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景观同样精彩 | 设计生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丈量城市 Author 1/6图片工作室
01
城市「孤岛」
能否成为城市财富
MEASURE THE WORLD
「要想富,先修路」。在增量规划时代,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线路里程也在急速增长。其中各类快速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采用高架形式,其带来通行便利的同时也创造了面积巨大的桥下空间。
▼ 北京京广桥
据统计,浙江全省桥下空间总面积达到了25770亩(1718万平方米);而广东省仅广州一市,桥下空间面积就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
▼ 重庆黄桷湾立交桥的匝道分为了5层
然而,当前我国桥下空间存量虽大,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大多数或灰尘四起、偶有杂草,或严密围合、不见天日;即使有所利用,也大多是周边居民自发行为,或只是作为停车场,关注度低、使用率少,成为城市中的消极灰空间。
▼ 我国现状桥下空间大多缺乏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横亘在城市中的高架铁路与快速路,也使得路两侧难以交流互动,破坏城市景观,分割城市空间与功能。
▼ 大型的高架桥,会割裂城市空间
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在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始有意识地对桥下空间进行休闲化开发利用。
▼ 重庆一处桥下空间,开发为小型公园
由此可见,城市桥下空间的利用愈发为城市政府所关注,并打造形成了一些「网红打卡地」。但是,桥下空间的价值仅止于此吗?这值得我们站在更高格局思考桥下空间,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探索!
02
「大规划」还是「小织补」
MEASURE THE WORLD
1.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桥下灰空间,不能只是精致的「社区盆景」,更要系统化解决城市问题。
对于桥下空间开发,从城市发展与整体提升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比标新立异地打造一处昂贵精品更为重要。桥下空间不应只是精致的「社区盆景」,更应当成为人民城市发展的空间财富。
▼ 首尔清溪川桥下改造的市民运动广场
在国外,已出现了一些在城市层面整体统筹规划桥下空间的实践案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Sky-rail社区活动公园项目,统一规划开发总长17公里的高架铁路桥下空间;纽约的「EL-Space」计划,将纽约数百公里高架桥统一规划等。
▼ 荷兰赞丹桥下的A8高速公园
较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开发实践,大多还停留在「点状示范」,仅仅辐射一方社区,而不足以对整座城市产生大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也已有城市开始尝试对桥下空间进行体系化开发:
如2018年,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发起「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之「激活桥下空间」的活动,对上海苏州河沿线有桥荫、有改造条件的跨河桥进行改造。
2020年,广州提出环城高速桥下空间改造,打造总长度约60公里的环城公园项目。
这些城市走出第一步的尝试非常值得称赞,但在体系化开发的组织机制、开发模式等方面还有提升优化的空间。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纽约「EL-Space」计划借鉴
纽约的「EL-Space」计划,为当前国内城市如何体系化开发桥下空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EL-Space」即「Elevated Space」的缩写,意指高架交通基础设施下方和附近区域,包括高架铁轨、桥梁和高架快速路下方及周边的空间。
「EL-Space计划」于2013年提出,旨在探索整体开发纽约数百公里桥下空间,强化其对于城市的修补意义。
▼ 「EL-Space计划」内的一处高架轨道(来源:flickr)
随着纽约不断发展、人口持续上升,「无地可用」的问题逐步突显,纽约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存量巨大的桥下空间。
▼ 纽约市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大量桥下空间就分布在其沿线
