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型寨卡病毒!专家警告:或引发另一场疫情
近日,巴西研究员利用一种新型实时监测系统,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提交的1748条寨卡病毒核酸系列,以及2015年以来巴西提交的248条寨卡病毒序列进行了挖掘和分型,首次在巴西本土发现了非洲谱系的寨卡病毒,警示可能会带来新的大流行,并发表于6月1日的《国际传染病杂志》。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还都为亚洲谱系,42.8%的序列鉴定为亚洲系柬埔寨亚型,其余57.2%为亚洲系密克罗尼西亚亚型;2016-2018年间,巴西提交的寨卡病毒序列中柬埔寨亚型占比高达90%以上;到了2019年,这种局面出现了翻转,密克罗西尼亚亚型占比又高达89.2%;此外,在2019年提交的序列中,5.4%的首次确定为非洲谱系。
这些非洲谱系序列分离自巴西两个不同的地区和物种:南里奥格兰德州南部(South,from the Rio Grande do Sul)的褐吼猴和里约热内卢州东南部(Southeast, from Rio de Janeiro)的白纹伊蚊,二者相距1500公里。不同地区和不同来源意味着这种非洲谱系寨卡病毒可能在巴西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上述发现的相关信息分别发布在了另外的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研究人员指出,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学证实自由放养的吼猴感染了寨卡病毒,与非洲谱系MR766密切相关,序列一致性达到96-98%,与巴西当前流行株P6-740的一致性为85%;另一篇研究人员首次在美洲大陆上报道了栖息于丛林中的蚊子(白纹伊蚊,一种适应人类环境的蚊子和趋血蚊)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分布很广泛,而且垂直传播表明在自然界中该病毒的维持和传播效率更高,森林地区可能会永久性的存在寨卡病毒,这给人类预防寨卡病毒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黄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引起寨卡热,而且在自然界中会持续传播,包括非人类灵长动物。因首次报告的疫情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大陆,因此,ZIKV通常分为三个谱系:东非谱系、西非谱系和亚洲谱系。基于地理起源,亚洲谱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密克罗尼西亚、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感染或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除蚊虫叮咬感染外,寨卡病毒可通过性传播以及怀孕期间由母体传给胎儿。
截止2019年7月,8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毒本地蚊媒传播,涉及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目前巴西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274974例(截止6/26日),6月26单日增加46860例,新冠形势依旧严峻。而根据巴西卫生部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巴西已经上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为3692例,因此,同时要预防寨卡病毒可能引发的新疫情。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
生命科学科研微信交流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待小编拉入学科群):
小编微信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