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落幕,看千年古都西安由内而外的华美蜕变 | 设计生活
一场大型的体育盛会能够让主办城市在收获巨大经济效益和传媒美誉的同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并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今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举行,全运会就成为强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景观提升、环境改善的一个突破口。
西安以迎接全运会,打造世界一级城市亮点区块为先行,加强城市设计、构建城市生态廊道、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依托西安山水格局,以“三河一山”环线绿廊、灞河生态治理规划实施为先导,具体包括围绕灞、浐、渭、泾四条主要河流及两个功能区、一条绿化带的规划设计、灞河水景观及两岸沿线景观规划以及新建、改造提升城市公园等若干项目。因此在全运会的筹备过程中,这座千年古都也由内而外发生了华美的蜕变。
文章将从几个项目展现西安城市整体风貌提升的案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借鉴。
西安幸福林带
幸福林带是西安市东西发展主轴线的延伸,是城东核心的绿化生态轴。全长5.34km,景观设计范围为73.19公顷。周边地块以商业办公为主,长乐路、咸宁路将规划两处新城核心CBD。
在西安城市东拓的发展框架下,集合地上景观、市政道路、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的幸福林带,将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全市最大的市政、生态、民生工程。
2019年1月,中国风景园林网等单位承办了西安市幸福林带景观及亮化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征集活动。经过主办机构、承办机构共同精心的组织筹备和公正评审,最终于2019年4月评选出优胜方案。经过近两年的施工,西安幸福林带终于于2021年7月对外开放,并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我们将从景观和照明两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该项目进行阐述。
ATKINS团队提出“都市绿谷”的设计理念,打造西安城市新地标。将场地两侧城市空间统筹考虑,延伸绿色构架,同时将地下空间打开,增加采光面积,纵向渗透绿网层次,形成一个从建筑到地下立体打造的都市绿谷形象。
场地以绿廊形式向城市两侧延伸,连接周边形成绿网结构,内部则利用墙体绿化、坡面绿化等形式渗入地下空间。地面营造景观地形及雨水花园提升场地生态效应;利用植被和风洞原理将郁蔽的森林和开敞的空间交替分布,带动微气候循环,营造舒适的活动空间。
功能分区
根据 “运动、购物、休闲”的地下主题功能空间,以动之谷、森之谷、乐之谷三大景观主题打造地面特色景观分区,将公园渗入城市,带动周边,展现西安都市新活力。
动线联系
城市慢行网络将公园与周边紧密连接。漫步道与慢跑道的林荫主园路,串联起林带的各个功能空间 。主园路串联各个景点,打造多条丰富的城市文旅游线。林带两侧的自行车道无缝衔接城市绿道体系。公园地下的地铁站点将公园的服务范围辐射到其他城区。
文化展示
通过连接周边六个军工厂遗址,着重打造林带与军工厂文化衔接界面,文化地景、家具标识与军工元素相呼应,同时引入高科技互动设施和智慧公园理念,打造出一个承载场地记忆,展示城市未来的门户景观。
分区设计
动之谷
动之谷的设计考虑将运动引入森林,通过幸福之门、森林运动场、家庭拓展乐园展现森林运动活力,打造森林运动体验;同时利用地形与活动设施,将绿色从地面渗入地下。植物博物馆和林荫花阶,让人们在自然运动的同时,学习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
森之谷
设计提取“石”、“光”、“水”、“风”森林元素,四个主题园通过地质肌理、光影、雾森、风雕塑等手法,打造森林购物体验。咸宁路、长乐路CBD核心节点结合区域主题,将空中、地上、地下融为一体,成为多维度森林绿色空间,打破视觉和尺度上的空间界限,形成主题鲜明、闹中取静的森林之谷。
乐之谷
乐之谷集合了创意集市、阅读花园和音乐草坪,助力打造浓厚的艺术生活氛围。
在乐之谷,提取大巴扎、图书馆的文化元素,绿色以文化符号延续地下,图书馆的下沉空间将成为户外阅读、交流的共享空间,与创意集市、音乐草坪共同创造高品质的乐活之旅。
西安幸福林带工程景观照明设计
设计: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
