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景观如何做: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 阿特金斯
青岛机场航站区景观实景图(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齐之海,海之梦
阿特金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景观设计分享
导语
近日,阿特金斯设计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区景观绿化目前已经通过青岛市市政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从竞赛至今,历时整整八年。2013年,阿特金斯的北美航空团队,香港交通团队,上海景观团队与中建西南院建筑团队组成联合体,参加了“青岛新机场概念规划暨航站楼方案征集项目”的国际竞赛。经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及市民投票,中建西南院和阿特金斯联合体的“海星”方案获得了专家和社会各界一致认可,被确定为中选方案。
在整个设计方案中,景观与建筑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新机场的航站楼呈“海星”状的五指廊向心布局,实现大集中与单元式的合理平衡;航站楼前的景观设计则运用了“海浪“的大地景观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与航站楼建筑设计的呼应,建筑与景观主次分明。景观设计同时注入了地域文化基因:将齐国的“齐“字融入”海浪“状的景观地形,彰显独一无二的”齐之海“本土特色。另外,前瞻性的协同设计,将结合景观地形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市政管网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航站区的内涝风险。助力青岛机场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绵机场。
航站区景观设计平面图VS航站区景观GOOGLE航拍图
从南垂俯瞰新机场航站区(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进场路看航站区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施工中的航站区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施工中的航站区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冬天的新机场(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施工中的航站区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冬天的航站楼 (T1) 及大地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面交通中心 (GTC) 及南侧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面交通中心 (GTC) 及周边景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1
项目概况
胶东国际机场区位(GOOGLE地图)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位于青岛市西北部约40公里,位于生态条件优越的大沽河西岸。机场按最高等级4F级标准设计,将建设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定位于“面向日韩具有门户功能的区域性枢纽机场,环渤海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新机场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3500万人次,远期目标2045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
机场包括机务维修区、货运区、航站区、工作区,规划用地面积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其中,中建西南院和阿特金斯联合设计的航站区位于机场的中央,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航站区景观设计面积为123.9公顷,其中重点景观区域设计面积为49.8公顷。
02
项目定位
青岛机场航站区航片(Google 地图)
随着现代机场从功能单一的交通枢纽向综合服务体验的转变,机场的环境景观体验也日益重要。因此,青岛机场的景观与建筑在设计初期就整体同步展开。整体的设计能够增强机场的旅客体验,提升机场的吸引力,并展示城市门户形象。机场是游客到达的首要体验,代表着当地文化。
03
设计概念
青岛在古代地属齐国,是海洋文化之城。机场的航站楼建筑设计采用五指廊模式,状如“海星”;远期T2、T3航站楼对称分布于航站区两侧,总体布局如“齐”字形。建筑设计从布局到造型都体现了青岛的海洋特色,并且蕴含齐文化的底蕴。
“齐”字形航站楼布局(远期)
景观设计同样也展现了青岛的海洋特色和齐文化底蕴:景观创造如海浪般的波浪地形,与“海星”航站楼遥相呼应;同时将骨刻文的“齐”字,融入波浪般的微地形。既能营造波浪起伏的“海面”意境,与“海星”相映成趣, 也将最古老的“齐”字与航站楼的现代“齐”字相呼应。
“齐”字的沿革
“齐”字在景观中的运用 – 从骨刻文到波浪地形
04
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同时考虑了以下设计原则:
1. 飞行安全原则:植物配置上避免采用果树和留种树,增大树冠和树间距,避免鸟类搭建窝巢。
