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的与手段:逛重庆“光环The Ring”有感 | 设计生活

集景堂
2024-08-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只建筑精 Author 尤加利叶丶

▲ 重庆光环 The Ring 植物园边庭 © 尤加利叶


最近在公众号和朋友圈里看到,重庆两江新区开了一个新的购物商城,名字叫“光环The Ring”。


我一向对购物没什么兴趣,但是看到照片里的边庭却觉得很有意思:干净明亮的幕墙里包着一个巨大的植物园,中间横跨着许多连廊联系上下,还有三三两两漂浮在半空中的树,甚是有趣——起码对于一个商场来说,肯这么花大价钱还是需要一定魄力的。


所以我去逛了逛。但从体验者的角度来说,我的逛感不是很好。


▲ 重庆光环 The Ring 植物园边庭 © 尤加利叶



01 

逛街......


重庆的地形奇奇怪怪,所以我从我以为的一层进去直奔植物园,却发现在二层。因此便尝试从空中廊道下去,但是不行,有一个只可出不可进的玻璃闸门拦住了我。


▲ 从二层看往边庭 © 尤加利叶

▲ 可恶的玻璃闸门 © 尤加利叶


我有点不好的预感。从中庭找到扶梯向下,来到植物园入口。果不其然!我需要扫描二维码,预约名额领取入场券,然后进行若干操作,最后拿着二维码,在保安的管理下,扫码穿过闸门,方可进入这个植物园。


▲ 大爷扫码 © 尤加利叶


我有点郁闷。但索性里面的景观布置着实不错(后面逛完整个商场里外,我一直对景观的设计赞叹有加)。有许多人在里面拍照,小朋友从大人的腿边穿来穿去,大人则在巨大植物的树干中穿来穿去。两个巨大的空中平台被树形结构支撑在半空处,由环形向上的廊道串联……我倘然地享受着这份被营造的奇观。


▲ 漂亮的植物园景色 © 尤加利叶

▲ 大妈拍照 © 尤加利叶


直到我意识到一个问题:阿咧?我该怎么上去呢?


我很诧异,空中廊道的起点不在一层而在二层。这说明我需要再次穿过闸门,进入商场,上到二层才能重新进到植物园的廊道中——然后毫不意外的,二层进廊道的入口同样有个二维码在等我扫一扫。我是真的有点郁闷了。


▲ 二层排队扫码的游客们 © 尤加利叶

▲ 两条廊道的起点分别在二层和四层 © 尤加利叶


更郁闷的还在后头。这个廊道只负责二层和三层的联系,而三层到四层之间是没有的。至于四层到五层的另外一条廊道(串联着空中平台的),还是得劳烦您先出去从商场内部上到四层然后扫码才能进去咧!


▲ 美女漫步 © 尤加利叶

▲ 两条廊道的终点分别在三层和五层 © 尤加利叶


我实在不想扫码了,因此直接坐扶梯上到五层,来到廊道的终点。当一对情侣出来的时候,玻璃闸门感应开启,我便顺势挤了进去。


“哎你这样是可以的吗?”


情侣中的男生对着我远去的背影疑问道。但是我不想理他。


▲ 游客溜达 © 尤加利叶



02

手段与目的


如果我想喝水,我会先找一个水杯,盛水,然后喝掉。在这个过程中,杯子是手段,而水则是我的目的。这很好理解。

▲ 目的与手段 来源:网络


有时候这个因果关系会颠倒,比如“买椟还珠”这个故事:珍珠成为了手段,而盒子则成为了目的。这也无伤大雅。


但如果有人尝试对这个因果关系进行隐瞒,甚至是欺骗,那便是有问题的,而且是存在道德上的问题。


比方说,我喜欢一位姑娘,但是我喜欢她是因为她是一位富婆。因此,钱财是我的目的,而她只是手段。我要是直截了当地坦白也就罢了,大不了被奚落拒绝。但如果我以爱情的名义游说她,使得她相信她本身才是目的,那便是道德败坏。在后面的日常相处过程中,她一定会愈发感觉到种种的隔阂和不痛快,进而郁郁寡欢。


▲ 相比之下,洪世贤倒是可爱一些 来源:网络


因此我当时就有这种不痛快的感觉。


让我们把空间也分为手段性空间目的性空间两种:目的性空间,我把它理解为一种为自身使用而存在的空间——椅子就是拿来坐的,车子就是拿来开的,房子就是拿来住的,空间存在的意义就是它自己而不是别的。


而手段性空间则是一种工具空间,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它本身,而是服务于它者。你可能觉得有点耳熟,这不是路易斯·康的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吗?