幸福林带是西安城市肌理中亮眼的一笔绿色,它能够完善城市蓝绿格局,通过绿道联系周边各城区。设计师强化幸福林带的“森林”属性和生态属性,塑造城市里的多样生境;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增强绿岛效应, 塑造城市风道、氧源基地;这里是西安的“第三轴”和CBD核心区,规划有三条地铁线路、5个地铁站点, 林带位于全球最大地下综合体上,设计注重地下地上功能、人流、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共享、体验、智慧为特色的幸福之路,如丝带般串联起地下地上的所有衔接点,聚集人气和活动,结合空间的属性和特质,10处景观节点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赏体验;人与自然互相渗透,又互不干扰,幸福林带,编织出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的相处之道。
以“幸福之路、编织自然”为幸福林带的主题,同时结合西安特有的景观要素、文化元素,构建起一个可休闲、可体验、可玩乐的景观大道,成为展示西安文化内涵、地域风情、国际都市的景观空间载体。
项目的建成将为西安提供城市景观名片、绿色地标,联系若干城区的绿色通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重要的市民户外休闲活动场所,调节城市气候—形成绿岛效应,氧源基地和微风通道,起到积极发展的意义。
设计思路
整体结构上,采用地上、地下立体衔接,动线完整连贯,导向性强,活动场所集中而有趣。以“林”构成塑造空间的主体,营造大小变化、开合有致的“绿色厅堂”。
项目整体打造“幸福之路+金色丝带”模式,统一的设计语言串联起整个公园。连贯性通过相同的材料,质地和颜色表达,但又各具美感,植根于历史和传统。金色同时反映了历史上西安的黄金时代。
项目整体设计理念
设计师把握的设计原则是将有温度的设计,注重人的户外舒适度。种植设计注意冬季避风,夏季引风;注重营造微气候。众乐之林,设计增强体验性,参与感和互动性,智慧性。
用超大地下综合体与林带的叠加,设计注重地下地上功能、人流、空间的有机联系。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混交林,异龄林,近自然林),增强生物多样性,生物通道绿色天桥。在水景设计及雨水的渗透、收集和回用等相关方面,设计师都有所思考,采取对应的措施。
设计亮点
作为北入口区最主要的景点,源于秦岭的景观元素展现了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高达12米的山地地形,包含圆形剧场空间,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公共聚会。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森林以及景观湖。高架步道从北到南连接整个区域,穿过森林景观,在湖上方,连接至圆形剧场,这里将成为西安旅游的新地标。“森林音乐广场”,是树的海洋、花的世界,也是城市节庆活动的天然舞台,人们在参天大树下呼吸着草木芬芳,音乐与大自然的灵气完美融合,使驻足观赏的游客沉浸其中。
丰富多样的森林以及景观湖效果图
森林音乐广场
在主要的景观节点上,一张张伞帟好像金色的云朵,漂浮在幸福之路的半空中,为园区洒下片片清凉。除了具有休闲和通勤功能的林荫大道和幸福之路,该区域主要为森林区。高架路径通过水面和林冠,为游客创造了独特的体验。
森林区
幸福森林
架空步道
照明设计遵循“绿色用光、智慧互动、特色鲜明”的设计原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光源,避免城市夜景照明超能耗,达到“人、景、建筑与自然” 的和谐。在保证使用功能光的前提下,实现用光塑形,用色温辨空间冷暖,用光带引导视线流动的诗意化表达。分区域、分时段控制光色,达到舒适惊喜的游览体验,同时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夜间环境。
林荫大道夜景效果图
照明设计节点 “和平繁花” 效果图
奥体中心系列景观项目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中轴贯通,里坊规整的空间结构已作为城市的历史基因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单轴线空间结构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形成三轴三带的基本格局。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奥体中心坐落于灞河之畔,西安国际开放轴的东拓段,在区域自然格局和城市空间层面均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十四运的主场馆所在地,由“一场两馆”三座主体建筑构成,总面积57.5公顷,是国际标准的体育中心,是生态、开放、多元的城市公园,也是西安向世界发出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围绕西安奥体中心的一系列设计,设计方都希望能够引领一种生活方式,服务于人民。让生态引入城市,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但在设计的不同方面例如赛会再利用、雨水花园等,不同的设计公司给出了不同的方案。
