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研究系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以及免疫学特征,观察到新冠患者病毒总抗体及中和抗体在康复期出现降低的临床特征。该发现为国家长期防控策略制定和疫苗的免疫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病毒特异性的总抗体以及中和抗体水平的持续降低,凸显了“免疫护照”等策略的潜在风险,并支持在疫苗以及有效药物问世前,应继续采用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同时也提示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大规模血清学调查应该及早启动。 此次论文的发表,是黄爱龙教授团队短时间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的第三篇论文。2020年6月5日,南方医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侯凡凡院士、张康教授、黄爱龙教授及杨正林教授以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Seroprevalence of immnoglobulin M and G antibodies agasinst SARS-CoV-2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来自SARS-CoV-2刺突蛋白及核蛋白进行了IgM和IgG抗体验证试验,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有来自四个不同地理位置的17368名中国个体的人口。 该研究在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4月10日之间进行。研究发现,武汉的血清阳性率在不同亚队列中介于3.2%和3.8%之间。随着到武汉的距离增加,其他城市的血清阳性率逐渐降低。前往维持血液透析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患者的血清阳性率也较高,分别为3.3%(在1,542中为51)和1.8%(在4,384中为81)。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这些结果是否可推广到其他人群和地理位置,以及随着COVID-19大流行的进展,血清阳性率以何种速率增加。研究成果显示了血清学监测有可能为这种新型SARS-CoV-2感染提供更真实的累积感染率,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月29日,黄爱龙教授团队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Antibody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 COVID-19 patients 的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显示了抗体检测用于COVID-19疑似病例鉴别诊断和密切接触者筛查的临床价值。为研究血清学检测对疑似病例的诊断价值,团队对52例COVID-19疑似患者进行了抗体检测。这些患者具有与COVID-19类似的呼吸道症状或CT影像学特征,但经过多次RT-PCR检测均为阴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4例呈SARS-CoV-2 IgG或IgM抗体阳性,因而支持对其做出COVID-19诊断。另外,我们也对一个包含164名密切接触者的群体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应用RT-PCR检测排除的148例中,有7例呈抗体阳性,且该部分病例一直未出现症状。该项研究系统分析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抗体产生规律,同时也表明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辅助COVID-19诊断,尤其是对疑似病例的尽早确诊以及SARS-CoV-2的真实感染流行情况调查大有帮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965-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949-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