,通过建立“导师帮带”制、“文旅特派员”制度,引进孔春霞、金素清等柘荣剪纸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作为帮带导师,开办公益培训150期培训7800人次,培育靴岭尾村剪纸县级非遗传承人7人、剪纸能手31人,为靴岭尾村发展剪纸产业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剪纸人才队伍,成为文化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


开办剪纸培训班


在剪纸产业的带动下,文旅、农旅产业深度融合,研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研学团队纷至沓来,为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热闹,实现了由“剪纸产业”带来的多元收入。如今,靴岭尾村已形成了以“非遗剪纸”为主题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妇女们手中的一张张红宣纸,“剪”出了穷山村的希望,“剪”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道路。

靴岭尾村文创田园




猜你喜欢:千万工程·巾帼答卷④ | 科技巾帼逐梦乡野 “传经送宝”到田头
妈妈的“解语花”| 新手妈妈篇:孩子出生后,精神高度紧绷,太焦虑了怎么办?
中国妇女报刊发《福建开展巾帼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引领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





来源/闽姐姐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东南网、泉州发布、闽南日报、南周文创、柘荣县妇联

编辑/薛莞馨

校对/陈佳颖

编审/颜财斌



点“在看”的人,都越来越美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闽姐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