西安奥体中心公园:公园城市+
设计:艾绿设计(艾绿尼塔)
奥体中心将作为全民体育、科技体育、艺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设计上更多的是对全民运动与美好生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文化符号,串联古今
古都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核心区。整个设计起源于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将丝绸之路的文化基因融合到设计中,用“丝带”文化符号贯穿全园,各种“丝带”的艺术演绎,串联了古今的文化,也串联了奥体全园的景观。
设计概念
通过绸带“舞动”,将极具张力的色彩和曲线运用于景观形态之上。有形的串联起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在内的“一场两馆”和玉带公园、丝路花带的核心轴线,也串联起周边的商业建筑和公园设施。
传承古代体育文化、趣味民俗体育。将古代的趣味体育用现代的手法演绎和诠释,达到体育艺术的创意新高度,激发全民运动激情,达到全民健身的美好目的。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昔日丝路的辉煌记忆现在通过科技化、戏剧化的手法在场地中完美演绎。铺装、丝路桥、艺术雕塑和小品、坐凳的设计都统一为“丝路”的元素。
现代科技,智慧共享
智慧科技和未来感是奥体公园主旋律,赛时基于智能化技术和支撑平台,服务全运。
通过建设基于智能化技术和支撑平台,构建智慧公园,增加与游人互动项目,提升公园的服务能力与吸引力,打造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
市民可在旱喷广场潺潺的水声中,步步莲花,体验虚拟和现实的交错;可在灯光绮丽的草坪上,摇动新月吊椅,品一杯咖啡;可在露天大台阶上看一场激情四射的乐队Live;可在缓坡而上的雕塑公园与光和影来一场梦幻的邂逅。
功能转换,持续发展
优秀的设计一定是面向未来的。充分考虑了奥体中心园区赛后公园的发展,将赛时与赛后进行功能转换。是比赛的体育中心,也是公众休闲的公共场所。
赛时空间更多的以大草坪和广场空间为主,交通便捷平直,要求快速到达。赛后会把部分广场空间增加游乐设施、绿化种植。
赛时大面积的停车空间,会转换成健身器材场地,或者球类场地,同时增加绿化种植。赛后的交通,会更加的迂回环绕,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各个活动的小空间。
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可续发展和低碳理念,采用多季节的低碳模式——海绵城市。
选择“ 碳友好" 园林材料, 减少”碳足迹“,合理处理园林废弃物,对园林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多使用清洁能源,依托智能化技术进行节能设计,降低养护成本,延长园林生命周期。
雨水花园承接场地内部汇集的雨水,起到渗、滞、蓄的作用。也根据时间的变化,雨水花园将有三种状态:短时的满水状态、少量积水状态、干涸状态,均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赛后奥体中心将集运动、休憩、商业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大家的乐园。
中轴生态公园
设计: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连接:因地制宜的森林生境营造
充分考虑国际港务区天然的的生态本底系统,打造一条通往灞河的生态连廊,因地制宜,营造城市森林生境系统,形成天然绿色氧吧。体现港务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引绿入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公园内种植乔木66种,灌木25种。包括5100余株乔木,6400余株灌木。着重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的景观效果。选用乡土树种白蜡作为公园行道树,营造特色秋季景观。大量乡土乔木的种植,为园中的大部分硬质景观提供了林荫覆盖,营造了舒适的户外环境,同时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
社会服务:生生不息的活力城市客厅
