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NEJM最新研究,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效果大大降低,研制新疫苗迫在眉睫!
作者 | 病毒学
注 | 转载留言即可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第三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omicron变体席卷全球并产生了其他几个亚变种。目前,BA.2在全球流行的频率已经超过了BA.1。此外,BA.2.12.1变异株的感染也正在迅速增加,并已经占美国新感染病例的50%以上。因此,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制定未来疫苗接种战略的必要性便显得极为重要。
2022年7月6日,新英格兰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通讯文章:Omicron SARS-CoV-2 Neutralization from Inactivated and ZF2001 Vaccines。系统评估了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疫苗以及接种加强针后对新冠病毒及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效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假病毒中和来评估接种疫苗志愿者的血清样品中针对SARS-CoV-2原始株及其各种变体BA.1,BA.1.1,BA.2,BA.2.12.1,BA.3,BA.4和BA.5的中和抗体滴度。疫苗接种者接受了三剂灭活病毒疫苗(CoronaVac和BBIBP-CorV)中的一种,三剂蛋白质亚单位疫苗ZF2001(使用二聚体RBD作为抗原),或接种两剂CoronaVac灭活疫苗后加强ZF2001。
在每个疫苗组中,针对所有测试的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低于针对原始株的相应滴度,结果表明,变异株具有实质性的免疫逃逸。中和滴度的降低与刺突蛋白的突变有关。
BA.1.1和BA.2的中和程度与BA.1相似(在1.5倍以内)。BA.2.12.1与BA.2相比,其RBD中具有额外的L452Q突变,因此中和滴度较低,为1.4-1.7倍。在每个接种疫苗的组中,针对BA.4和BA.5的中和抗体滴度比BA.2变异株低2.1-2.6倍,BA.4和BA.5是目前在南非占主导地位并有可能成为全球下一个大流行变异株。这一发现表明,与BA.2亚变种中的RBD相比,RBD中的两个突变(L452R和F486V)导致基于原始株序列设计的当前疫苗引发的抗体中和效率较低。
为了确定更好的ZF2001疫苗接种策略,研究人员在第三剂疫苗后1个月从志愿者中收集了样本。根据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的间隔将此组细分为三个亚组:1个月、2个月和4-6个月。此外,为了测试ZF2001疫苗接种后长间隔亚组中的中和抗体持久性,研究在第三剂后4-7个月获得了血清样本。
研究发现,中和抗体滴度随着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间隔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在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间隔为4-6个月的疫苗志愿者中,与剂量间隔为1个月的疫苗组相比,中和抗体滴度比原始株高出近10倍,对所有变体高出约30倍。长间隔组中的疫苗对所有测试的奥密克戎呈100%血清阳性。在长间隔亚组最后一剂疫苗6个月后获得的样品中,针对所有奥密克戎变种的中和抗体滴度和血清反应阳性率高于短间隔亚组最后一剂1个月后获得的样品。
异源增强组对原始株和所有组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接受三剂相同灭活疫苗的组。然而,与对原始株的反应相比,异源增强组对BA.2,BA.2.12.1,BA.4和BA.5的反应降低大于灭活疫苗组。这一发现表明,这些亚变种在RBD中具有更多的突变,从而导致免疫逃逸。
新变种的迅速出现使得特定变种疫苗的开发变得困难。研究结果表明,对当前疫苗采取更好的免疫策略可能有助于提高奥密克戎变种的中和水平。由于ZF2001疫苗由一个蛋白质亚基组成,其抗原聚焦于RBD,因此其使用可以通过施用多个加强剂量和免疫成熟方法诱导针对亚微米亚变体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然而,需要开发更新的疫苗作为加强剂,以更好地防止当前亚变种(特别是BA.4和BA.5)和未来可能的流行亚变种的免疫逃逸。
文章链接:DOI: 10.1056/NEJMc220690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