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聘制”筑巢引凤,同济打造干细胞研究“梦之队”

2018-04-08 同济大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36vvh08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依托同济大学在干细胞领域的人才优势,举全院之力创建的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汇聚多方资源及政策优势,通过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在成功培养了一名院士的基础上,先后引进诺奖得主一名、3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3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已建成集干细胞基础研究、干细胞临床前研究、干细胞临床研究、干细胞成果转化和应用为一体的创新产业链条,目前正在申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和上海市高峰学科。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年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中,干细胞研究方向的青年人才大部分都选择来到浦东,在附属东方医院,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关人才高地。

35岁以下、同济大学教授、附属东方医院首席科学家,这就是他们的共性。

张超教授说:“我们都是2014、2015年左右从海外回来的,来到同济大学之后,了解到同济大学干细胞方面的研究队伍非常庞大。”为何用庞大来形容?“如果是其他学校召开一次干细胞相关会议,一般是几十人参加,同济召开的话却有三四百人参加。仅仅在附属东方医院平台,就有上百人的规模,这在全国来说体量上也是无与匹敌的。”

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

13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中的岳锐教授的“归来”故事具有典型意义。

“我在2011年中科院博士毕业时,博士后导师是同济大学前校长裴钢院士,他鼓励我继续沿着干细胞方向进行研究。后来,我去美国西南医学中心毛瑞斯(音)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五年半非常严格的干细胞训练后,裴老师再次为我指明了方向,他说干细胞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应用于临床转化,如果只在实验台上做,而不考虑临床转化以及产业化,那你就浪费了这五年半的博士后训练。”岳锐说。

裴钢告诉岳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正在组建一个全新的再生医学研究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岳锐实地考察后,觉得附属东方医院是一个值得驻留的实干之地。岳锐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对我吸引最大的是我可以首次跟临床一线医生进行直接对话。我毕业于中国基础科研做得最好的院所,但跟医院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交道。”

今年,同济大学做了一个改革,大幅度的提高博士后以及专职科研人员的待遇。作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岳锐回国至今,短短一年便搭建起一支15人的科研班底,如此迅速在国内实属罕见。


“同济大学,包括附属东方医院,他们给我们招收博士后的名额是没有限制的,所以我现在的实验至少可以4-5个题目并行的推进。我觉得这样的话能够极大的加速成果的产出。”


从2015年成立至今,再生医学研究所已经在全球招募了13名像岳锐这样的青年才俊,而在由附属东方医院牵头的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内,各类专业人才已达200余位,涵盖从诺奖得主到院士,再到各类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的顶尖科学家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认为,医院之所以能在干细胞领域成为中国公立医院系统里规模最大、系统最完善的干细胞基地,背后最大的支撑恰恰是人才。只有打造人才高地,附属东方医院才有底气成为上海唯一一家获批上海“四新”基地的医院。

“我们采取双聘的政策,(引进人才)既是大学的教授,又是医院的科学顾问,他们就可以跟临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比如岳锐不仅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授,又是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双聘身份既保证他在学术晋升上顺畅,又在收入上提供了一份双保险。

临床与科研深度对接

 同济大学教授、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何志颖则从实验室走入了ICU,以肝脏再生为研究课题,与临床医生一起共同推进干细胞临床应用。

“让各个基础医学首席科学家的临床研究的方向真正的和临床的需求能对接起来。这也是再生所设在医院、设在跟临床一线,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让人安心于科研工作

干细胞目前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医学科研战略方向之一。据悉,2016、2017年全国共批准了68项与干细胞相关的重大研发计划,附属东方医院拿了其中的6项,在全国医院里面排名第一,总经费达到1.395亿元。刘中民说:“能够拿到这6大项目,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引进了13名‘青年千人’,他们承担了这些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同济大学为双聘人才提供安置经费与科研启动经费外,附属东方医院也1:1配套,并提供包括招生倾斜、博士后不限、配备团队、科研奖励等八项保障。

这13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与附属东方医院的关系,都落在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再生医学研究所。为了与顶尖人才匹配,再生医学研究所总投入1.25亿元,聚焦干细胞转化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从设备到团队,都是目前国内顶尖“梦之队”。

如今,作为唯一一家获批上海“四新”基地的医院,“聚英才而用之”的效应已慢慢在附属东方医院显现。今年初,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体肺部再生。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Protein&Cell(《蛋白质与细胞》)杂志,标志着人体自身内脏器官的再生正逐步从实验室理论走向临床现实,也标志着同济大学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入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双聘”身份以来,岳锐已获得3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1500万元,他说:“正是因为有了科研启动经费,还有激励机制,所以在这里进行科研工作,对每一位人才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相关阅读

央视、东方卫视等多家媒体关注|同济团队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肺脏干细胞移植!同济团队在人类再生医学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又一重大突破,同济医学团队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备案干细胞临床研究


来源:看看新闻、浦东时报

部分图片来源:张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