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类的寿命是否有极限?从癌细胞的进化之路看如何逆转衰老
注 | 转载留言即可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古代有“长生不老仙丹”之说,现代宣称能“延年益寿”的保健药品也是层出不穷。延长寿命究竟只是人们对控制生命长度的美好憧憬,还是有据可依呢?
正常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不能够复制其最末端的一小段序列,导致细胞每次分裂后,DNA就会缩短一些,此即“染色体末端缩隐“。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在平均分裂 40-60 次后开始凋亡,此即为“海夫利克极限”(Hayflick Limit)。基于大部分体细胞分裂上限是 50 次,每 2-3 年分裂一次,所以海夫利克认为人类的理论寿命上限是 150 年。
然而,癌细胞却能够突破这个极限,我们在实验室常用的Hela细胞,从1951年开始,已经增殖了25000代,人类需要大约75万年的时间才能繁衍这么多代。为什么Hela细胞能够永生?起初人们并不清楚Hela细胞能够无限繁殖的原因,直到Jack Szostak、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 三位科学家一起揭示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并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DNA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DNA分子每次分裂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将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而走向凋亡。所以端粒的长度反映着细胞的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时钟”。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酶,可合成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端粒),赋予细胞复制的永生性。
在1998年,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表达增强可以赋予人原代细胞无限复制的潜力,这些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常的核型且没有出现恶性增殖的现象。
同时,研究发现端粒上的相关蛋白(shelterin protein)TPP1等将端粒酶招募至端粒末端,并触发端粒酶的高活性状态,完成端粒DNA的连续合成。从端粒酶的招募到端粒的延伸,全部过程都需要端粒酶内部组分及其他互作蛋白的紧密配合,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使这个过程无法顺利实现,进而引发各种遗传性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该过程的结构基础与分子机制,始终是端粒酶领域的研究热点。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