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跟我吐槽,因为教育孩子的事,跟娃爸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分歧了。
我说:儿子,快9点了,该洗漱睡觉了。
娃爸说:没事,晚点就晚点,多大点事。
我说:快把地上的玩具收起来,保持家里整洁。娃爸说:小孩子不都这样......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每次我都说我俩应该统一战线时,娃爸都美其名曰“你唱白脸,我唱红脸”。朋友老公的这种想法,其实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在他们看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法。许多家长这样做之后,确实也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孩子惧怕父母中的某一方,变得听话。那么,教育孩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的好吗?我们很多家庭在面对孩子行为问题的时候,一种传统的处理方式就是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什么意思呢?唱红脸,就是一个在孩子面前扮演友善的,保护的角色;
唱白脸,自然而然就是充当严厉的,训斥的角色。
这种“拆台式”或“互补式”的方式,其实最初起源是来自我们传统的“慈父严母”的教育模式。这种方式看起来好像两个人平衡了,一个对孩子严厉点,一个对孩子宽松点,一个立规矩,一个开后门,在养孩子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度管教或过度溺爱,父母间这种默契的配合不会让孩子过度紧张,也不会过度松弛,像极了东方大智慧中的中庸之道。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这种拆台式教育模式的弊端,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逆的,甚至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曾经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他给一只小狗起名叫“趴下”,当小狗知道自己的名字后,便开始了这个实验,他每天固定时段命令这只名字叫“趴下”的小狗,对它喊:“趴下,起来!”“趴下,起来!”持续3-5分钟。后来,这只狗经鉴定得了精神分裂。虽然这个实验属于比较极端的,但是大家可以想想,我们这种拆台式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跟这个实验有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当孩子在看iPad时,妈妈觉得利用iPad学习,看动画片是可以的,但是坚决不能玩游戏,一玩游戏就陷进去了。这个时候爸爸说,有哪个小孩不玩游戏,自己小时候还玩游戏呢,玩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比如,孩子在玩具店想买玩具,妈妈觉得家里玩具太多了,堆的都放不下了,不允许孩子买,爸爸觉得不就是几十块钱的玩具又不贵,买了玩够了就扔了呗,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当孩子面对父母这种不一致的观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下:我是玩游戏还是不玩游戏?玩了妈妈肯定揍我,但是爸爸又说可以玩啊。
我是买这个玩具还是不买?是不是我继续闹一闹妈妈就同意买了呢?
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是矛盾的、冲突的、焦虑的、钻空子的,这种心理感受像不像那个名字叫做“趴下”的小狗,“我到底是应该趴下呢,还是起来呢?”长期在这种养育环境下成长,肯定会阻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双重人格的精神分裂症状。了解过依恋关系的父母们都知道,四种依恋模式中,最糟糕的就是父母不一致的养育方式。四种依恋模式
看过这个心理学实验的父母都知道,不一致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焦虑矛盾型人格。这类孩子在妈妈离开前焦躁不安,分离后变得极为痛苦,而当妈妈回来之后,这些孩子既想靠近妈妈得到安慰,又想惩罚离开自己的妈妈,这就是焦虑矛盾型孩子的外在行为特点。这类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学业、工作中等各种场景下,都会表现出这种焦虑与机能上的紊乱。比如,我们身边经常会接触这类矛盾性性格的人,在当前的工作中,总是抱怨工作累、压力大,领导怎样不靠谱等等,当是真的有了第二选择摆在他面前的时候,反而又不敢去尝试了,开始陷入极度痛苦的内耗中。其实,这种广泛的焦虑障碍不管是对成人还是孩子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当下的能量是有限的,当我们把这些能量放在内在的冲突和矛盾的时候,自然就没有更多的力量去支持自我成长。我们很多成年人总会觉得自己身上没劲,睡不醒,走不动,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儿,睡觉等现象,因为我们已经没有能量来支持我们正常的学业和事业了,就更别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了。对孩子来说更是这样,如果孩子把大部分的力量和焦点放在了父母的冲突和对抗上,天天担心,今天爸爸妈妈会不会吵架,明天爸爸妈妈会不会离婚,如果真的离婚了,我该怎么办?那我们可想而知,孩子还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吗?父母在养孩子中有四种常见的养育方式,根据这个四象限,我们从右上开始看,可以看到:权威型父母:权威性也是民主型的养育方式,这类家长对孩子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孩子也有比较高的回应;
专制型父母:权威型父母的对面是专制型,这类父母对孩子是高要求,低回应。比如:孩子问“妈妈,你能不能陪我玩?”妈妈回应说:“你做完这100道数学题,我们就一起玩。”这种是有条件地回应;
忽视型父母:忽视性的父母,完全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孩子;
