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学霸的彪悍人生:青岛医生八年230篇SCI,你怎么看!

2016-10-30 中国病毒学论坛



他叫郁金泰,青岛市立医院医生。此前“默默无闻”的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陡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如“三无”教授韩春雨默默多年无人知,牛刊一篇动朝野。而郁金泰也是因为论文闻名,不是因为发表到了自然(Nature)或科学(Science)上,而是因为发表论文数量超过了人们认识的极限:从2008年以来发表论文230多篇。



郁金泰博士从2008/01/01到 2016/10/21发表了232篇论文。



在过去的连续三年中平均每5.3天发表一篇论文,在2016年竟然达到了每4.9天发表一篇论文。



“十分震惊,世界闻名。我搞了一辈子文献工作,总算在退休后三年看到了中国人制造论文的最快速度。”


不过,与韩春雨此前一无所有不同,郁金泰早就名闻乡里。作为优秀免推生,在青岛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就以聪明、深厚的知识储备,极高的工作热情和一流的科研思路深的其导师谭兰的垂爱。他提出了“筛选老年痴呆易感基因”的研究思路,更是得到其导师的大力支持。


“用不了多久,小郁一定会给大家更大的惊喜。他将来一定比我更优秀!”这是青岛市立医院副院长,导师谭兰对自己研究生郁金泰的评价。


2009年毕业,2010年其学位论文“中国汉族人群ApoE及β2-AR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研究”一文荣获山东省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2012年获得青岛市青年科技奖,其学术评价:在学术上,近4年来(应该是2008-2011年)在国外以英文的形式发表学术论文29篇,均被SCI收录,其中第1作者13篇,共同第1作者10篇,通讯作者2篇,其余为第二和第三作者,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5篇(均为第1作者),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3.484分,总计影响因子130余分,SCI引用60余次。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CLU、CR1、β2-AR、GSK3B、TTBK1、IL-18、IL-33、TLR2、TLR4、DAPK1、GAB2、NEDD9、TFAM及染色体9p21和12q13区域是汉族人晚发性AD的易感基因及易感区域,而PICALM、MAPT、PCDH11X基因与汉族人晚发性AD的易感性无关联,为AD早期预测预警、高危人群的筛查、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个体化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明显提高了AD的筛查和诊治水平,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015年离开医院,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研究员,这说明其研究得到了世界认可。从此担任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副总主编,Journal of Alzheimer’sDisease杂志高级编委。


2015 年 8 月 20 日,美国的《时代》(TIME)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两个最顶级的新闻周刊同时大篇幅的采访报道了一项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谭兰教授和郁金泰医生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在 BMJ 旗下的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杂志(IF:6.807)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工作,并向其数千万 Twitter 粉丝推送了该项研究结果。


2016年,年轻的郁金泰(刚刚34岁)被评为泰山学者青年计划人选。


如同韩春雨发表牛刊后很多人无法重复其实验而受到强烈而广泛质疑一样,郁金泰同志发表2008年至今发表230多篇论文的奇迹也受到了人们的强烈质疑,并深信不疑其论文抄袭与弄虚作假。


其实,在科学网以及国外人士开始质疑他怎么如此高产之前他就遇到了人们的类似问题。2016年1月他作为贵宾回到青岛市立医院做报告时就回答了相关质疑,他笑着说“当然不是一个人,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是一个研究团队,他贡献了其中的很多论文设计,参与了撰写和修订。”


但愿郁金泰的论文能够经得起人们质疑和时间、实践的检验。祝愿年轻的郁金泰在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并能拿回来一个诺奖。


下面是他的获奖:

[1]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2009年,( 研究生:郁金泰;指导老师:谭兰)

[2] 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痴呆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2010年,谭 兰、郁金泰、宋敬卉、卢瑞春、张 伟、田 燕

[3]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老年痴呆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应用,2010年,谭兰、郁金泰、卢瑞春、田燕、孙芙蓉、苗丹

[4] 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汉族人群ApoE 及β2-AR 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研究,2010年,( 研究生:郁金泰;指导老师:谭兰)

[5]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癫痫药的药物遗传学及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2011年,谭兰、郁金泰、田燕、王学峰、马腾、欧江荣、郑雪平

[6] 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阿尔茨海默病的易感机制与诊治新措施,2011年,谭兰、郁金泰、孙芙蓉、王平、王乃东、张浩文、唐咏春

[7] 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老年期痴呆易感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11年,郁金泰; 田燕; 苗丹; 张伟; 谭兰

[8]2010-2011年度青岛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郁金泰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秘书

[9] 青岛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 2012年郁金泰,青岛市立医院

[10]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新策略,2013年,谭兰,郁金泰,李杨,苗丹,吴中臣,张伟,欧江荣

[11]第三批青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0万研发,+30万安家),2016年,郁金泰 青岛市市立医院

[12]泰山学者青年计划人选,2016年,郁金泰,青岛市立医院



【市立•人物】小郁博士:一个学霸的彪悍人生




小郁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正是美国西部时间的子夜。时差作用下的恍惚、重回故地的感慨、老友相逢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讲演有些激动和迫切。但是很明显,这个看上去依然像高中生一样单薄犀利的年轻人,比一年前增加了很多从容淡定。


