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驻村干部】杨书信:金屏山下拓荒牛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7月19日的上午,艳阳高照,酷热难耐,杨书信从市里赶到村里,带我们看看村里的变化。他是市委农工委驻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陶杖子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一头灰白的头发。
时间回到2016年的3月。杨书信和工作组的张双林、李志民一起,来到了陶杖子村。“主路上坑坑洼洼,本就不宽的主路两侧堆的是柴草和石头瓦块,错个车都费劲,好多村民的院子没院墙、没大门,破败不堪。”这是杨书信刚进村看到的情景。
另一方面,这个小山村景色之美却让他震撼。
村东,有一座山,山顶如一面巨大的金色屏风,巍然屹立,让人叹为观止。工作组给它起名为金屏山。山上怪石林立,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
陶杖子村曾是抗日战场,这里至今还留有日本鬼子的两个炮楼;这里还有铅锌冶炼厂的遗址,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厂门和墙上有好多当年的红色标语;这里松林、榛子林密布,有肉蘑、松蘑、榛蘑、山野菜等,还有山鸡、白头翁、七彩鸟、蓝喜鹊等各种鸟类。
富有才华的张双林是这样来总结陶杖子村的美景的:“春天可以看满山杏花,秋天看红叶,冬天看金屏山雪景,雨季看云海。”
这不就是上天对陶杖子村最好的馈赠吗!将各类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以抗日事迹、日本炮楼和铅锌矿革命语录为主的红色主题;以天然石长城、洋槐花等为主的自然景色主题;以双生双伴千年不分的古桲椤树为主的爱情文化主题;以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为主的田园风光主题……杨书信的心里渐渐通透起来。
他开始积极与县里和市里的旅游部门沟通,寻求对村里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更多时候,他不知疲倦地在山上探路寻景。山上林木茂盛,生生被他和工作组用镰刀开出三条旅游路线出来。有一次勘察路线,他一头扎进了松树林,没想到竟然迷了路,跑到了隔壁山下的农户家中,又累又饿的他在老乡家里讨水喝,善良的老乡给他煮了小米粥吃,最后才被村干部领回了住地。
但是对于发展旅游业,村里人并不觉得靠谱。“有啥用啊?谁大老远跑来看这个?”也许是太熟悉了,村民熟视无睹。
杨书信知道,你要想让老百姓相信你,你就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6年4月份,工作组在朋友圈大量转发陶杖子村满山杏花开放的美景,又和驴友、旅行社联系,邀请他们来游玩赏景。
4月21日那天,村里一下子来了200多名游客,有市里的,有抚宁的,还有唐山的驴友。杨书信和工作组成员分别给他们带路,当起了临时导游,让游客既看到了自然的美景,还听到了那些奇峰怪石的传说。听说来了游客,村民急忙把自家的柴鸡蛋、小米、山野菜、蘑菇等往外拿,以前无人问津的东西一下子销售一空!村民都说,还是他们工作组在这里,要不咱村哪来过这么多人!
第一炮打响,杨书信陷入了沉思:“要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就得跟上,钱从哪来?”
凭借自己多年从事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他与工作组的其他两位同志一起,多次与省、市、县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经过努力,成功将陶杖子村列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全省首批旅游精品示范村行列,从而也让陶杖子村享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
环村的旅游公路修起来,主路边上白墙青檐的围墙建起来,无害化厕所改起来,碾道凉亭立起来,停车场铺起来,路灯亮起来……前后近30项建设项目的完成,让陶杖子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陶杖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先后吸引外地及本市的游客近2万余人来村游玩,一批有意投资的客商纷纷来村里考察洽谈……
在村北孙家岭岭头上新修的观景凉亭里,山风呼呼地吹过,夏季的酷热感顿时消失一空。我们碰到了几位游客,杨书信与他们聊起来。其中一位说,他在陶杖子村旁边的南胡哈村长大,后来就搬走了,这次回来探亲,没想到陶杖子村变化这么大。
“不用心,什么都干不成,用心了,再难的事,也会找到解决办法。”杨书信说。他记得,为了找到日本炮楼,他一个人摸上山,有的山崖直上直下,有的灌木丛生,事后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上去的;得知投资商有投资金屏山石长城的意向后,他曾6次独自乘坐火车去石家庄登门拜访;为了给贫困户董瑞祥、董万章等几家新考上大学的孩子凑上学费,他带着这几家的孩子四处奔波找了多个部门和爱心企业,行程超过1000里,终于为他们凑到学费……
为了给我们看刚入村时候的样子,杨书信翻出了手机上存的一张照片。照片中,他身穿草绿色迷彩服,手臂上套着印有“森林防火”字样的红袖标,精神抖擞。那年,他40岁,还是一头黑发。
记者:鲁建滔
编辑:王美洁
责编:王勍 李蔷
终审:张晓阳
扫黑恶 净环境 促稳定 保平安
星标置顶秦皇岛日报
首先找到我们
↓↓
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小点,
设为星标
那样你就可以在众多公众号里
快速找到日报君啦!
重磅!人社部又有大动作!事关你的养老金!河北确保7月底前……