但是,这些桥下空间大多权属复杂,其开发利用会牵扯到交通运输部、公园休闲部和环境保护部等多个部门;在美国社区治理模式之下,桥下空间开发后续的维护还要倚仗社区参与。
▼ 纽约市曼哈顿大桥下空间一处横截面相关权属情况示意
存量巨大、权属复杂,决定了想要通过桥下空间利用对全市产生有利影响,绝非单一部门、一己之力能够完成。
▼ EL-Space计划覆盖的局部鸟瞰
为了进一步优化纽约城市结构、适应纽约未来持续发展的需求,EL-Space计划以面向未来为导向,探索可复制的桥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制定并推行纽约市桥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策略与工具模型,为公共或私人部门开展桥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一致、清晰的路径。
①. 新模式——四张图,实现全局统筹
做为EL-Space计划的主导机构,纽约市公共空间设计基金会拥有着成熟的项目运营模式。
组建多层次团队,确保专业性(图一)
建立融资制度,实现资金闭环(图二)
在EL-Space计划下,未来纽约桥下空间开发落地实施资金将主要依赖于「税收增量融资」制度,即依托政府公共投资启动桥下空间开发项目,项目实施后吸引私人投资、提升周边区域价值,进而实现更高的商业税收与财产税,从而补贴初始的公共投资,最终实现「自我融资」闭环。
▼ EL-Space计划资金模式示意因地制宜,提出针对性策略(图三)
为了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团队经过对全市的桥下空间进行软硬件分析后,将桥下空间分为区域振兴、环境提升、交通改善三大类,通过对不同用地进行归类,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发策略,进而探索可复制的装置设施与开发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桥下空间往往存在用地属性复合的情况,兼具区域振兴、环境提升和交通改善的诉求,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抓住主要矛盾,三类策略协作发挥作用。
▼ 纽约市桥下空间被分为区域振兴、环境提升、交通改善三大类开发工具库,形成操作指南(图四)
一个工具库:囊括桥下空间开发所需的工具与方法。
综合EL-Space项目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2020年2月,EL-Space计划团队发布《桥下空间:工具库》,供相关团队在纽约桥下空间开发运营时使用。这个工具库囊括了桥下空间开发所需的工具和方法,并且将随着EL-Space的进展及全球桥下空间开发的实践而动态更新。
▼ 《桥下空间:工具库》构成示意工具库中的内容可分为示范案例与实用工具两部分。示范案例包括全球范围的桥下空间开发利用案例和桥下空间开发与运营方法示范。
▼ 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处桥下公园开发实例
后者则提供了桥下空间开发从发起到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知识,并针对如何改进桥下空间给出了示范性做法和注意事项。如以布鲁克林-皇后区快速路高架桥区域为例,给出空间分析与设计方式并公布图纸。
▼ 纽约市布鲁克林-皇后区快速路一处桥下空间(来源:Wikimedia)
实用工具包括纽约市桥下空间现状资料及模块化的桥下空间设计方案与设施家具。
同时,在三大主题分类之下,提供绿色基础设施、雨水收集装置、照明降噪休闲三合一太阳能设施,以及街景和停车场改造方法等。
②. 新路径——三阶段,确保实施推广
在实地调研测试过程中,El-Space团队通过「临时装置-代表试点-永久建设」三个阶段,测试、收集反馈并修正相关装置设施与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可规模化、体系化、可持续的桥下空间开发模式。
▼ EL-Space计划实施三阶段示意
第一阶段:在选定区域设置「临时装置」——采用低成本、小规模的临时设施,历时约半年,测试桥下空间设计的初步策略与设施原型,通过访谈来收集反馈,同时激发居民与社区公共部门对于桥下空间改造的兴趣。
例如,在曼哈顿唐人街居民区,团队结合居民意见,利用桥下空间打造小型邻里空间,设置了交互式社区日历与公告板装置,使该地区成为「邻里门户」。
而在布朗克斯区高架轨道下方,则布置了可播放音乐的休息装置,致力于改善上方火车与周围环境的噪音。
▼ 布朗克斯区高架轨道改造与社区公园紧密结合
第二阶段:选择「代表试点」进行中长期测试——在设置临时装置获得的经验教训之下,选取试点进行深入、全面的开发,并在一至三年内持续监控、收集反馈并修正,以确保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例如,位于布鲁克林第三大道和36街的格瓦纳斯高速公路下方的日落公园桥下空间试点,该试点刚好处于布鲁克林区滨水工业制造区与生活区交界处,也位于布鲁克林滨水绿道与第四大街日落公园之间,是连接城市重要空间的交通节点。
