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载世事沧桑西油情 100年烟尘往事人生路——记我校世纪老人严济生的平淡与坚韧
“他是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发展的亲历者,他是西安石油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三朝元老,他是我校石油钻井学科的第一批教师,他是全国迄今最长寿的石油钻井工程师。”已经退休多年的李璗副院长向记者这样介绍着“他”。
他,就是在2017年6月18日迎来自己百岁寿辰的,我校世纪老人——严济生,一位值得我们尊敬与祝福的老人。
记者 | 黄新宇
66载世事沧桑石油情
1951年——经西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批准,成立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由西北石油管理局直接领导。8月份,玉门油矿奉西北石油管理局命令,通知时年33岁已任工程师的严济生以专科教授的身份从玉门油田赶赴西安。10月12日,即迎来第一批新生入学。
从此,学校成为他人生道路的新起点。66年光影如梭,他从青壮年走到了期颐;66年风雨兼程,他对教学以及承担的各项工作尽心尽力无私奉献;66年世事变迁,他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缱绻情深与有荣焉。
当时,学校只设置了钻井、采油、测量3个专业科,其中,有钻井3个班、采油2个班、测量1个班。在学校仅有的27名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多系西北石油管理局的技术干部。彼时,来自玉门油田老君庙,已在钻采行业工作8年的工程师严济生,服从组织安排,走上讲台,担负起钻井科主任和钻井教研室主任的重任。
前排右一为严济生老师
建国初期,国内尚缺相关正式教材,只能根据苏联教材和我国石油地质方面的相关资料及本人工作经验自编教材和讲义。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突击学习俄语,经过3年多的努力,他和同事们完成了20多门课程的讲义编制工作。从1951年的西安石油专科学校到1958年的西安石油学院,及至1969年学校被停办之前,这18年间,他基本上一直承担着我校钻井、采油、矿机3个专业中《钻井工程》专业课的授课任务。
在此期间,他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先后完成了英文译稿30多篇;为石油情报研究所翻译过多篇专利文稿和钻井规格教案,编译“海洋钻井中钻具排列机构”一文,发表在1966年第一期的《钻井机械》杂志上。
1959年调入我校工作的退休老院长张绍槐回忆说,“那时还没有教材,严老师备课特别认真,一堂课50分钟,他每节课的讲稿要完善、修改后甚至要誊写3遍,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让人看得赏心悦目;后来我去听过严老师两次讲课,才发现他完全是很熟练地脱稿授课,根本没有看讲稿也不是照本宣科。”
严济生手书《长城颂》
1969年——学院因“文革”而改厂。当时石油部军管会发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西安石油学院改成石油仪器厂,并由厂里办一所技术学校;实现厂校结合、以厂办校”、“ 厂名定为西安石油仪器二厂,学校定名西安石油机械仪表学校。”彼时,蹲了3年牛棚回到“学校”的严济生被安排去当时的“校改厂——西安石油仪器二厂(现中油测井公司)”做基建工具保管员和设备保管员。
1975年上半年,经陕西省燃化局提出,并经燃化部同意,将在文革中校改厂的陕西省化工学校恢复,并同西安石油仪器二厂计划成立的西安石油机械仪表学校合并为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使用原西安石油学院南院教学区校舍办学。同年7月,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成立,并抽调原西安石油学院教师、干部20余人到该校工作。严济生随调入校,负责教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工作。他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清理大量无账物资,按管理制度定期核查,做到账物相符,确保学校资产不被流失。他先后将我校当年办学时物理、电工、力学、物化、矿机、炼制、钻采等实验仪器和设备妥善封存在13间大库房里。在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到处充斥混乱,谁也不知学校何时能够恢复办学的状态之下,他坚韧地为学校默默固守着宝贵的仪器和设备,他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了学校教学资产尽可能不受损失,为学校1980年恢复重建后尽快开展正常教学工作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重建。负责学校恢复重建工作的副院长看到这些全部立刻就能投入教学环节的仪器和设备时,曾经很感慨地对身边的领导同志说,“严济生同志为西安石油学院恢复重建立了大功!”