溺爱型父母:孩子要啥就给啥,孩子说啥就是啥。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权威的、合作的、民主性的养育方式,养出来的孩子是雄鹰,有力量、有远见、有目标,其他方式是笼子里的,病鸟或者弱鸟。在权威的、接纳的、合作的方式下养育出来的孩子,他知道父母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也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知道父母这么对他是好的。这就涉及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直接告诉孩子去做就完了,不给任何解释。但是权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像专制型的父母那样单纯的给孩子下指令,也不会像溺爱型的父母那样一味妥协,孩子说啥就是啥。他会告诉孩子一个明确的规则,并告诉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说孩子看iPad,权威型的父母会限制孩子看iPad的时间,并告诉他限制他的时间是为了保护他的眼睛,这就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转化成了孩子对自我的负责,同时还会利用时间计划表、番茄钟、契约等工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电子产品管理习惯。我们都知道养育模式中,最差的教养方式也比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好,因为父母间的不一致是存在冲突的,在孩子面前,会把这种冲突无限放大,并归因到自己身上,最后,父母之间的外在行为冲突,就会转换到孩子的内在心理冲突上,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学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一个和谐的家庭,才能养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所以,首先父母达成一致的养育模式是家庭和谐和稳定的基础。当父母在面对孩子行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知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当问题来了,我们需要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问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父母双方达成共识是有很大帮助的。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的问题面前出现激烈的矛盾,核心之一就是我们把这个问题扩大化了,把它看作成了一个只能通过“我的”这种方式才能解决的糟糕至极的问题,这就导致我们会得出“如果不按我的这种方式处理,这个孩子前途就完了”等极端结论,秉着这种拯救孩子的信念,父母间的矛盾必然不断不断扩大。我是权威的,爸爸是专制的,沟通多次,都没办法达成一致怎么办?
这个时候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家庭内部真的无法达成一致的养育模式,而且有的家庭会有老人过来帮忙,再加上复杂的隔代养育理念的不一致,该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成人是很难改变的,我们想改变别人之前,只能先改变自己,老人身上携带着他那个时代的基因,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个时候我们硬要把老人扭过来,只会徒增苦恼。我们要讲究方法,在保证方向大致正确的前提下,允许各自不同的养育方式。我们要相信孩子是有弹性和适应力,他是可以通过调整自己去配合父母,老人的养育方式的,随着他持续的成长,他会在平衡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成长的发展通道。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当面的冲突和对抗,这种直面的冲突对孩子的安全感是有极大的破坏力的,可以事后与老人私下沟通或者请另一半协助去沟通,这些都是可以的。养育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在当下多元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养育情境下,我们养孩子没有一个菜单式的选择按钮,按下这个键就可以搞定一切了,它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要觉察自己内在的状态,觉察到孩子是如何受到自己过往经验的应对方式影响的。
最后,父母找到彼此间养育模式的平衡点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温柔而坚持地对待孩子,态度上温和接纳,行为上坚持。这样,孩子才更能够信任父母,更有安全感,才能够把力量集中在自我成长和学业上,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孩子。看了这么多实用干货,记得点【在看】【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哦~爱运动 更聪明育学园首届亲子运动会 倒计时2天
助力宝宝体格成长,运动当然不能少,快带娃参加线上亲子运动会吧,超多惊喜大礼等你来领~
活动时间:2022年9月6日-9月8日参与方法:点击阅读原文 — 打开育学园APP — 进入“育学园亲子运动会”活动页,没有育学园APP的伙伴可提前下载做准备哦~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No!活动期间还有额外福利哦~
额外福利1:与专家“面对面”,在线答疑抽奖
你知道吗?孩子的运动不足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活动首日(9月6日),育学园将举行首届亲子运动会主题直播,关于孩子运动到底应该怎么做?来听育学园首席儿科医学顾问孙秀静老师在线科普答疑吧。
直播中还有抽奖哦,奖品丰厚,都是咱宝贝成长正需要的。
额外福利2:5天早教营,限时特惠0.1元
活动期间,原价99元的5天早教营,限时特惠只需0.1元!内含20个亲子早教游戏+绘本/玩具指导手册,全程育儿达人督学。
9月6日下周二,锁定育学园公众号,定好闹钟,千万别错过哦~
👇🏻快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育学园亲子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