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首个希望工程校园图书馆:最好的校园应该像公园一样自由舒展 | 甄选分享

集景堂
2024-08-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设计丝路 Author 设计丝路

本视频由设计丝路DesignThinking独家策划摄制

△建议不要错过视频,随吴瑞老师走进树下阅读的图书馆哦



贝壳,在阳光、海浪、沙粒的共同作用下,外观是那么的漂亮:线条柔和,色泽光鲜,是一件无可争议的天然艺术精品,但是贝壳的真正价值在于,给壳内的生命提供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校园建筑所追求的,就是为一个个生命个体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最佳空间和最优环境。


“在粗糙的斑纹里/是否/看见我精致的内心/以及/澎湃的大海”


让孩子在校园里舒适、自由、健康、快乐地生长,这就是校园建筑的全部意义。


——杨斌《教育美学十讲》



建筑与整体环境,孔锦权摄



西安市高新六高座落于鄠邑城东约8公里处,北面秦户路,南依北庞村,是一所环境清幽的农村普通高级中学。该校创建于1956年,始为初级中学,1970年改为高级中学,属县立直属中学。2018年划归高新教育局统一管理,得到高新一中倾力帮扶。目前学校有32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属全寄宿制。


2019年为助力陕西希望工程三年攻坚公益计划,共青团陕西省委与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署《支持陕西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由三星集团向陕西省青基会捐资援助高新六中等学校改善基础教学条件。2020年三星集团再次向陕西省青基会捐资援建陕西希望工程首个校园图书馆,成为陕西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重点项目之一,取名为“终南书阁”。


项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垣建筑设计工作室担纲设计,作为陕西首个希望工程校园图书馆,设计丝路在高新六中校园对项目主持建筑师吴瑞进行了本次采访。




现代社会过分追求效率

缺乏有质量的公共空间


设计丝路:项目接手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吴瑞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校园的建筑都是注重效率与管理的行列式体量,体量之间留出了尺度过大的消极空间,缺乏空间质量。整个校园很难找到几处积极的、舒适的、可停留的公共空间,学生下课就在走廊活动,放学了就去食堂,然后回宿舍。


并且它是一所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所以我们也更加希望打造一个能放松心情的场所,让孩子和自然去对话。


△基地原状,吴瑞摄


设计丝路:好像我们所用所见的大部分学校都这样的布局。

吴瑞:今天我们看到的校园其实和办公楼或者医院没什么区别,都是轴线布局,走廊加房间的模式。建筑之间留出大的广场或道路,其实跟人的身体和感受没多少关联,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体量本身的累积,体量之间的空间只是缺乏设计的冗余。


设计丝路:这种追求现代效率的大体量建筑是不是从柯布西耶时期就开始了?

吴瑞: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柯布或某个人的问题,这是工业文明与生产力大发展之后社会与经济形态在建筑上的表现,因此可以去批判的理解“现代性”,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理性”和“效率”,一切都需要在有计划和有目的的状态中进行。


设计丝路:目前我国设计的比较好的中小学校园有些?具体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出色?

吴瑞:随着教育资源需求量在全国各地的迅猛暴增,校园建筑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如深圳地区的“新校园行动计划”以及相关的联展活动,就着重探讨了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如何还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校园空间。活动催生了大量有关校园空间的新思路,突破了很多原来不合理的规范和教条,并结合当下语境重新定义了校园建筑的可能性。


比如校园应该更加重视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日常交往,避免过去那种仅仅追求效率与管理的兵营模式,使得建筑的布局、朝向与高度更加合情合理;校园内的部分公共空间可以与周边城市社区分时段共享,积极融入到社区环境中,让校园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性场所;占地较大的田径场升到空中,节约出了大面积的地面空间为它用,可以设置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或是部分返还给城市或社区的老百姓;原本呆板无趣的教室单元也被更加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所替代,适应了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


产生的新变化还有很多,总之这些变化都积极推动了校园空间往人性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深圳新沙小学,一十一建筑



身体感的小尺度

积极的冗余空间


设计丝路: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吴瑞我们首先集约的把这个图书馆变成两层高的长条状体量,然后把它放置在场地的最东边,尽可能少的去破坏原有的花草树木。面对花草树木和更远处的秦岭和村庄,就产生了这个檐下空间,目的是利用适宜的空间尺度创造与自然融通的身体体验