2. 土方平衡原则:波浪地形的运用了传统“挖湖堆山”的手法,实现了场地内土方平衡,并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置提供了空间。
3. 生态设计原则:设计中对现状表层土进行了剥离,用于将来景观种植土回填;进行雨水专项设计,融合景观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措施。
4. 近远期结合原则:考虑到远期航站楼的建设,主要景观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都集中在核心区域。
5. 植物多样性原则:根据植物不同特点,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优势。使之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6.创新性原则:推荐采用可行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使工程的建设尽可能多的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
05
景观设计节点
航站区(近期)设计鸟瞰图
1. 迎宾入口空间
当旅客从南垂滑隧道穿出时,就进入了航站区。在这个节点,景观设计将营造一种从“海底”上升到“海面”的意境。
2. 中心“波浪”景观
从隧道到达地面后,展现在眼前的是“波光粼粼的海面”。景观的层次非常分明:道路两侧开阔的水面之后,是起伏的波浪地形;再往后是层层叠叠的树木,构成丰富的林冠线。开阔大气的景观,凸显出正前方的航站楼主体建筑,并将航站楼的曲线从视觉上延续到波浪地形中。
3. 花园航站楼
一片开阔的镜面水景和其后面的多功能中心花园提醒旅客即将到达目的地,这里预留了放置艺术品的最佳位置,结合草坪和环抱的树林,成为机场核心区精致的展示面。中心公园也是远期停车场和远期高架道路的预留用地,公园的地下有人行通道和高铁、地铁线路。结合场地近远期规划,中心花园布置了多功能的广场和疏林草地,在近期可作为举办临时活动的场地。
中心花园的北侧是地面交通中心(GTC),这个巨大的建筑集合了1个高铁车站、2个地铁车站、1个长途大巴车站和2层楼的停车场。建筑外墙采用了朴实的清水混凝土外墙,景观用植物将其适当遮挡,并在屋顶布置了绿植,将整个建筑用景观“隐藏”,以“显露”航站楼的主体地位。航站楼前的绿化带用修剪过的绿篱形成间隔阵列,营造了清爽简洁的绿色空间,绿篱的间隔之间,高大的乔木支撑起楼前绿色空间。
楼前高架桥下的到达广场,设计了特色的海浪铺装:航站楼出来的人流与的海浪的水流产生了交融,创造出一种新的波浪形式。在铺装的两端设计了特色波浪座椅,为等车的人提供临时休息。
特色海浪铺装
以上三个主要景观节点都运用了“波浪‘的语言,但各具特色,并根据旅客的速度设计景观:车行通过段注重大块面的营造,人行通过段注重景观细节的表现。
06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本项目景观设计中的另一特色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航站区的景观设计融合了低影响开发理念,针对青岛机场的特点,着重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降低内涝风险两个方面。
航站区水资源管理流程图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传统雨水排放管沟的有机结合,实现源头控制、中途传输到末端调蓄和利用的雨水资源管理目标,最大程度实现雨水资源的优化管理,维持水质优良、可持续的水环境。
在雨季:积极利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收集、净化和蓄积雨水资源,将其作为景观水体补水,节约水资源且帮助削减洪峰;
在旱季,蓄积的雨水资源不足时,采用再生水补给,维持水景景观;
在洪涝期,超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往飞行区的四大调蓄池,最终外排至河道。
航站区景观水资源调配图
结语
此外,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其他创举还包括:
国内首个集高铁、地铁同时下穿航站楼并设站的机场:将航空、铁路、公路、城轨融于一体,打造“零换乘、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国内首次采用五指廊向心布局设计的机场:指廊与大厅融为一体,实现大集中与单元式的合理平衡,最大化地满足近机位数量和减少旅客步行距离,航站楼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国内首个建设综合管廊的机场:并将管廊众多的出地面设施与景观地形相结合,兼顾功能与美观。
青岛新机场航站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塑造了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特色机场景观,营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入场体验。与景观融合的海绵城市设计能够在保持美观的前提下,为机场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及雨水回收利用,让机场更环保,更绿色。
全 文 完
END
北京大兴万科天地公园西区 | BAM设计
东京虎之门艾迪逊酒店 | BAM设计
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深坑酒店) | BAM设计
北京华润海淀幸福里展示区 | JTL STUDIO
西安奥体中心规划及主体育场设计 / PTW设计
启东洲颐温泉酒店:在这个小镇遇见长安 | MPG摩高景观
【视频号推荐】
项目文章没看够?视频凑一凑
RECTEATE LIFE
BY DESIGN
云 集 共 享 行 业 整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