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新冠“病死率”是新加坡近10倍,中疾控发文分析原因

凌骏 生命科学前沿 2023-01-24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香港人群的新冠病死率高达0.53%,新加坡仅为0.06%。

同是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面临着严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但医疗挤兑和高病死率(CFR)现象,只发生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7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China CDC Weekly)发文,分析了两地年初的防疫情况。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奥密克戎的席卷下,香港人群的病死率高达0.53%。作为对比,新加坡仅为0.06%。
在奥密克戎毒力下降的情况下,香港年初的病死率是新加坡的近10倍,文章认为,探索其中的关键因素,可为中国制定和调整未来新冠防疫策略提供重要启示。

近10倍的死亡率差异

“几名被感染的飞行员没有遵守隔离规定,进入社区,这是香港‘奥密克戎疫情’的疑似源头。”文章称。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香港始终采取“零新冠”政策,通过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包括边境检疫、维持社交距离等保持较低的发病率。但奥密克戎的来袭让疫情迅速扩散,此外低迷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分诊制度的不完善等,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医疗挤兑。
新加坡的总体防疫策略有所不同。
2021年8月前,新加坡在防疫上采取遏制策略(containment strategy),同时疫苗接种率逐步达到78%。此后,新加坡逐步取消NPI限制,并持续推广新冠疫苗接种,优化分诊策略,以试图实现向“与病毒共存”战略的过渡。
文章指出,其中造成两地病死率巨大差异的最直接原因,可能是疫苗接种率。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70 岁人群:
未完全接种疫苗者病死率为7.2%–16%;
全程疫苗接种者病死率为0.76%–2.8%;
加强针接种者0.08%–0.41%。
在香港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未完成疫苗接种的7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为2.81%-11.5%,全程疫苗接种者则为0.38%-3.22%。

香港和新加坡不同疫苗接种状态的病死率

数据提示,不同的疫苗接种状态,病死率差异可达近10倍。但截至2022年3月22日,香港的全程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分别为76.15%和34.5%,远低于新加坡的92%和71%。
单独分析70岁以上人群,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高达95%,香港却只有56.82%。“香港第5波疫情期间的病死率远高于新加坡,可能是由于疫苗接种率较低,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文章称。
更进一步,研究人员纳入了52个国家的数据,对疫苗接种情况、人均GDP、70岁以上人口比例等9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完全接种疫苗和至少1针疫苗接种,是影响病死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香港人群肥胖率是
新加坡的3.4倍
除了疫苗接种率外,研究人员认为导致第五波疫情中香港较高病死率的原因还包括:
·老龄化程度
文章指出,年龄是感染死亡率 (IFR) 的最强预测因子,免疫衰老、基础疾病和年龄相关损伤等一系列原因,都可解释为何老年人在新冠下感染死亡率较高。香港7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12.10%,是新加坡的1.65倍。
·慢性病
香港人群的肥胖率高达29.9%,而新加坡仅为8.7%。同时,香港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病率也高于新加坡,分别为49.5%对33.6%、27.7%对21.5%。
·自然感染后的免疫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加坡共报告279450例新冠病例,而香港只有12649例。理论上来说,即便排除疫苗接种的影响,新加坡已有一部分人群通过自然感染,形成了对新冠病毒一定程度的免疫。
·分诊制度
文章指出,第五波疫情早期,香港的分诊策略并不完善,少数没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占用了病床,重症患者无法收治,医疗挤兑的发生导致病死率升高。
从数据来看,今年2月起,香港新冠患者的医院床位占用率急剧上升,在3月一度超过60%。而新加坡的院内运转却始终保持良好态势,新冠患者的床位占用率维持在20%以下。 

香港和新加坡新冠患者院内床位占用率对比
·检测数
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香港每日的核酸及快速抗原检测数为每千人22.5次,新加坡则为每千人37.8次。
显而易见,包括特效药的开发、足够的ICU病房以及救治能力、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等,都是能否“终结新冠威胁”的重要指标。但从现实层面来看,无论是重症监护领域的人才培养还是基层医疗水平的建设,包括药物的研发等,都并非短期内能解决的。
目前而言,最切实可行且低成本的方式,就是推进更加有效疫苗的接种,尤其在老年群体之中。
研究人员在文中称,真实世界证据表明,疫苗在预防“新冠死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呼吁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尽快接种可获得的疫苗。

头图来源:Shutterstock

来源:医学界(凌骏撰文)


往期推荐1. Omicron重磅综述:SARS-CoV-2 BA.1至BA.5的进化全过程2. Cell子刊:感冒和新冠病毒的免疫到底有何不同?3. NEJM首次:猴痘病毒全球揭秘,98%为性传播4. 感染艾滋30年终被治愈!世界第四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199024878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