深檐与花园的对仗,吴瑞摄

△檐下反转的阅读空间,孔锦权摄

图书馆与花园,孔锦权摄


其实这也不是我们的创新,在中国或者日本的传统建筑中都可以体验到尺度宜人的檐下空间,既成为了内和外的介质,又让人与人可以在这个空间中惬意的完成坐、卧、立、行等活动,甚至我们陕西也有“房子半边盖”单坡屋顶的房子,它坡下去的那一面就预示着与内部使用者紧密的身体关系


△关中民居“房子半边盖”模型,图源网络


这个房子的尺度其实我们考量了很多,一层的檐下空间是2.4m高,室内的顶面和它是平齐的,这样就保证了人的视线可以被压向外侧的自然之中,坐下来的时候尺度也会很舒服。


整个建筑都有一圈檐下的空间,我们称之为“可以坐的立面”,目的就是让人在这个下面停留。


可以坐的立面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朝西是花园,所以我们悬挑了一个4.2m进深的檐下空间来回应自然环境。另一原因是在设计之初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这个学校管理很严格,图书馆在白天大部分时间将不会开放。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设置积极的半室外空间让学生在图书馆关闭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到此使用。我们还把部分书架反转到了这个半室外的檐下空间中,让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来此享受树下阅读的乐趣。


这个学校是全寄宿学校,把底层打通,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的公共空间


诗意的树下阅读,孔锦权摄

檐下反转的阅读空间,孔锦权摄

檐下空间与看台共同围合出静谧的花园,吴瑞摄

夜晚的檐下空间,孔锦权摄



仪式感的大尺度

校园的精神堡垒


设计丝路:多次听您提及建筑的精神性,您如何理解建筑的精神性?


吴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永恒不变的具有精神内涵的东西,这些通常叫“集体记忆”。建筑是一种物质实体,它的物质性里边儿肯定有这份隐藏的东西,大家看到了就会有情感上的共鸣。


现在去广东或福建,依然能看到民居里边有祠堂。我去调研的时候发现,祠堂每天都很干净,每天都有香火,说明有专人在管理,整个家族都在用心维持这个事情,但这些东西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精神,其实就是人类对集体记忆和情感的维系。


设计丝路:作为图书馆建筑,它的精神性应该很强,您又是如何通过设计去塑造的?


其实不管是中国的传统书院,还是佛教寺院,最重要的建筑都是那个藏经阁或藏书阁,现代大学称之为图书馆,它们都象征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世界,往往具有最崇高的地位。因此校方为我们选定了目前这个重要的场地,它面向主广场,可以完成对校园界面的塑造。建筑的面积只有300平米,因此我们让这个体量的界面尽可能完整并高大一些,这样就和周边的教学楼共同围合出了这个主广场。并且广场上所有集体活动都有了一个仪式性的背景,即一种正面性的感受。


比如我们熟悉的故宫,太和殿便有着这样的作用,它统领了一个“大院子”,表现出仪式性的九开间立面,屋顶、柱子、廊子、台阶等要素共同构建了它的正面性与仪式感。这个图书馆学习并抽象了这些内容,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延续和对话。



“大尺度”东界面作为仪式性“正面”,刘怡嘉摄



设计丝路:相对于营造图书馆背面舒适的灰空间,打造图书馆的精神性,只要占据核心位置,有一个足够的大的界面,仪式感是不基本就营造出来了?

吴瑞:其实两各面都各有难点。因为这是一个300平米的房子,它旁边的房子都是体量巨大的,相比较这个房子,如何让它在这儿显得大,是需要我们多加思考的。


我们首先把体量拉长,设计了一个南北走向、长条状的体量。然后,在一层全部用玻璃围合,二层上边儿是一个架构层,从广场远处看,屋内的场景一览无余,透明通透的视觉好像房子飘浮了起来,使人们在视觉上形成空间扩展的感觉,这是从外边儿看到的大。


“正面性”的夜景,孔锦权摄


在房间里面,如果它和自然环境尽可能融通的话,内部空间就会被延伸到外部,就像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子”,亭子虽小,但它有容纳周边环境的力量,无形中就让“小”变“大”了。