▲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平面 来源:网络


有点像,但不全是。现在的空间讨论,需要跳脱到功能层面以外进行分析,因为简单的功能性分析太过明显以至于根本没什么好谈的,如仓库和车间。事实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不是空间本身自发的,而是经由某种外部力量强加上去的。


比方说这个植物园边庭,它自身无疑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因为它很不好用,相当不好用。它存在的真正目的不是让我们流连于其内部本身,而是促使人们实现空间纵向方向的移动——通过空中的廊道,平台,漂浮着的景观等等勾引着我们。


▲ 悬浮的植物起到吸引人向上的作用 © 尤加利叶


但它又不会让我直接在这个空间中实现这种位移。简单的一个空间流线被硬是打碎成五部分:一层(边庭),一层到二层(商场),二层到三层(边庭廊道),三层到四层(商场),四层到五层(边庭廊道)。因而你需要不停地在庭院和商场中实现反复横跳,进而实现它真正的目的:通过对植物园边庭进一步体验的渴望,从而延长我在商场中的漫游路径,进而增大我消费的可能性——可惜我的钱包空空如也,无心也无力进行消费。


▲ 边庭分析图 © PHA

▲ 割裂的流线 © 尤加利叶


此外,正如我描述的,空中廊道的设计是单向性的,因此廊道的使用便是一次性的。出来以后想要折回,如果你不像我这般脸皮够厚,那就只能重新回到起点扫码进入(完整逛完需要扫码最少三次),这又进一步延长了你的商场流线。


同时,那两个看起来相当显眼的平台,全部都设计在最高的一条廊道中。相比于酷炫的外观,内部空间倒是朴素的很:平台里是没有任何座椅的,只有若干长相不错的盆栽放置其中——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垃圾桶。设计一些桌椅板凳很困难吗?并不,那只能说明这个平台的意义压根便不是休憩,而只是起到一种吸引人上去,以及作暂时性停留的作用,比方说——拍照。


▲ 空旷的平台 © 尤加利叶


而真正具有停歇功能的沙发座椅,却又不知为何被牌子拦住,表明此处禁止入内,所以大部分人是不敢进去的。如果敢,那必定也不是为了休息——还是拍照。


当空间本质的实用性被阉割,它剩下的便只是一种作为交换的工具性,因此达成了一种从目的退化为手段的过程。


▲ 禁止就坐 © 尤加利叶


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层的西西弗书店。外侧两层高的书墙都是假书也就算了,有些竟然还是电子屏,实现了书香气和科技感的不伦不类的结合。设计师很懂一个道理:反正你们只爱拍照不爱看书,凑合着拍得了!


▲ 书架和可笑的电子屏 © 尤加利叶


讲道理,以消费心理学为理论根基的空间设计策略其实在商场中十分常见:比方说中庭的扶梯大多设计的七零八落,比方说男装店大多至于女装店之下,比方说餐饮空间总是在顶层而奢侈品等精品店总是在底层等等。但这是商场内部的操作。问题在于,促进内部人群向上消费的同时,如何将外部的人也吸引进来呢?这个巨大的植物园边庭便是一种答案。


因此,从人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便也成为了手段,我们钱包中的金钱才是目的。换句话说,边庭院空间存在的意义不是内部性的使用,而是外部性的勾引——勾引你来,勾引你使用,然后勾引你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无法阻止地体验商场内部的商业氛围。就像流氓软件的捆绑下载一样。


▲ 边庭俯瞰 © 尤加利叶


有趣的是,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这个奇观边庭,同样是兼具手段和目的两种含义。当我们在感受空间的时候,空间是一种目的。当我们打卡,拍照,修图然后发朋友圈使其流通到信息空间中时,它又成为了手段。当下网络社交阵地的不断放大,实则也是不断促进了我们将空间作为一种手段的使用方式。当交换价值大于使用价值,交换的价值及其价值的再分配便显得十分值得讨论。


▲ 拍照 © 尤加利叶


因此,空间本身无论对谁而言,都逐渐失去了内生的,作为目的的一种价值。消费者和资本家很大程度上是处于一种相互耍手段的关系的。只不过需要问的是,究竟谁在大气层,谁在地下层?我想答案是比较简单的。遗憾的是,相对于列斐伏尔说的对人性异化的反抗,我们时常连反抗的动机都失去了。


下楼返程,我站在较长的扶梯上作匀速运动。一侧的电梯门口挤满了人。突然发现,自己此时也正如一件商品一般,被置于利润生产的传送带上。脑袋里出现了本山大叔在《忽悠》中的名言:


“没病走两步!”


好笑的是,我究竟被谁忽悠瘸了?