从城市空间层面,基地周边是以体育健身、文化产业为龙头,同时集金融及商业服务业、旅游休闲、购物消费为一体的中央活力区;场地为不断崛起的港务区打造一个服务周边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城市中央公园。沿公园中轴打造大尺度功能空间,依次打造五通广场、凤羽坪、琪花园、瑶草园、环翠地等多样化活动场地,为市民提供多功能活动空间。在公园与城市交界空间打造休闲茶室、儿童游戏、运动健身、植物展览等小型活动场地,满足周边居民与商务人士日常生活与工作需求,使公园成为国家级活动举办地、大型文化展示厅和城市居民生活聚集地。
文化融合:美美与共的丝路文化公园
场地位于灞河中下游地区,自史前时期就属于仰韶文化核心地带之一,是 “中国”“华夏”概念的发祥地。提取仰韶文明半坡遗址典型的“鱼纹纹样”中的鱼形曲线,作为空间骨架的设计灵感来源。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蕴含了历史悠久的丝路文化。选取古丝绸之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9个国家及城市,提取其城市代表性元素及相关文字介绍形成图案符号,印在6米主园路地面上,使中央公园融入丝路文化特色,体现港务区古今交融的文化底蕴。
丝路文化细节融入公园系统
五通广场:公园动感活力客厅
五通广场名称源于“丝路文化”的新时代延续,寓意着陕西西安以及国际港务以“开放、协作、连通、进取的新丝路精神”欢迎全运会的召开、五湖四海宾客的到来。
五通广场石榴花瓣状花坛
旱喷广场
“石榴花岛”与“丝路飘带”地面铺装纹理
“石榴花岛”保持了公园入口节点开阔的空间感
凤羽坪
凤羽坪是“奥体中央景观轴”上的重要景观节点,是人群从地景建筑进入奥体中央公园区域的主要入口和活动场地。
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展翅飞来,凤羽坪提取凤羽展翅的意向,通过弧线型的铺装形式、条形的灯带、植被种植展现凤凰展羽的形式之美。
绚烂的月季花带 仿若凤凰的羽毛
曲线形的场地设计语言
凤羽状的曲线铺装灯带
琪花园:在自然中放松心灵
琪花,意为仙境中玉树之花。琪花园寓意犹如仙境般的花园。
琪花园的整体平面形式提取仰韶文化青铜器常见的云雷纹纹样作为空间骨架,经过提炼,赋予功能,形成路网结构、花池挡墙以及花带形状。使得花园融合了地域文化特征。
场地中融入的云雷纹设计
琪花园花境
雨水花园: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琪花园中的雨水花园系统
融合公园城市“生态引入城市”的理念局部打造旱溪草沟
结合高差形成下沉科普认知花园
采用透水混凝土、花岗岩嵌草等生态透水材料
贴近自然的嵌草铺装
奥体中心室外景观
设计: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城市脉络:山水格局的再强化
从城市空间层面,以基地为始的奥体绿色生长轴,东至港务大道,是融合文创科技、商业商贸、总部集群等功能的城市发展中心带;从自然景观层面,西连灞河,东望骊山,是联结山河,引导区域空间与生态格局城市景观通廊。因此,基地在空间结构上契合了城市轴线,以中轴为主导,横贯东西,形成古城文化背景下特有的空间仪式感;以森林公园为整体基调,继承区域格局中山水的对话关系,衔接灞水,融于山、水、城之中,形成水体、公园、城市一脉相承、层层递进景观序列,也奠定了城市轴线城绿相融的基调。
奥体中心与城市轴线
奥体中心主轴空间序列:起、承、延、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场地西端以喇叭口形态衔接灞河岸线,自西至东收紧,以铺装为主的开放广场保证了场地与灞河右岸视线通廊,作为场地空间序列之“起”。
西广场与灞河 ©叁山影像
主场馆以东为“盛世之印”广场,是承转衔接东、北、南入口及景观分区的枢纽性节点,周边以人工地形和整石座椅形成“环抱”之势,可承载各类城市大型公共活动。
中心广场鸟瞰夜景 ©叁山影像
中心广场作为场地中心枢纽,是场地景观及功能性的中心节点 ©张锦 ©叁山影像
人工地形及城市座椅形成的”城市看台” ©张锦
整石座椅 ©叁山影像
广场以东采用中正严整的轴线形式作为场地骨架,融入城市空间序列。中轴南北两侧分别以三行列植七叶树形成林下空间,强化中轴仪式感的同时柔化空间边界,削弱传统中轴空间严峻、压迫之感。
▲仪式感的中轴空间 ©张锦
中轴空间夜景 ©叁山影像
中轴两侧的林下空间,为人群提供了宜人的休憩场所 ©张锦 ©叁山影像
东入口处,轴线空间再次向南北渗透,并对规整的南北绿地界面进行切割、重组,形式上与东部绿地对仗,使场地与城市轴线其他节点空间衔“合”。
东入口 ©张锦
流动意态:丝路意蕴的新赋能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第一大内陆港”的国际港务区,“丝路文化”一直是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绵延千年的文化线索。在场地严整的中轴骨架基础上,将“丝路”以隐喻、象征的手法表达在场地之中。
“丝路”作为线索环绕场地 ©张锦 ©叁山影像
流动的空间序列组织起了场地内一系列空间节点及功能性场地,形成一条富有活力的“丝带”,是游弋在场地内的景观动线,也作为慢行与运动环线穿梭于绿茵秀景之中。
“丝路”作为运动与慢性环线,也是景观游线, ©叁山影像 ©张锦
粹炼攒合:场所文化的标识性