△一层内部看向外部,孔锦权摄

一层内部看向外部,孔锦权摄



在二楼我们做了一个面向广场的大窗户,斜屋顶与大窗户构成了一个打开的喇叭口,因此当你站在窗口的时候就会感觉身体被往外推,也可以说是整个广场被吸纳到这个建筑里边儿了,无形中感觉空间变大了。三星集团的总裁来这儿视察的时候,站在窗口说:他相信学生站在这的时候,一定会为这个学校的变化感到自豪。


△二层空间的取景器,孔锦权摄


总的来说,就是在一个小房子里边,我们如何让他有不同的体验,如何让常规的“小”或“大”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换位体验。并且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心情会随着空间体验的变化而变化。我认为校园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精神性,但又不能够那么咄咄逼人,要展现出场所的开放性,要让人能够放松、能够体会、能够激发出想象


△二层空间的取景器,孔锦权摄


△二层空间的多样性阅读体验,王琛摄

△夕阳下的二层空间,吴瑞摄




西安市高新区第六高级中学图书馆:

形式的两面性

文/垣建筑


一、塑造场所


不论是中国传统书院还是世界各地的学校,图书馆(或称藏书阁)通常都是校园中的核心建筑,象征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基于此,校方精心挑选了位于校园主广场西侧的空地,希望通过图书馆的建设来提升校园主空间的品质,展现一个农村中学面向未来的决心。


项目区位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该用地是一个未经打理的小花园,植物在其中随机生长,师生较少进入。设计之初走访时花园中还有两颗苍天的白杨树,但疫情之后再次调研时白杨树已病死移走。花园的西侧毗邻学校运动场的钢结构看台,看台屋顶覆盖下的空间被一堵隔墙分为东西两部分,靠近花园部分的空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但却提示了半室外空间在未来的改造可能性。天气晴朗时,站在花园内可透过看台与旁边建筑的空隙远望村落屋顶与秦岭山脉共同构成的天际线。


从基地看远处的村庄和秦岭山脉  摄影:吴瑞



借助花园,我们试图打造一个与自然融通的图书馆,还原那种下课之后蜂拥跑向自然的儿时记忆,并实现每个学人对于“树下读书”的诗意想象,这也从根本上有别于封闭内向性的传统图书馆模式,而产生积极融入校园环境的开放意识。为此,建筑被压缩为一个长方形体量,尽可能靠向校园主广场,以保证对花园的最小干扰,同时与看台围合限定出一个尺度宜人的“小院子”。这个“小院子”利用图书馆建设开挖的土方堆叠出了自然起伏的缓坡地形,并在施工结束后栽种回原有的树木,以保证场所记忆延续基础上的优化。


图书馆的长条形体量与东面广场南北方向的两栋教学楼共同围合限定出广场这个“大院子”,并赋予“正面性”观感以满足仪式性集体活动的需要。在此,图书馆成为了限定校园空间的要素,产生了前后两个不同性格的大小“院子”,界定出校园空间的多元特征。


大小尺度对比的概念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鸟瞰视角模型照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二、形式的两面性


建筑东西两面不同的场所性格反过来也决定了建筑的形式生成。因为建筑面积较小,东面之于广场的限定作用就要求通过尽可能完整的体量来实现,从而产生7.5米高的“大尺度”东界面作为仪式性“正面”,以塑造集体活动时的稳定感与围合感。


西面则需要消解尺度的“大”来应对阅读者与花园之间的身体感受,最简单的方式即学习”关中民居”屋顶半边盖的单坡语言,由高点缓缓下降后产生檐下2.4米高的“小尺度”空间感受。

△大屋顶概念图示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具有鲜明特征的单坡“大屋顶”由此造就了形式的两面性,其覆盖的下部空间满足了身体从“大”到“小”的体验。试想,花园内的小树茁壮成长为苍天大树,树影婆娑于这片迷人的场地、秋叶落满屋顶和草坡、孩子们怡然自得的分散在花园各处......一起构建起“树下阅读”的诗意。