▲ 传送带和物 © 尤加利叶



03

生产和异化


我们可以依照这个逻辑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更大的观察:在生活中,究竟哪儿些空间是手段的空间?哪儿空间又是目的的空间呢?


比方说城市中的道路,桥梁,机场,车站,医院,学校等所有基础设施空间。它们是目的性空间还是手段性空间?从城市开发的角度来看,公共品的收费是均摊在周围的税收,地价,房价等其他领域中的。这个时候,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种目的,土地交易则是一种手段。


▲ 重庆苏家坝立交 © 圣诞结


但是从具体的使用和运作来看,它们又是一种扎扎实实的手段性空间。它们实现了城市资源的聚集(集合),流通(交通),加工(教育),修复(医疗)等功能,并将其组织到更大层面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去。


▲ 重庆黄桷坪立交 © 圣诞结


商场呢?同样也是一种手段性空间,但它属于资源收集和变现的工具。与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建筑不同,进出商场是免费的,但是商场的服务是收费的。而前者则可能会把变现的门槛定在空间的边界处。这是两种不同手段和操作,就像腾讯公司和暴雪公司一样。


▲ 重庆来福士 © 圣诞结


公园绿地呢?它总归是一种目的性空间了吧。但是除非它不参与到价值提升和促进消费的活动中去(私有化,但某些方面指向一种和私有化空间相关的利益关系),否则它多少也是具备一定的手段属性的。


▲ 上海浦东M2码头公园 © 圣诞结

▲ 上海泰同栈渡口 © 圣诞结


住宅呢?在房价日益攀升的时代,在相亲要靠房产证的时代,在工作劳务入侵居家生活的时代,它难道不是比任何空间都更快地实现着从目的到手段的转化吗?


▲ 重庆渝中区住宅 © 圣诞结

▲ 重庆白象居 © 圣诞结


我们可以不断的罗列下去,但是这样没有什么意义。


我自己的感受是,纯粹作为目的性的空间是越来越少了的。空间的生产越来越不是为了纯粹的使用,而是进一步参与到社会的再生产中去——投资就要回报,且要不断地持续下去,直到它折旧到不能再使用,便进行改造和翻新,或者直接推翻重来。


▲ 重庆寸滩码头 © 圣诞结


上述对空间的讨论,是为了指向作为人类的我们。


在手段性空间中,人也成为了某种手段;而在目的性空间中,人也成为了自身的目的——好好活着,且与空间实现纯粹的,没有代价和成本的互动。这是我们在大都市中倡导公共空间的原因,因为在那里,我们重新获得一种与生俱来的,“诗意地栖居”的权力。


但很困难,现在大体的情况是,空间的使用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的好奇心也可能是一种代价)。物质空间也是,信息空间也是。所有人最好立刻马上意识到这点。


我突然发现,这篇稿子的目的性只存在于我所享受的写作过程中。若我将其发出,它便又成为一种手段了。关于这点,我很抱歉。


▲ 昂胸阔步的大爷 © 尤加利叶



附录:

1.求生欲:这个商场的品质其实是很高的,不仅在重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本文对植物园边庭的讨论并不仅指向设计和物质操作层面,而是一种广泛的现象,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从消费者的视角看:如果人无法拒绝被“手段化”,但起码要对“手段化”自己的手段有一定的认知。而对于建筑师而言,视角似乎就更加灵活一些——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商业建筑的设计范本,就像项目介绍的“植物园与零售空间的融合”。总之,评论立场很重要。


2.我们决定将【建筑精杂谈】系列更加精简和浓缩为一种纯粹的建筑评论视角的文章。理由在于,不是所有建筑都值得大费周章的建模,画分析图,然后事无巨细地讲下来。这样可能篇幅太长,有时候也失了重点。从微观的具象推导到宏观的抽象很重要,杂谈就杂在此处。


3.本文撰写于2021.7.9日。摄影照片均已标明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观点只代表作者自身,如有雷同,那你也是个愤青。


本期原创 / 尤加利叶

#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硕研究生。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耐寒不耐旱。成长较快,以奶茶浇灌。喜清新素雅,花语是恩赐。


编辑 / 尤加利叶、   审核 / 言西早 :) 



自然野趣,以植物营造景观空间 | 广亩研发体系


河南安阳建业 · 世和府丨阿特贝尔


郑州雅宝龙湖 · 天钜 | 道远设计


碳中和视角下的景观设计思维与应用 | 甄选分享


保利御江南室内热带花园EPC | 甄选分享


扬州美的禹洲大河 | 魏玛设计





【视频号推荐】

项目文章没看够?视频凑一凑



RECTEATE LIFE
BY DESIGN




云 集 共 享   行 业 整 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集景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