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临“突破性感染”风险,加强针到底要不要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研究发现,接种三剂疫苗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率仅为16.6%。



今年春节以来,OmicronBA.2在香港、上海等地相继爆发。由于BA.2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目前感染病例很多都是突破性感染。加上此前一些研究显示Omicron致病性降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这也是一些网友认为“Omicron等于大号流感”“加强接种没有必要”的原因所在。但从大量研究来看,加强接种尤其是mRNA疫苗加强接种对于持续减少突破性感染、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减少病毒传播风险都有重要作用。


加强接种后突破性感染率明显降低,

mRNA疫苗效果更持久


5月9日,香港大学、港大深圳医院和帝国理工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了一项研究[1]。这项研究对比了两剂疫苗和三剂疫苗在预防突破性感染上的差异,研究对象为香港7200多名公务员,其中82.7%接种过两剂疫苗,14%接种过三剂疫苗,在Omicron BA.2爆发期间,29.3%的接种者被感染。研究发现,接种三剂疫苗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率仅为16.6%。其中,突破性感染发生率最低的是第三剂选择异源接种的人群(两剂CoronaVac+一剂BNT162b2),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率为6.3%。与第三剂CoronaVac相比,第三剂接种BNT162b2症状更轻、疾病持续时间更短。


香港中文大学6月1日最新发表的荟萃分析,筛选世卫组织平台38个文献库,纳入100,190,476名新冠疫苗接种者的53项研究[2],研究显示不管前两剂接种何种疫苗,第三剂接种mRNA疫苗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性,可与三剂同源mRNA疫苗相当,因此鼓励第三剂接种mRNA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异源加强接种

对Omicron所致重症有保护作用



在第五波疫情前,香港730万人口共接种了1270万剂疫苗,三剂接种均有非常高水平的预防重症与死亡保护率,保护率均达到了95%以上[3],说明现有的疫苗加强接种对于防重症和降低病死率依然有效。但香港加强接种数据不足三个月,巴西超过267万受试者的真实世界研究回答了加强接种的持续保护作用,研究显示[4]接种同源灭活加强针预防重症的有效性3个月后降至14.8%,mRNA疫苗异源加强的保护作用相对稳定,3个月后仍为66.9%(表1)。mRNA疫苗对重症预防能带来更持久的保护,以色列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在BNT162b2加强接种后7个月的时间内,疫苗对Omicron所致重症的保护不会减弱[5]。


表 1 同源/异源加强接种的有效性[4]


加强接种可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感染者体内的活病毒载量,与重症率、康复速度、再传染给他人风险息息相关。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一项研究显示[6],注射第三剂疫苗后的受试者鼻道病毒载量相比未接种者减少5倍,意味着即使发生突破性感染,再次传播给周边接触者(家人、朋友与同事)的风险也会降低。丹麦一项新冠家庭传播队列研究显示,与全程接种疫苗的个体相比,加强接种mRNA疫苗疫苗的群体不仅感染风险更低,也可减少OmicronBA.1和BA.2的传播风险[7]。目前这一结论主要是由接种mRNA疫苗的人群数据得出的。





异源加强的免疫保护作用机制


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而随着强免疫逃逸能力的Omicron的出现,全程接种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下降更显著。接种2剂灭活疫苗后采用1剂mRNA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可显著提升受试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水平普遍超过保护阈值(见图1)。这也从免疫机制上解释了不同国家地区真实世界研究中观察到的异源加强可以显著减少突破性感染、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原因。




图 1 不同接种方案对Omicron的PRNT50滴度[8]


正是看到加强针带来的持续和多方位的保护作用,香港特区政府鼓励加快加强针的接种,尤其是老年群体的接种。并于4月8日宣布,已接种三针疫苗的60岁或以上人士,在接种最后一针疫苗至少三个月后,可接种第四针疫苗。后于5月20日宣布,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岁成人若有较高的暴露风险或个人需要,在接种最后一剂疫苗至少六个月后,可选择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面对Omicron变异株,我们无须恐慌,疫苗加强接种,尤其异源加强接种仍然是减少突破性感染和病死率的有效手段。考虑到抗体水平会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对高风险人群是否有必要进行第四剂以及具体的免疫程序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Runhong Zhou,Na Liu,Xin Li,et al.Three-dose vaccination-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protect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BA.2.bioRxiv preprint doi:https://doi.org/10.1101/2022.05.09.491254

[2]Au W Y,Cheung P P.Effectiveness of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covid-19 vaccine regimens:living systematic review with network meta-analysis BMJ 2022;377:e069989 doi:10.1136/bmj-2022-069989

[3]McMenamin ME,et al.Vaccine effectiveness of two and three doses of BNT162b2 and CoronaVac against COVID-19 in Hong Kong

[4]Folha de S.Paulo:Antes essencial,agora Coronavac corre risco de ser deixada de lado no Brasil–Agência AIDS(agenciaaids.com.br)

[5]Puhach O,Adea K,Hulo N,Sattonnet P,Genecand C,Iten A,Jacquérioz F,Kaiser L,Vetter P,Eckerle I,Meyer B.Infectious viral load in unvaccinated and vaccinated individuals infected with ancestral,Delta or Omicron SARS-CoV-2.Nat Med.2022 Apr 8.doi:10.1038/s41591-022-01816-0.Epub ahead of print.PMID:35395151.

[6]Amir O,Goldberg Y,Mandel M,et al.Protection Against Omicron Severe Disease 0-7 Months After BNT162b2 Booster.2022.medRxiv preprint doi:https://doi.org/10.1101/2022.05.04.22274647;

[7]Frederik Plesner Lyngse,Carsten Thure Kirkeby,Matthew Denwood,et al.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micron VOC subvariants BA.1 and BA.2:Evidence from Danish HouseholdsmedRxiv 2022.01.28.22270044;doi:https://doi.org/10.1101/2022.01.28.22270044

[]Cheng SMS,Mok CKP,Leung YWY,et al.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BA.1 following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CoronaVac or BNT162b2 vaccination.Nat Med.2022;28(3):486-489.doi:10.1038/s41591-022-01704-7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


往期推荐1. Cell | 四种新冠疫苗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记忆2. 最新研究:数百万 COVID-19 患者可能患有未确诊的急性肾损伤?3. 奇文共赏 | 连花清瘟预防新冠感染有效性超过疫苗?4. 不仅更易传播,免疫逃逸更严重!揭秘奥秘克戎最新变异株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199024878

微信学科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