图书馆与看台围合出的花园,孔锦权摄



三、共享的檐下空间


“大屋顶”之下的空间界面在北、东、南三个方向略向内收缩,形成檐下“可以坐的立面”,满足师生课余的休憩和交流。西界面向内收缩4.2米,形成“大屋顶”悬挑所覆盖的“半室外空间”,面向花园的书墙把“室内阅读”反转到了这个“半室外空间”,既融通了内外关系,又可在在图书馆关闭的情况下继续满足师生的使用,促发校园共享生活的多元发生。台基部分也做了地面板的悬挑处理,使绿草可以渗入到板下,让建筑显得更加轻盈。试想,雨季来临,顺坡屋顶而下的雨帘、半室外的阅读、雨滴拍打树叶的声音......一起构建起“檐下阅读”的诗意。


内外空间的渗透,李少翀摄




四、开放的日常与静谧的世界


“大屋顶”架构与其覆盖的下部空间分别形成了建筑内部的上下两层,展现出开放与静谧两种不同的空间氛围:一层除了框架结构柱和包裹空间的低矮书柜(0.75米高),均采用通透的玻璃界面以达到与周围环境最大化的互融。悬挑的屋檐与室内吊顶处在一条水平线,使内部空间进一步延展到周边的景观中,满足了师生在绿意盎然中愉悦的阅读和研讨时光。


与半室外“书墙”相邻接,设计把管理、储藏和楼梯等服务空间集约在一起,既保证了剩余空间最大化的向环境开放,又把一层空间分化为了三个空间领域以满足包括阅读、学习、研讨等多用途的可能性。


三个空间领域相互渗透并分别延展至不同方向的外部环境中;二层借助“大屋顶”的架构形式及包裹感产生了静谧的阅读体验,部分暴露的结构梁制造出空间的张力和精神性体验。坡屋顶较矮处被部分抬起,其一是为了获得空间使用的净高(2.25米)。其二是形成采光、通风和借景的水平高侧窗,在天气晴朗之日还可远观如画的秦岭山脉。其三是利用起伏变化的屋顶与暴露的结构共同产生空间尺度和领域上的分化,每个空间领域结合不同位置与大小的窗洞口取得了与外部景观之间的视线呼应,制造出阅读环境的微妙差别,让每一个阅读者都可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位置。


通高的多用途空间,孔锦权摄


△二层空间的多样性阅读体验,孔锦权摄



五、博爱精神


“终南书阁”面积只有300平米,却兼具图书陈设阅览、电子阅览、学习研讨等功能。在建设伊始就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支持,特别是陕西省图书馆捐赠优质图书1.5万册,并免费设立数字资源服务站让该校师生享受到陕图的全部数字阅读资源,使“终南书阁”成为陕西希望学校藏书最优质、环境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小型校园图书馆。在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开馆仪式中,校长吴钊认为“终南书阁”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图书馆,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的博爱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六、结语


这个低造价的校园图书馆在各方的努力与支持下仅用2个月就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在世界读书日开馆那天,看到放满书籍的书架和坐满学生的空间,我们唯一的愿景就是希望为农村的孩子们建造更多的“希望图书馆”来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和关爱.....



设计图纸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A-A剖面 Section


B-B剖面 Section


C-C剖面 Section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安高新第六高级中学图书馆

项目地点: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设计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吴瑞、王毛真、李少翀
设计团队:杨晓涵、刘怡嘉、牟子雍、郭铭杰、王琛、胡祎航

合作建筑师:李兴辉

结构设计:边真

技术顾问:冀楠、郭珍、王凯利

项目业主:西安高新第六高级中学

捐 赠 方: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
项目层数:地上二层
建筑规模:300㎡

设计时间:2020.07-2021.01
建成时间:2021.04

摄影:孔锦权




山西吕梁留村毛主席路居地文化园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12 工作室


西安西咸沙河廊道生态湿地运动健康公园 | 阿拓拉斯


“未来社区”模式——为城市更新赋能 | 一期一讲


西宁阳光城·金座长岛——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公园


西安复地 · 大华1935商业广场 | 贝尔高林


郑州古树苑公园一期景观提升 | 奥雅设计




【视频号推荐】

项目文章没看够?视频凑一凑



RECTEATE LIFE
BY DESIGN
云 集 共 享   行 业 整 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集景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