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敬文讲坛报道】从象牙塔到乡村——陶行知的平民教育之路



回望百年多的办学历程,大师辈出,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和文化底蕴。5月27日14:00,敬文讲坛特邀南师大教育科学院任小燕副副研究员作了“从象牙塔到乡村——陶行知的平民教育之路”专题讲座,为广大师生线上共同分享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治学理念和生活故事。校图书馆副馆长孙爱梅主持了本场讲座。



任小燕从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概况讲起。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先生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05年,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1908年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但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陶行知先生愤而退学,最终在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后改制为金陵大学)成为金陵大学中文系的一员。在大学期间先生阅读了很多有关王阳明心学的书籍,并主动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自此开始他对行和知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时期的经历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教育理念。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1917年,陶行知回国,受郭秉文先生的邀请,担任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长。在南高师任教期间他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实验,在当时对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陶行知先生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让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生学上面,让教与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个方案的提出在当时社会受到了师生平等权问题的阻拦,但随着陶行知的教学法文章在全国范围的知名期刊发表,中国教育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项举措才得以施行。

1923年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职,专门从事平民教育实践工作。随后陶行知将重点转向乡村,开始做起了乡村教育,1926年陶行知先生做了一次乡村教育调研,他决定在南京的晓庄这个地方筹办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希望通过乡村师范教育,来实现乡村的社会改造。1927年3月15日晓庄师范学院正式开学,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围绕乡村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教育,晓庄师范在当时并不同于近代学堂,无论是管理制度,学习内容,还是当时乡村的学习成本和文化冲突,这所学校更加贴近于私塾的教育模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正是以生活教育的方式来改造整个乡村的文化水平,以乡村师范和乡村小学为文化中心,将民主,自由,科学等知识技能融入乡村日常生活,让农民成为真正的主导者。



陶行知先生在平民教育之路上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发展。从乡村走入象牙塔,又从象牙塔回到乡村。从平民深造为精英,又从精英转换回平民。南京是陶行知先生精英教育梦想的孕育地,也是他平民教育的试验场,他是一个心怀苍生的知识人,也是一个敢于憧憬的梦想家,更是一个乡村教育的实践者。


文/王婷   图/陈林婕





【扫码观看主页视频】

【扫码观看B站视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