郁金泰博士讲座的题目是《勇当临床医学的领跑者》,演讲内容为三部分:“继承昨天,突破今天,超越明天”。这真的是个气势恢弘的命题,而演讲者只有34岁。


小郁在他34岁的时候,清晰地把他的生命做了哲学意义上的归纳梳理,昨天,今天和明天。并且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方向和使命:做临床医学的领跑者。


当他勇敢地阐述这些的时候,台下的听众没有任何的诧异。就像他所完成的科研项目一样,他用扎实的数据,严密的实验轨迹,设计并且验证了自己的人生: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总计IF1000余分,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许多汉族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基因和生物学标记,研究成果被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担任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编委、多个国家学术基金的评审专家。


回到市立医院的讲台上,笼罩在荣耀光环下面的,依然是那个亲切朴实的神经科医生小郁。小郁激动地回忆起他在市立医院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发表SCI论文,第一次承担科研课题,第一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励,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第一次受聘专业杂志的编委…….


市立医院是他成长的地方。2008年,当小郁还是医学生的时候,跟随他的硕士导师谭兰教授来到市立医院,2015年离开医院,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研究员,仍然是市立医院神经专业科研团队的重要成员。


就像每个人别无选择的出身一样,小郁对市立医院、对自己在此成长的青葱岁月,满怀感念。他说,他的导师谭兰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塑造了他,市立医院培养了他,他至今所完成的90%以上的科研成果,是在市立医院取得的,他所确立的研究方向,和市立医院研究课题密切相关。他说,市立医院有独特的沃土,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不管是临床、科研、还是教学,只要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有时候人们抱怨,医院的平台不够高,缺乏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医院的学习氛围不浓厚,缺乏互相的促进和影响。关于成长环境,小郁的自勉是:“不要想着我们没有什么、而要想着我们有什么”。


小郁没有显赫的出身和优裕的成长环境。他毕业的院校青岛医学院,他工作的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都是偏踞于山东半岛,国内缺乏显著影响,在看重门第的医学界来说,这实在是有志之人的心疾。在缺乏高度的平台上,如何获得高瞻远瞩的视野?


小郁说,人的精神高度实际上是可以突破环境制约的,而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更是给这种突破提供了可能。小郁的研究视角和科研灵感,很大受益于互联网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


从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起,他就担任了丁香园神经内科论坛的版主,在这个著名的医学精英汇聚的社会化网络平台上,因为他的热情和勤奋,成为可能当时丁香园最小的专业论坛掌门。耕耘专业论坛7年,和无数高手切磋过招,在无数人的智慧灵感和思想火花中浸润和碰撞,他积累起学术思维的高度和广度。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学习和交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我们即便置身地市级医院的平台,也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开阔的视野。


我们稀缺的,可以努力来弥补,而我们拥有的,却常常被忽视。


小郁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我们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临床数据的积累。许多医生埋头于临床工作,却缺乏自觉的临床数据积累总结。海量的临床病例,是取之不竭的临床研究宝藏,在我们这级医院,临床和研究是浑然一体的,丰富的临床病例汇聚起来,可以形成纵向的研究数据,验证我们的判断和观点。基于社会需求和临床问题开展研究,是一个医生开展学术研究的激情和意义所在,即便是常见病多发病,可研究的东西也很多。一个医生,临床工作再忙,脑子里都要有临床数据这根弦,一步领先,才能步步领先。医院信息化建设,也要帮助临床医师建立临床研究大数据的平台。


撰写发表200多篇SCI收录论文,一个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小郁笑了,当然不是一个人,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是一个研究团队,他贡献了其中的很多论文设计,参与了撰写和修订。当然,他也承认自己还是很拼的。他一直记着导师谭兰教授对他说过的话:“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就要遭多大的罪。”再苦也就不觉得苦了。


当他还是医学生的时候,许多同学忧心于未来的工作、前途,他却不为所动。他说,我只能把握自己所能把握的,把自己武装好,不用我找工作,工作自然会找我。果然,在他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院长亲自找他留了下来。


当他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功课很自信,自信到高考数学试卷从最后一道大题往前做,因为前面太简单了。结果意外失手,试卷没做完,高考志愿调剂到青医。中学校长替他惋惜,跑到家里去劝他复读一年,他却坦然接受,觉得自己在哪里都能走出来。


毫无疑问,在小郁单薄的外表下,有一颗学霸的彪悍内心。而市立医院的土壤,给了他自由生长的养分和空间。(作者:丁海燕)


文章来源:

郁金泰,神经医学领域的“韩春雨” 作者:陈永金 发布时间:2016-10-28 04:18:00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011296

剽窃观察全文

http://plagiarismwatch.org/

青岛市市立医院订阅号

你怎么看,欢迎加入文后讨论!

中国病毒学论坛资源入口:

网络论坛:

微信公众号:中国病毒学论坛

Journal of Applied Virology期刊:

专业交流QQ群:568055190(病毒专业)、31051711(流感专业)、422129776(疫苗专业)

来源:社团

本期编辑:Ton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