在深切融入城市文化脉络的基础上,作为西安第十四届城市运动会主场馆园区,“西安”、“体育”这两大文化要素作为标识性元素以铺装图底的形式表达在场地之中。
石榴花是西安市花,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经过抽象、提炼运用于盛世之印广场中,以凝练、简洁的符号作为场地最显著的“印记”,同时层叠变化的环形图案配合圆形广场,增强了空间的聚合感,西广场也设计石榴花“印记”形成呼应。
“石榴花”造型铺装共十三瓣,寓意西安十三朝历史底蕴, ©叁山影像
抽象后的石榴花造型予以中心广场更丰富、动态的视觉体验 ©叁山影像
北入口以五环标志凸显园区体育公园的属性,铺装形式采用线性的流动意态,与组团绿地相辅,流畅衔接市政界面与场地高差。
北入口五环广场 ©叁山影像 ©张锦
附属建筑形态、色调提取自游泳馆现代、几何感的立面形式。矮筑、宽檐、折线的设计元素,使景观建筑与主场馆在风格及格调上统一,也保证了建筑主体流畅的融入景观环境之中。
场地激活:多重功能的复合场
西安奥体中心园区不仅仅作为赛时的“体育中心”,亦承载了运动、休闲、生态等多重属性。景观在这里不仅服务于赛事本身,也从人的活动出发,兼顾了场地的市民性与公共属性,考虑了赛后的使用场景,营造一个复合的、弹性化的公共空间。
场地秉承“森林公园”的整体基调,林荫覆盖,地形起伏,四时皆景,供市民活动休憩。
赛时使用场景与赛后使用场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游憩于绿茵秀景中的人群 ©叁山影像
傍晚时分,中心广场成为市民公共活动的最佳场所 ©叁山影像
公园承载着休闲、生态多重属性 ©张锦
儿童活动区不同于场地整体基调,以瞩目、活跃的色彩及流畅起伏的空间营造生动、富于童趣体验的亲子乐园。
儿童活动区及周边绿地鸟瞰 ©张锦
儿童活动区整体采用epdm材质,色彩明快 ©张锦
场地西部停机坪、室外运动场界面等空间,均作景观化处理。
停机坪鸟瞰图 ©叁山影像
西安奥体中心以“森林公园+体育中心”的设计定位,生态为底、以人为本的的设计策略,打造了一个开放多元的城市空间,使其彰显城市形象、组织多重功能、融入城市生活。她回应了新时代城市发展诉求,塑造了一个在大美的绿境之上全民共享、功能多元的区域之芯,是开创现代化体育中心、激发区域竞争优势的有力实践。
其他城市配套环境改造提升项目
西安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国际港务区段)一期项目
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国际港务区段)全长约4.12公里,其中核心区域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700余米,蓄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与西安奥体中心及全运村等重大项目紧密相连。建成后,不仅成为水岸相接、绿意盎然的绿色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优质滨河亲水公园,还将为奥体中心绘出一道华丽的滨水天际线。
该项目遵循“一核、两岸、三道、六景”的规划结构,通过河堤拓宽、亲水平台建设及景观重塑等方法,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处“全开放、高参与、重生态”的滨水主题公园,也为小型马拉松赛事提供赛道。
“三河一山”绿道
保护为主、修复为辅、合理利用,采用生态优先的“逆向规划”理念,以灞河、渭河、沣河和秦岭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以水质提升、河道治理、路网连通、城市增绿、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为重点,构建“三河一山”绿道网络。
设计目标:打造一条条呈现多彩自然的生态廊道;打造一条条体验古都山水文化的遗产廊道;打造一条条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幸福廊道。
按照《方案》,将充分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和秦岭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构建出“三河一山”绿道网络。
依遗产保生态开创幸福大道
生态、遗产和幸福是“三河一山”绿道建设的关键词。
在绿道与生态的关系中,将依托绿道建设保护修复沿途生态,构建大西安生态骨架,展示山、水、塬、 田、城相互交融的城市格局。
在绿道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中,将通过绿道有机连接沿线文化遗产点。对不可移动文物、古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自然环境等,进行整体保护、利用和展示,让遗产走进生活存于生态之中。
市级统筹属地建设
根据《方案》,在“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实施过中,按照市级统筹、属地建设的原则有序推进。