彼时,再次回到学校工作的严济生已经62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浑身上下有股使不完的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决心抓紧退休前最后几年时间为学校多做些工作。原本就有着较好英文功底的他,曾为了更好地应用苏联教材授课突击学习过俄语;在“文革”刚结束,科学的春天刚刚到来的日子里,年过花甲的他又主动自学日语;而在大学就学过的第二外语——德语也从未完全忘记;这四门语言,借助字典都能看懂文献资料。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开始在学校从事科技情报工作,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得到学校和石油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认可,获得石油部颁发的“先进科技情报工作者”证书。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严谨自律、默默耕耘到1986年7月1日,68岁的他光荣退休。学校按照国家科委文件“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问题的说明”中的有关规定,给予了严济生老师充分的肯定。
这期间,66岁的他也曾站上讲台,为我校承办的石油部钻采培训班“开讲”——《钻井工程》。当时,来自各油田参加培训的学员,从事钻采工作的工龄和相关知识结构都参差不齐,为了保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有的放矢地讲好每一堂课,严济生老师提前熟悉学员情况;在经过了解,整体评估学员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后,他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调整了自己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他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给参训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自己的教师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00年烟尘往事人生路
左一为严济生老师
严济生老人生于1918年6月,江苏泰兴人。1944年,26岁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化学系的严济生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矿报到,学习并从事钻采方面的技术工作,从此他与石油结缘。寒来暑往的7年间,他奋战在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钻采一线,一路上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他有着勤勉好学和吃苦耐劳的品性,曾有连续48小时不下钻井平台的工作记录,被评为当年的劳动模范;玉门油田矿物局工程处在1950年给他的工作鉴定是“工作认真不夸大、钻研业务精神很好、不敷衍、不吹牛、不拍马。”
他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和老伴一生培育了8个孩子,孩子们自强自立,各自家庭喜乐安康。现在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大家庭中44口人的老寿星。谈起父亲,子女们言谈中无不充满敬畏和感激之情!他们都对当年爸爸的“敲脑壳”记忆犹新,“真的很惧怕,父亲工作很忙,但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我们不按时起床,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那就等着——敲脑壳;我们最怕的就是过暑假,父亲会每天检查我们一篇毛笔字、一篇钢笔字,尤其是对两个儿子要求更高。”
严济生老人四世同堂
当记者问起老人的长寿秘诀时,子女们一致认为,老人的健康长寿得益于多年来特别爱运动、常洗冷水澡、饮食起居非常规律的好习惯。1994年76岁的时候,严济生老人还参加过学校的5000米长跑,93岁以前还在坚持慢跑。
通过采访,记者感到,现在的严济生老人很平静,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他特别像《西游记》里的沙悟净,总是挑着担,不求赞赏,忍辱负重,始终默默地但却异常坚定地行走在求取真经的坎坷之路上。他固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坚韧,在平淡、平凡中自有着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正是对他坚韧一生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以最挚爱的情怀,深深祝福我校的三朝元老,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中硕果仅存的百岁老人之一严济生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延伸阅读
《愿严济生老师与幸福常相伴》
作者者:王宽礼
岁月如梭,春秋轮回。当2017年的夏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时候,喜逢我尊敬的严济生老师百岁华诞。我以崇敬的心情祝严老师与幸福常相伴。
1951年9月,我进入西北石油专科学校附属中学读书,从此,认识了刚从玉门矿务局调到学校的严老师,并在他的指引和教导下,使我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位好老师,胜过万本书。”在我内心深处,严老师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严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教育重如山。1951年新中国才成立两年,百废待兴,经济上困难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严老师放弃了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油矿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到新组建的学校任教。初来时,国内外尚无相关教材,他只能采用苏联教材,结合我国实际,自编教程和讲义进行教学。始建初期只有27位教师,14名职员,设置钻井、采油和测量三个专业。严老师任钻井科主任,兼任钻井教研室主任,也兼任钻井机械教研室主任。严老师亲自给学生讲授钻井工程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为减轻学生负担,组织教师坚决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少一点,教好一点”的教学方法,并抓住计划,检查和总结三个环节,推动整体教学工作,收到良好效果。他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金工实习,熟悉车、铣、刨、钳、铸等工种的加工工艺过程。1956年,学校安排我们去玉门油矿老君庙进行认识实习,到鸭儿峡进行采油和修井实习。学生自带行李和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劳动。玉门当时是我国最大油田,石油钻井、采油、机械等生产过程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当时指导我们实习的是一位张雪清工程师,我们很崇敬他,但更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钻井科主任严老师1951年就是一名优秀的石油工程师,被油矿评为劳动模范。
严老师处处关心学生、以身作则的师表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学校当时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13元,吃穿用一切都管。这对当时经济不富裕的学生有极大吸引力。严老师不善言谈,但对学生很关心,经常到教室听课,到宿舍和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深受学生爱戴。严老师坚持教书育人,做到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转变学生思想过程中提高传授知识的效果。在严老师和学校其他老师的共同帮助下,1953年第一届钻井专业学生毕业。相继为新中国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不少还承担了局、厂领导,有的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的第一支钻井队队长陆铭宝、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队长刘雪琴、大庆油田英雄钻井队1205钻井队第一任工程师、曾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方天录、长庆油田钻井总工程师徐超杰、大港油田钻井处长马良冀……他们都是严老师的学生——西安石油学校钻井专业毕业生,为祖国石油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抚今追昔,那些动人的事迹,那些忠实的面孔,都渗透着严老师的心血。宛若一首长诗,沉淀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底,映射出令人激情澎湃的师生情怀。
今年6月18日严老师步入百岁华诞,迎来期颐之喜。严老师是我的良师、长辈、益友。我永远感激恩师的教导和关怀。
本文作者系我校退休教师王宽礼
图文 | 黄新宇
编辑 | 邓勤勤
责编 | 赵喜军
审核 | 刘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