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生,我为你呼吸!同济人第25小时的健康守护!

2018-03-31 爱你的 同济大学

余生,我为你呼吸!

两个从未有过交集的人,

他们的生命在这里被改写!


这是一位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医生的朋友圈,朋友圈中提到的上海小伙子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在离开的时候,他希望把身体最珍贵的器官留给其他人。

恰巧一位来自嘉兴的小伙子因误吸有毒气体,生命垂危,经过附属肺科医院姜格宁主任团队的“生命接力”,这一刻,上海小伙的生命得到延续,嘉兴小伙的生活重获阳光。

手术成功完成,嘉兴小伙生命体征稳定。再次醒过来,一缕阳光打在脸上,真好!

这场惊心动魄与死神的搏斗,诠释着同济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也体现了白衣天使们的一份执着和对工作的深爱。

忍不住想起,曾经有人问医生这样一个问题“假使一天有25个小时你怎么度过?”

医生回答“时间就是生命,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即使24个小时已经用完,我也要用第25个小时去守护”

TJ

在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里,白衣天使们不分昼夜,只为守护这座城市的健康。每一次手术的成功、病人的康复、家属的感谢……让医学生们更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

裘法祖老先生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一群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们写下了一首歌,唱出了作为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同时也表明了年轻的医学生们做一名良医的决心。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听哦)







《第25小时的健康守护》

词:庄儒麟

曲:李花,庄儒麟

演唱: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团队



旭日的微笑 洒在申城一角

沉睡的江潮 刚刚张开怀抱

而他,早已加速心跳 

敬畏生命与健康赛跑

救死扶伤争分夺秒

二十四小时诊疗日夜颠倒

仍不忘未病先防的重要

在第二十五小时健康科普把未病预告

第二十五小时号召

医苑新星微着笑

志愿街角 为健康捉谣

让已病无处可逃

健康文化传播把治未病氛围营造

当健康拥抱 你幸福的笑

--------间奏-------

志愿的讯号 仿佛上了发条

它准时报到 就在左耳停靠

很是微妙却很美好

医苑新星为健康打call

未病先防才是最好

健康理念让疾病无处可跑

也不忘既病防变的重要

在第二十五小时理念传播为健康祈祷

第二十五小时号召

医苑新星微着笑

志愿街角 为健康捉谣

让已病无处可逃

健康文化传播把治未病氛围营造

当健康拥抱 你幸福的笑

生命本是很长的歌谣

那是健康守护你一直到老

世界其实真的很很小

转身就能遇见依靠

是健康文化燃烧

阅读建筑的格调 

漫步如画的街道

温暖萦绕 有健康陪跑

跟随城市的心跳

在第二十五小时吹响健康的号角

幸福地跟世界道声你好

健康上海的步调 2030在紧靠

守护起健康中-国-的-美-好-


生活中总能听见有人抨击埋怨指责医生,说他们冷血、不尽责、只看钱……肆意叫嚣咒骂,甚至动用暴力,却仿佛自动忽视了医生也是个普通人,忽视了他们为这个职业做出的努力,为生命做出的付出。

每次去医院,我妈都说以后学医吧,当医生多好,然后每次都是正在安静低头写病历的医生突然来一句“千万不要学医”。(@RATATATATATA)

实习完和老师吃饭的时候,他说我要是有女儿,我一定不让她学医,这个行业太苦,我心疼。(@噎死青春)

学医是什么感受?

选择学医,就是选择一辈子“读高三”。

(医学生满满的课表)

(忙碌的科研生活)

学医的汉子伤不起,

学医的妹子惹不起。

学医之后,再胆小的同学也能够在深夜穿梭医院各个角落;在解剖室里云淡风轻地讨论中午吃什么。

然而,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

就不要轻言放弃。

这医路,并不容易,但只要穿上白大褂,

就要对生命负责。

近日,国内首部以120急救医生为题材的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在东方卫视播出,第一集讲诉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生死时速”,节目中, 观众不仅会看到醉酒病患突发心肌梗塞,历经九次电击终于转危为安的瞬间,也会看到120一线医生高强度的心肺复苏30分钟,汗如雨下仍然无力回天的失落与无奈。

当病痛突如其来,当绝望悄悄逼近。他们临危受命,争分夺秒,与生命赛跑。他们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行驶里程一百二十公里。他们在流动的急诊室,关怀着人间世,悲欢有时,聚散无期,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大年初七(2月22日),一架从东京起飞的深夜航班上,有不少上班族要赶在凌晨飞回上海,按时回到岗位上开始工作。凌晨1时35分,起飞后不久,航班上突然发生了紧急医疗事件,广播称,有位独自出行的中年女乘客陷入晕迷,呼之不应。

怎么办?乘务组马上对这位女乘客采取贴身守护,机长密切监控这一紧急情况,并做好了如该乘客病情危重即刻返航的预案。

听到广播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宫颈科主任赵栋第一时间赶到这位女乘客身边施救。十几分钟后,乘客渐渐恢复意识;半小时后,乘客的血压、脉搏恢复了正常,一场“空中紧急抢救”划上完美句号。

一个雨后的下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走进一名60岁上下的老伯,他拿出一张有些褶皱的小纸片,上面写满了文字,其中一首小诗引起大家的注意。这首题为《东院春风》的诗写到:秋风瑟瑟黄叶飘,秋雨绵绵凉意浓。东院春风挡秋寒,陶医诊室倍感暖。望闻问切明“敌情”,草药银针似利剑,轻声答疑显德才,翁妪亦解再谢之。娟秀的正楷字体、真挚朴素的语言,传递出对医生的感谢之情。

“小陶真是个好医生呀!治好了我腰疼的老毛病!”待大家仔细询问后才知晓,原来这名老伯是经常到附属东方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腰疼的老毛病困扰多年。幸运的是,上门看望老伯的邻居向他推荐了东方医院中医科的陶庆医生。邻居说,陶庆医生虽然年纪轻,但医术高明,没准可以治好他的腰疼。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老伯来到了陶庆医生门诊,一段治疗过后,就有了这首称赞陶庆医生医术高、医德好的《东院春风》。

在附属同济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多重身份,他们是同济大学的教师,是上海的医生,同时他们也是援助医疗队的医生和教师。他们用责任和担当架起千里桥梁,守护这高原的健康。

不为良相,

则为良医,

医学是一门科学,

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

却是一门艺术!

加油吧,同济人!

健康中国将由你们来守护!


部分来源:人民日报、东方卫视、文汇报、上观新闻

青春医家以及同济大学各附属医院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