▼ 日落公园桥下空间试点区位示意
EL-Space团队为该区域制定了围绕环境与交通改善的设计方案,主要措施包括:重新粉刷桥梁结构,安装LED照明灯;种植喜阴植物,利用落水管从上方高速公路引流雨水以灌溉,该装置同时有助于吸收汽车尾气、缓解空气污染;重新模块化组织停车空间,在停车场中间开辟人行道供人通行。
经过测试、反馈与改良,项目中的绿化与雨水收集装置、照明装置与停车场组织方式都被收入了最终的桥下空间工具库中。项目完成后,由设计基金会的社区合作伙伴Industry City负责后续的维护。
▼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桥下改造
第三阶段:「永久建设」——对于目标桥下空间区域进行持续开发运营并适时动态调整,以确保其始终适应城市长期发展需求。这一阶段通常需要与其他机构合作,如社区组织或私营开发商等,以长期维护桥下空间。
这一阶段即在保留或调整上一阶段方案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个性化设计,并作为最终设计永久保存下来。如日落公园桥下空间试点,该区域曾经是一片小有名气的艺术区,但随着房屋租金上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离开了这里。
因此,在团队的第三阶段计划中,该区域未来还将设立小型艺术家工作室,通过低廉的租金吸引原本离去的艺术家,引领地区振兴。
▼ 纽约Dumbo区桥下空间艺术化的改造
③. 案例总结
EL-Space计划是首个在城市范围内探索桥下空间综合解决办法的行动计划。2017年,入选《Fast Company》杂志年度「世界变革创意奖」城市设计类决赛。
EL-Space计划对桥下空间进行归类并提出开发策略,通过三个阶段的测试,确定开发模式与可用装置,最终推出桥下空间工具库成果,为纽约全市的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指引。
而在其实施效果评估方面,虽然EL-Space计划大多属于测试类试点,但正如其中的日落公园试点实施后,住在周边的居民曾说,「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灯塔,让其他人看到可以做什么,仅仅做这些工作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
▼ 日落公园试点区俯瞰
03
北京桥下空间2.0的畅想
MEASURE THE WORLD
北京市的桥下空间存量巨大,五环路内(含五环路)立交桥下空间可利用面积便达到75万平方米。但是,目前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用于停车功能。
▼ 北京市主要立交桥分布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要彰显未来城市形象、集智慧科技之大成、成为对外展示宣传的窗口。
1. 未来社区类型
高架桥沿线以居住区为主,桥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服务周边居民,可成为北京展现未来生活风貌的窗口。此类桥下空间,可以服务周边居民需求为本,构建多种促进社区邻里交流的场景,如邻里公共空间、社区活动场、社区跳蚤市场等。
▼ 苏黎世西区桥下空间改造
▼ 美国匹兹堡桥下景观化的改造加强两侧社区联系
▼ 伦敦南岸桥下书市
2. 数智端口类型
高架桥沿线以高教科研机构和商务办公为主,桥下空间的利用服务了周边科研及办公机构工作人群,同时承担着展现城市具有未来感的科技创新形象的职能。
▼ 西班牙瓦伦西亚通过一系列桥下空间改造,展示城市的未来感
此类桥下空间,可通过植入数据端口和临时装置进行测试,成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并且建议优先与所属片区内的科研、办公机构合作对接,为其技术研发成果提供测试和展示的平台。
▼ 芝加哥桥下空间照明工程项目,在桥下空间布置装置艺术、打造灯光试验场(来源:beyonddesignchicago)
3. 商业长廊类型
高架桥下空间植入商业功能,可作为大型景区周边的购物、休闲、集散的场所,从而缓解景区周边压力。
▼ 东京上野公园附近TOD节点的桥下空间改造
此类桥下空间,可注重商业业态的特色化植入,环境景观品质和视觉引导性设计,成为北京环境好、年轻化、可美拍的新「网红打卡地」。
▼ 清溪川桥下空间改造
▼ 伦敦南岸艺术区桥下空间改造
▼ 东京中目黑高架下改造
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每个场景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 甄选分享
什么是镂空花砖?极致的光影美学 | 甄选分享
当奔跑成为居住的一部分,美学和功能怎么选?| 设计生活
城村之间:西安雁塔区郝家村集装箱街区 | 设计生活
碎片与修补:西安城墙旁的老菜场街区更新 | 设计生活
用3万株植物“绘成”的德国维特拉花园 | 设计生活
【视频号推荐】
项目文章没看够?视频凑一凑
BY DESIGN
云 集 共 享 行 业 整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