国际港务区段:建设完成港务南路桥1座,水秀公园、灞渭湿地等2处节点,以及建成一级驿站1处、三级驿站6处。
《方案》中,全域治水300多项治理任务,将全面打造西安水域治理的全新格局,形成沣河文教园、沣河梁家滩湿地公园以及灞河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水域新景观,为古城市民休闲游玩增添新去处。
在绿道与幸福中荡漾,在画卷和活力中前行
“三河一山”绿道全面建成指日可待,将为西安提供更优美更舒适的文旅新场所,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安长安公园
长安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子午大道以东、城南大道以西、学府大街以南、锦湖街以北,是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省市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是长安“全域治水 碧水兴城”以及“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板块,是古长安八水之一潏河生态景观廊道的核心节点,将成为西安市民休闲观光的全新目的地。
沿着潏河河道建起城南“绿肺”
漫步长安公园,就像徜徉在山间河畔,微风徐徐,满眼皆是清幽自然。
作为长安区景观元素涵盖范围最广的公园,长安公园以潏河河道景观为主题,打造了集自然河道、山地风景和水景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园内设滨河、湖面、湿地、运动、专类花园、花谷、农耕七个功能区,着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胜地、山水休闲乐园”。
公园以改善区域环境、建设城南“绿肺”为目标,通过对地形、地貌、水系的开发利用和修复,使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整体生态平衡。园内规划了两条景观廊道,即以河、湖面、湿地为主题的水景廊道,以公园高地形成的山地景观廊道。据工作人员介绍,山地景观廊道主要以建筑垃圾为材料,与湖底黄土拌合夯实、堆积而成,形成了子午山、茱萸峰等多个高点,不仅打造了高低起伏、移步异景的效果,更消纳了西安南郊大量建筑垃圾,实现了变废为宝、自然生态。
长安公园分两期建设,此次正式开园的是公园一期。公园突出“植物造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乔木、灌木、藤本等200余种,形成了多层次、多主题的立体植物景观。同时,無恙花谷、岩石园、台地花园、蔷薇园等重要景观节点,更是让公园呈现出叶舞花飞、缤纷多彩的独特自然风貌。
园内四种特色路线为市民打造舒适休闲地
为体现公园文化长安、山水常宁、生态潏河的建设理念,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时尚文化、体育文化、生态文化为出发点,正式对外开放的公园一期,建设有国际轮滑场、音乐广场,已先后举办国内外音乐会、舞剧、音乐节近10场。
“园内的常宁博物馆、多功能温室、市民家庭休闲农场等近体验场所,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还为大家提供了回归自然的活动场地。周末带家人来逛逛,既欣赏了美景,又能感受古城西安的文化。”工作人员介绍道。同时,公园在不同节点设置了功能互补、风格各异的商业建筑,主要有常来咖啡屋、滨水茶社等,满足游客休闲购物的需要,打造一座市民心中的理想公园。
根据游客不同需求,园内设置了四种特色路线:环湖慢行步道,打造最美跑道;电车游览路线,为游览景观节点提供便利;自行车运动路线,感受骑行的魅力;水上游览路线,观赏潏河两岸风光。家人游玩,日常晨跑,健康骑行……在这里都能满足。
随着长安公园的正式开园,长安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画卷已徐徐铺开。未来,31个公园的陆续建成开放,将会为“美丽长安”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断打造自然、生态、人文和谐共生的城市新景观。
资料来源: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艾绿设计(艾绿尼塔)、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等。
穿水公园——麓湖活水公园首开段 | Lab D+H
陕西绿地杨凌 · 城际空间站(大区) | 意地设计
融创北京集团:景观产品价值主张——儿童篇
泽信 · 云筑示范区 | 源树设计
西北沙漠里新开一家高端酒店:东驿敦煌酒店 | 集美组设计
新疆万科 · 都会未来城 | 陆玛景观
【视频号推荐】
项目文章没看够?视频凑一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